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课件(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4《《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课件(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8 19: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二单元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拓展阅读视窗
整体感知
应用体验之旅

4

揣摩领悟
名家评论
知识纵横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的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香玉》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聊斋志异》中的《王六郎》则是个善良、重情义、守信用的男子。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xiá
mèi
zhī
chèn
cuì
qiǎo


dàn
tūn
wán

wěi
lèi
jìn
dùn
nǎnɡ
tuó
xiānɡ
xiànɡ
xuán
xuàn


ɡuān
ɡuàn


















三、成语释义
1.助桀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
2.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3.秀外惠中:外表秀丽,内心聪明。“惠”也写作“慧”。
4.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 ”,指矮小的灯
“常”
“纳”
英俊,杰出
把……作为
快步走
趋向
籍贯
登记
奔赴
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可译为“我”
帮助
互相
容易
改变
轻视

交换

按照
及,赶得上
如果

言语

几,多个
数目
规律
命运,定数
技艺
同“遗”,留
赠送
原来的,旧的
缘故
变故
旧交情
故意
仍然
所以
谦让
责备
辞让,拒绝
宽容
在家中
一天天地
以……为怪
以……为异
像流星一样
笑着
使……来
八、文言句式
1.此名绛雪,乃妾义姊 (判断句)
2.问:“何之?” (宾语前置)
3.辗转床头 (状语后置)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小
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
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自幼喜欢民间文学,
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
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
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
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下剃发令,圈占民田,血洗扬州、江阴,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蒲松龄的故乡山东曾经发生过七次起义,结果都被残酷镇压,杀人如麻,殃及妇孺。在“康乾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都极力回避那些事,他们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和蒲松龄同时的有两位大戏剧家“南洪北孔”——南方
的洪昇和北方的孔尚任,分别是《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两部剧轰动一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最后这两部剧的作者都栽倒在兴亡之感上。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的蒲松龄虚拟出鬼魂世界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1.香玉
《香玉》以劳山下清宫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住在宫中的胶州书生黄生与宫中的白牡丹花仙香玉恋爱的故事,描写了纯真的爱情。
2.王六郎
《王六郎》描写的是一个贫贱的渔夫与河中溺鬼王六郎之间的友情。反映了人与人应当知恩图报等善良的品德问题。
1.香玉
段落 情节 内容
1 开端 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2~3 发展 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4 再发展 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5 高潮 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6 结局 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7 评价 情之至者,鬼神可通
2.王六郎
段落 情节 内容
1 开端 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交为好友
2 发展 王六郎善举感动“上帝”,被封为土地神
3 高潮、结局 王六郎为神不忘旧交,款待旧友
4 评价 勿忘贫贱
1.“情节亦真亦幻,曲折有致”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请结合《香玉》一篇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明确] (1)①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②黄生邂逅绛雪,“每使邀绛雪来,辄不至”,绛雪若隐若现,若即若离。(2)①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五十首“日日临穴涕洟”。②绛雪主动见黄生,“少慰君寂寞耳”,友谊产生。③绛雪
突有大难临头,黄生前去解救,友谊渐笃。(3)①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②“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三人相谈甚欢。(4)黄生为陪伴香玉而化为牡丹,香玉因之憔悴而死,绛雪亦为友情而逝。
2.分析相关情节,说说王六郎与许姓渔夫的交往是不是君子之交?
[明确] 许姓渔夫在饮酒之前,一定以酒酹地,祝祷河中溺鬼。这一行为最初可能是出于对水鬼的恐惧,但他并不知道这一行为却施恩于嗜酒的水鬼王六郎。正因为这一因缘,也是由于他们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可能有人认为,一方供酒,一方驱鱼,他们是互惠的利益关系,至多也不过是酒肉朋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从后边情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二人的交往绝对是君子之交。首先,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
