(共31张PPT)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课程标准:
理解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了解资源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表资料,理解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图文资料、实例分析,掌握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了解资源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通过图文资源、实例分析,理解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形成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导入新课
2011年日本核辐射引起的谣“盐”引发中国民众抢盐的风波。武汉一市民郭先生从3家商铺买下13000余斤盐,花了27000余元,平均每斤盐的价格2元多。“抢盐潮”来得快退得更快。转眼间,需要用一辆东风6吨载重卡车才能拉动的那座“小盐山”,压得郭先生既窝心还难堪。他因“抢”盐而闹出洋相被舆论送上了“抢盐帝”的绰号。
思考:1.抢盐风波体现了民众对资源安全的一种什么态度?如何理解资源安全的内涵?
2.资源安全问题的后果?
3.一个国家的资源安全问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如何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
对世界资源安全前景的两种观点:悲观论和乐观论
1980年9月,美国朱利安·西蒙教授与保罗·埃尔里奇教授就10年后铬、铜、镍、锡、钨5种金属的价格是否上涨打赌。他们假想以1980年9月29日的价格分别买入以上5种金属,每种金属花费200美元。假如,10年后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真上涨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尔里奇这批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埃尔里奇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此赌以西蒙教授获胜而告终(到1990年,5种金属无一例外地跌了价。这年10月,埃尔里奇依照约定把57607美元的支票给了西蒙)。
两教授的“世纪之赌”
1.两教授之赌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2.从此赌中你能推测两位教授对世界资源安全前景的观点吗
3.能不能乐观地认为世界资源价格只降不涨
资源安全前景之争
现代人类社会是靠庞大而复杂的资源供给维持的。
悲观论
乐观论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饥荒和资源耗竭将很快到来,资源价格亦将随之日益攀升。
资源不会枯竭;资源短缺会吸引大量的投资来开发替代产品,而科技进步又为这种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资源价格不但不会飙升,反而会下降。
从表面来看,两教授之赌的背后是关于世界未来资源安全前景的悲观论和乐观论两种观点之争。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悲观论与乐观论之争是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人类的主动性之争,即“地球供给资源的能力存在极限”与“人类能通过技术进步克服资源的极限”之争。
从辩证的角度看,两者在对终极结果的认识上是对立的,但就具体资源而言,都承认在一定阶段内存在资源极限。
一、资源安全问题
1. 概念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 资源安全问题危害及原因
(2)危害:
(3)原因:
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
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2.资源安全含义含义
(1)资源安全问题概念
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
资源供给
高于
资源需求
稳定的
及时的
经济的
资源安全
少于
资源需求
发生
资源安全问题
生产活动
经济活动
社会活动
物质基础
灾难性的后果
资源需求增长过快
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
a什么情况下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会增加?
b什么情况下人类的资源供给会减少?
人口数量增多,加大人类对资源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提高。
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质量标准提高;资源不足(资源过度使用、受到污染)、开发技术能力有限等。
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2.影响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1)资源禀赋问题
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
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资源禀赋问题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
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2)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问题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问题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
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3)资源消费需求问题
资源消费需求问题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影响因素 表 现 具体内容
资源禀赋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①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
③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影响因素 表 现 具体内容
资源生产与 供给能力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①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
③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资源消费 需求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数量上有限
空间分布不均
2017年12月随着冬季煤改气等工程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我国北方河南、河北等多地出现了“天然气荒”。一些地区开始“限气”“停气”,液化天然气价格也涨至历史新高。
请分析北方多地出现“天然气荒”的原因。
其一,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气等,对天然气燃料需求增大;
其二,趋严的环境政策,使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需求加大,即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其三,我国供气、储气量不足,低于消费需求。
活动
以我国水资源为例,说明消费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
1.从图中分别读出1949年、1980年和2010年我国的水资源使用总量和人口数量,计算3个年度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
年份 水资源使用总量/亿m 人口数量/亿人 人均水资源使用总(m /人)
1949 1000 5.5 182
1980 4500 10 450
2010 6000 13.5 444
2.估算从1949年到2010年,我国用水总量、人口和人均用水量增加的倍数。
3.说明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对用水总量变化的影响。
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都会导致用水总量的增加,正相关关系。
用水总量增加5倍 人口增加1.45倍 人均用水量增加1.44倍
4、思考:从以上探究,我们知道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都会导致用水总量的增加。那么,水资源是否会有枯竭的那一天?为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能做些什么?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问题探究 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手段的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不断提高,使其正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读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矿产资源数量是 的。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 。
(2)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如何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有限
发达国家
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减少得较快。
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循环利用,寻找替代品等。
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着国家安全
1. 概念
2.资源安全分类
非战略资源安全
战略资源安全
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例如淡水、土地、石油、铁矿、稀土等
国家总体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
常规国家安全
(传统意义)
非常规国家安全
(现代社会)
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资源安全
环境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
科技安全
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在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3、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直接影响:
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间接影响:
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淡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石油资源
铁矿资源
天然气冲突
2019年,在东地中海上,因为天然气资源,土耳其向塞浦路斯挑衅。
图:闯入塞浦路斯海域的土耳其勘探船Fatih号
淡水冲突
淡水冲突,指共享淡水资源的国家因水资源分配和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冲突。以色列和约旦就曾因为淡水资源发生冲突。
领土冲突
如今印巴两国的主要领土争端是位于印巴边境北部的克什米尔和锡亚琴冰川地区。
石油冲突
2012年,肯尼亚与索马里因争议海域开发闹矛盾。
案例
瑙鲁——富也资源贫也资源的国家
思考: 瑙鲁因何富?因何贫?
