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常用的金属和盐章末复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常用的金属和盐章末复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4 14:4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章末复习
一、单选题
1.小玲家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急需施用的化肥是(  )
A.CO(NH2)2 B.Ca3(PO4)2 C.K2SO4 D.NH4Cl
2.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金属制品锈蚀的是(  )
A.在表面刷漆 B.在表面涂油 C.在表面镀铬 D.用湿布擦拭
3.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4.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甲>铜>乙 B.乙>铜>甲 C.铜>甲>乙 D.甲>乙>铜
5.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型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生石灰和水 B.铁粉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纯碱和稀盐酸
6.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
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
7.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u、Mn、Ni B.Mn、Ni、Cu C.Ni、Mn、Cu D.Mn、Cu、Ni
8.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B. C. D.
9.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金属 盐溶液  A  B C   D
 ZnSO4溶液 -  Fe  Ag  Fe
 FeSO4溶液  Zn  Ag Zn  -
 AgNO3溶液  Fe -  - Fe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10.金属钛因为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常温下钛不与非金属及强酸反应。加热时却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地壳中的含钛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1)使金红石与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再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氩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镁跟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某小区前新设的一组垃圾箱分类说明:
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1.纸类 玻璃 金属 塑料 橡胶 纺织品 1.厨房垃圾 灰土 杂草 枯枝 花卉 1.日光灯管 电池 喷雾罐 指甲油瓶 药品药瓶 涂改液瓶
(1)小明在整理房间时,清理出如下物品,它们应分别放入哪个垃圾箱(请填序号):
A.废作业本  B.汽水易拉罐  C.生锈铁钉
D.矿泉水瓶  E.烂苹果    F.涂改液瓶
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__;应放入“有害垃圾箱”的是_________。
(2)请从可回收垃圾的类别中,举出一例说说化学的研究成果给社会进步带来的贡献:_____________。
(3)化学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任意丢弃的一粒电池将严重污染一平方米土壤。一些化学成就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对此,你认为在进行化学科学研究或发明时要注意:_________。
三、推断题
12.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据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B、G的化学式:B______,G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②______。
13.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MnO2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有毒气体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Y→Z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则X→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4.由H、C、O、Na、Ca五种元素组成的A~F六种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___________;
(2)D的俗名:___________;
(3)F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写出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5.如图三个实验均可验证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了。
【实验一】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证明化学反应发生,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二】加入 X 可验证稀硫酸与NaOH 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 是______。
A.FeCl3 B. C.Na2CO3 D.
【实验三】用气压传感器测得曲线1 和2,要证明CO2 与NaOH 一定发生了反应,左瓶中应加入______;曲线 1 变化平缓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上述实验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证明______,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16.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中、我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图所示实验都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请结合具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中的一组对比实验,根据①中铁钉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其中试管②中的水需要事先煮沸,目的是______;
(2)实验2中向等量的井水和纯净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X试剂,观察到井水中产生大量浮渣,则X试剂为______;
(3)实验3中紫色的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17.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___b%(选填“>”“=”“<”)。
五、计算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20.0克,再用100.0克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下图所示。(干燥滤渣,忽略过滤时的损失)
求:(1)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精确到0.1克)
(2)滤液A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3)求滤液A的质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及过程)
19.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小苏打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进行以下实验:称取10.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分两次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锥形瓶及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
(1)NaCl的化学式量为______。
(2)当第一次加入40.0g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
(3)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D
7.B
8.B
9.C
10.
11. ABCD E F 塑料的制造和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等(合理即可) 研究成果的应用可能给人类环境(资源、安全、健康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加以克服和预见
12. CO H2CO3 3CO+Fe2O32Fe+3CO2 2H2+O22H2O
13. +4 CO 置换反应
14. 二氧化碳 纯碱或苏打 CaCO3
15.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A 20mL水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与水反应的量小 反应物已转化为其他物质
16.(1) 与氧气接触 除去水中溶有的少量的氧气
(2)肥皂水
(3)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17. Na2CO3 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进入C中 >
18.(1)7.0g
(2)ZnSO4、H2SO4
(3)解: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
故最终得到滤液A的质量为(20.0g-7.0g)+100g-0.4g=112.6g
答:滤液A的质量为112.6g。
19.(1)58.5
(2)4.4g
(3)解:设碳酸氢钠质量分数为x。
x=84%
答: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8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