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升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又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也表明二人情笃非常。其次,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前往探视故友。这在常人看来,事属虚妄,但许氏坚信不移。果然,到达邬镇之后,备受款待。而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的,这是真正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
结合文本分析一下黄生、香玉、绛雪的形象。
[明确]
姓名 形象 分析
黄生 才情满胸,至情之人,对香玉一往情深,对爱情忠贞不渝 “恨极,作哭花诗五十首”,既看出文采斐然,又看出他对香玉的痛苦心情。他欣然面对死亡,把死亡看做是自己的“生期”,最终化为无花牡丹,陪伴香玉左右。
姓名 形象 分析
香玉 热情开朗 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与黄生相见,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真是快人快语,爽直率真。而
“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更见其炽烈多情之性格。
姓名 形象 分析
绛雪 含蓄
内敛 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绛雪对黄生之情温而不热,张弛有度,体现了她矜持庄重的个性。她的性情更多地体现了“冷美人”的特点。
善解人意,忠于爱情与友情 她“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体现了他对友情的忠贞,但心中依然保持这份爱情,至死与黄生、香玉共守一生,同生同死。
1.“一日,凭吊方返,遥见红衣人挥涕穴侧”,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 引出绛雪。
2.下面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香玉亦俯仰自恨,乃曰:“君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明年此日报君恩。”别去。明日,往观故处,则牡丹萌生矣。生乃日加培植,又作雕栏护之。
[明确] 写黄生爱花,护花,情深意挚。
3.“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开篇设置悬念。
4.下面一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
[明确] 层层铺垫,为后文蓄势。
试根据两篇文章分析《聊斋志异》的写作特点。
[明确]
(1)准确到位的动作描写
《聊斋志异》刻画人物,其动作行为把握极为准确到位,不同身份、不同性情的人物行事各异。如《香玉》中,耐冬花精绛雪心思敏捷细腻,一旦觉察周围有异样,立刻“却退”,当看到有陌生人时,遂“惊奔,袖裙飘拂,香
风洋溢”。而《王六郎》中,溺水鬼王六郎为人慷慨仗义,知恩必报,当他欲识许渔人,又担心许渔人受到惊吓,“徘
徊其侧”,又为之驱鱼,因是“水鬼”,行为不同常人,因用“遂飘然去”,“飘然”显示身形之轻,有如鬼魅。最令人叫绝的是描写落水妇人的孩子单独在岸上时“扬手掷足而啼”,短短六个字,就把婴儿啼哭时小手在空中乱舞、乱抓,小脚在地上踢蹬扑踏的样子活画出来,极为传神,这些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都使小说增色不少。
(2)奇诡莫测的幻化美
本文写的是妖狐鬼怪,作者赋予他们以浓厚的人情味,使人觉得可亲,且形象很美,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多具人情,和易可亲”。这种具有人情美的形象是作者以奇诡莫测的故事形式展示出来的,想象丰富奇特,境界神异迷人。
1.郭沫若评《聊斋》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老舍评《聊斋》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鲁迅评《聊斋》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4.王士祯评《聊斋》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聊斋》中的人物
1.《聊斋》里的狐狸精
(1)善良:《聊斋志异》中著名的狐狸精小翠、婴宁、娇娜、青凤等,无一不心地善良,她们恩怨分明,乐于助人,对人忠诚可靠而又不求回报,她们都有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显示了她们的善良品质,正因为善良,她们的形象才永驻人们心中。
(2)独立:狐狸精红玉深夜越墙私会情郎,辛十四娘当面拒婚,她们勇敢地选择感情,即使失败也从不后悔,这都表现了可贵的独立性。狐狸精大都潇洒自如、来去自由、可进可退,自始至终,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空间。
(3)智慧:狐狸精多“大会作意,弄媚巧”,青梅能“以眉听,以目语”,小翠把朝中大臣玩弄于手掌中。狐狸精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心思灵巧、反应敏捷的机智和幽默上,更表现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上。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狐狸精大都能分清轻重急缓。有一位狐仙送给书生丈夫一面镜子,镜中有她的靓影,书生用功镜中丽人则笑倩兮,荒废学业则垂首恻然,最后书生终于学业有成。
(4)美丽:狐狸精的绝色不是天生的,而是她们多年修炼得来的,因为狐狸精深知祸福相依,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聊斋》里的书生们
(1)重情重义的痴情书生
《青凤》里为了美人大胆而痴狂的耿生;为爱割去手指,进而魂魄脱壳的孙子楚;《连城》里为了爱冲破种种阻碍割去心头肉的乔生。这样的书生在书中比比皆是!
(2)可歌可泣的英雄书生
《席方平》里的席方平为了获得正义,在残酷的刑罚面前毫无惧色的胆识以及那种坚持不懈的品质是多么的伟大!他的胜利代表了正义的胜利。
(3)对科举考试迷信和顶礼膜拜的癫狂书生
封建末代王朝对封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体制的极端狭隘的限制,使读书人的生活重点只有“四书”“五经”,生活情趣也只有“四书”“五经”。这些太重于说教和礼制的东西像生锈的镣铐,捆绑住了原本自在的心灵。《王子安》中对于秀才入闱的“七似”描写可谓是将这种完全陷于科举考试迷阵并被其控制了心志的癫狂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点此
进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