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威尼斯小艇(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威尼斯小艇(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0 13: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本文围绕“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一中心句,描绘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特点,介绍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显示了这个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本课语言优美简洁,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来领略别具风味的异域风情,还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注意积累。并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学、自悟、自会。当然这自主的精神并不是让他们在课上放任自流、毫无目的行动,而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动下形成的。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媒体“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课件演示我提出“在众多的事物当中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众多的事物”有个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读自悟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自读自悟”这一环节中,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在教学“小艇的特点”这一内容时,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不仅理解了比喻的精彩,还认识到作者多种的比喻是来自于多方面的观察。“同是小艇,却有三种比喻,可见观察角度不同,小艇的特点也不同”。提示学生对事物的辩证认识,进而结合课文,从理解到记忆,从读到背,学生轻轻松松在读与说中感悟了小艇的特点,同时也获得理解背诵的方法,可谓“一石数鸟”。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首先,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接着便开始朗读教学,先让学生体会老师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的教学中,体现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腾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而这一段落,文字比较浅显,层次比较清楚。每段的第一句先是总的说“驾驶技术特别好”,余下都说怎么个好。每一“表现”又有一定的规律,大体先讲“情况”,再说船夫“怎么办”。这种结构线条清晰、明朗,内容比较单一,让学生自编提纲,较容易完成。以此难得的训练契机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朗读的时候,我还让学生配合动作来朗读,对船夫驾驶技术的感悟加深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