富:
磷酸盐作为瑙鲁战略资源,向全球出售,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贫:
①由于经济结构单一,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磷酸盐的枯竭,社会经济陷入危机;
②粗放的露天磷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破坏严重;③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等资源短缺,加剧了国家安全的受威胁程度。
活动
区域性的资源安全危机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触发重大社会危机,引发全国性的政局动荡和武装冲突;国家间的各种资源冲突,有可能导致多国的经济与政治纠纷或武装冲突,成为多国的安全问题。
1.1948—1999年和2000-2008年排在前3位的淡水冲突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2.与1948—1999年相比,2000-2008年哪些冲突的比例增加了 哪些减少了
联合管理、水量和基础设施
增加:联合管理、基础设施、水 质、 防洪、技术合作
减少:水量、水电
三、保障资源安全
1.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
人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障资源安全。
2.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
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挖掘资源潜力
开发替代资源增加
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可增加区域自身的资源供给能力,但高度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案例“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开发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代替常规能源;的确良布料)
要求资源的供给渠道保持稳定,经济成本可接受,且有相应的技术或市场机制作为保障(我国修建中缅油气管道,进口石油、天然气)
可以在资源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稳定(制定相应政策,限制稀土资源出口)
(1)在资源供给方面:
开发深层地下淡水资源
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使用效益最大化
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意味着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工业生产中废水治理后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所有这些都高度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进步
降低资源需求
(2)在资源消费方面:
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
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大力宣传,增强公民的节约意识)
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图2.10);
知识海洋
双管供水系统
一个是饮用水系统
另一个是再生水系统
日本的双管供水系统
“双管供水系统”帮助日本缓解了淡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3. 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环境友好
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保持可持续供给资源
和平开发利用
不以邻为壑
避免资源争夺导致的冲突
要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增加资源供给还是降低资源消费,都不能危害自然环境及其可持续供给资源的能力。
要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的资源安全,应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
和平开发(我国与相邻国家在有争议地区采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策略)
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开发利用行为(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途 径 具体内容
增加资源供给 和保障能力 ①挖掘资源潜力
②开发替代资源
③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④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节约和优化 资源利用 ①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②使用效益最大化
③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规避衍生 安全风险 环境 友好 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保持可持续供给资源
和平开 发利用 ①不以邻为壑
②避免资源争夺导致的冲突
总结
资源安全问题
概念
属性
资源安全
概念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保障资源安全
措施
途径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国家安全
危害
影响因素
产生原因
概念
分类
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及保障途径
问题探究
稀土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储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大量出口和盲目开采,目前储量不足全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到了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同时由于稀土企业开采工艺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专家表示,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促使稀土资源价格逐
步回归其应有价值,反映环境成本和资源约束,才有助于保护稀土资源。
结合材料探究:
(1)依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分析我国稀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存在的问题,请你对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1)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2)加大稀土新材料研发的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在资源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土地,对遭受破坏的土地要及时展开复垦;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环保措施,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稀土出口价格;等等。
方法技巧 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方法
水资源短 缺的原因 自然 原因 数量有限
空间分布不均
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人为 原因 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利用不当,水浪费和水污染严重
水危机 表现形式 水资源的消费量急剧增加,而可支配量减少
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下降
水资源使用和分配的不平等性日趋严峻
相邻国家之间的共享水资源潜伏着严重危机
解决水资 源问题的 措施 开源 建坝蓄水
跨流域调水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海水淡化
植树种草,涵养水源
节流 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用水效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加强宣传,节约用水
16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3)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稻米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上升,请分析其原因。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农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生产需求量大、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
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17 问题探究
世界资源研究所研究发现,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17个国家正面临着“极度缺水”的压力,并且这一情况正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频发而不断加剧。当前,世界水资源供应受到多重因素威胁,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治理不善等,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的水危机问题。该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多分布于中东和北非地区,其中卡塔尔最为严重,以色列和黎巴嫩分列第二、三名。而除了中东和北非地区,还有一个亚洲国家被列为“极度缺水”国家,就是拥有约13亿人口的印度。该研究所将印度列为第十三位“极度缺水”国家。
结合材料探究: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2)水资源短缺的类型主要有哪两种
(3)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有何作用
提示:(1)①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②人为原因: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2)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
(3)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储量,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19(综合思维)地下水供水比例指地下水供水量与总供水量的比值。下图示意2000—2009年北京市供水状况。
(1)据图说出2000年后地下水供水比例的变化及其原因。
(2)说明北京大量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后果及应采取的措施。
提示:(1)先上升后下降。2000—2004年,地表水供水量持续下降;2004—2009年地表水供水量变化不大,而其他水源供给量上升。
(2)后果: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开发新水源;丰水期开展地下水回灌;提高地下水保护意识;加强管理,防止滥采地下水。
20.(地理实践力)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种植稻米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增加,请分析原因。
提示:(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农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种植需求量大、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