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14 16:2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P52、P53页。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材相比。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欲望;改变了编排顺序。将分、角、元的认识变为元、角、分的认识。顺应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增加了购物活动等。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此之前,学生见过、认过、用过一些人民币。己经有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初步认识。因此我设计本课时注意了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一年级学生平时用钱不多,经验少。使用的钱币面值比较小。因此教学难点是初步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转换,会用人民币买东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间的换算。
  2.通过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模拟使用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兑换钱币、购物等过程。从中探索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知道爱护人民币,学会计划、节约用钱。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人民币(样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过)买东西要拿什么去买啊?(钱)既然同学们都买过东西,那谁愿意和我们说一说,你都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 
预设:生1:我买过铅笔,花了5毛钱。
师:你真能干,会自己买东西了。不过,5毛钱的毛是我们生活中说的,用数学语言说应该说是5角,单位是角。
   生2:我买过礼物送给妈妈,花了8元钱。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生3:我和妈妈一起买过菜,用了15元7角。
   师:你真会留心观察生活,还记得和妈妈一起买菜用的钱。
  ……还有好多同学想说,那就请你与同桌说一说你都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吧?
 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汇报中我们知道生活离不开钱,吃的、用的、穿的都需要钱,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使用的钱,像美国的叫美元,日本的就日元,韩国的叫韩元,我们中国的钱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并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提高,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识人民币
1.老师的信封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把它倒出来先自己认一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学生独立认识每张人民币的面值);从中抽出一张人民币与同桌说一说你是从哪里认出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的?(同桌合作,每人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的。)
师:通过认一认、说一说老师发现咱们一(1)班的孩子真聪明,能认识很多的人民币了,现在老师就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请大家看到大屏幕,(课件出示:1元正面与反面)说一说这是多少钱?
生:1元。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1:从1字看出来的。
师:只看1就能认识吗?它也可能是1角,1分啊。
生2:还要看单位,这张人民币的单位是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从中间1字下面有大写的“壹圆”看出来的。
师:你真善于观察,知道这是圆字,还知道他是人民币的单元。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单位的元字比较容易写,上面是个二,下面是个儿。
生4:看颜色
……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老师都认同,那么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能准确、快速的认识人民币呢?(优化出看数字和单位的方法)
师:我们看一张人民币到底是多少钱也就是他的面值是多少就看数字和单位就行了。
2. 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1元人民币,你觉得还有什么有意义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国徽)人民币不仅可以用来买东西,它还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要像爱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能撕损,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看到掉在地上的人民币不管面值多少都要把它捡起来。
3.(课件出示硬币)这张人民币你知道它的面值吗
生:1元。
师:虽然他与左边这张人民币都是1元,它们一样吗?
生1:左边是长方形的,右边是圆形的,它们形状不一样。
生2:它们一个是绿色的,一个是白色的,颜色不一样。
生3:它们都是1元钱,面值一样。
生4:它们一个是软的,一个是硬的。
师:像左边这样用纸做的人民币,叫做(纸币),右边用金属做的人民币,我们叫他(硬币)。
师:(课件出示: 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的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你能说出它的面值吗?(学生根据出示的人民币课件来齐说面值)
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生:角和分。
师:你从哪里知道这些人民币的单位是角和分的呢?
生:人民币上有角字单位就是“角”,有分字单位就是“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从而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根据材质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二)给人民币进行分类
师:(课件出示杂乱的一堆人民币)这里还有很多的人民币,你认识吗?老师任指一张请你快速说出它的面值吗?(能)
师:朋友们认识了那么多的人民币,真了不起!人民币这样放着,看上去怎么样?
生:很乱,一点都不好认。
师:你们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整理整理吗?
   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展示;
生1:可以按单位元、角、分进行整理。
生2:还可以按纸币、硬币进行分类 。
(学生一边说一边用课件进行整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把乱七八糟的人民币分得整整齐齐,帮了老师的大忙,真是太感谢了。
(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为了感谢同学们,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逛超市吧。想去吗?
生:异口同声说:“想”
师:(出示逛超市图)超市里的物品可真丰富啊,小朋友们可开心了,瞧!一5班的李明、张兰、吕红看中了什么?
生:旺旺碎冰冰。
师:它多少钱?
生:1元一根。
师:他们三人都想买,李明有1元、张兰有8个1角,吕红有一张5角。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卖给谁?
生:李明
师:为什么?
生:他的钱刚好是1元,其他两个人的钱不够,不能卖给他们。
师:钱不够,还想买怎么办?
生:补够1元钱。
师:吕红还用补多少钱呢?为什么啊?张兰呢?
生1:要补5角,因为两个5角就是1元。
生2:两个5角合起来是10角,也就是1元。
生3:8角+2角=10角,也就是1元
师:也就是说1元=10角,10角=1元。
师:1角=多少分呢?(10分)数一数10分就是1角,1角=10分。
师:想一想1元=?分呢?和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1元=10分,因为1元=10角,1角=10分,他们都是10,所以1元=10分。
生2:1元=100分,因为1元=10角,1角=10分,1元里有10角1角就是10个10分,也就是100分。所以1元=100分。
师:利用课件直观动态演示学生的想法。1元里面有10角,1角里面有10分,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就是100,所以1元=100分。
(四)比一比
课件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让学生认一认。
师:这些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硬币;
生2:都有数字1;
生3:都是圆形。
师:它们的币值一样大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1:它们的面徝不一样。
生2:硬币上都有单位,所以我们知道它们的面值不一样。
师:单位不同,面值也不同,你能根据大小帮他们排排队吗?
生1:从大到小1元、1角、1分。
生2:从小到大1分、1角、1元。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太聪明了,不仅能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的转换,老师非常高兴。老师还知道我们一1班的孩子是一群有爱心的小朋友,上次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还为受伤的大哥哥捐款呢?下面是一5班的小朋友的捐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算一算,李明、张兰、吕红这三位小朋友共捐了多少钱?
三、联系生活,实践体会
1.说一说一共有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人民币的转换游戏,你敢挑战吗?
2.出示元角分之间的转换。现在我们拿着钱一起去购物吧。
3.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
认识物品的价格,说说你想买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
师:可老师从这些人民币的面值中没有发现8角一张的,今天我买笔记本刚好用去8角,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预设:
生:可以付1张5角和3张1角。
生:可以付8张1角。
生:可以付1张1元,阿姨补给2张1角。
生:还可以付2张5角,阿姨补给2角。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太厉害了,不仅知道通过合起来付够8角,还知道多付了钱要补回差价。
四、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进行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人民币有纸币、硬币之分,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材质 :硬币 纸币 1元=10角 10角=1元
单位:元 角 分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PAGE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