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原子核的组成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原子核的组成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5 15: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原子核的组成专题复习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一个镭核中,有( )
A.226个质子,88个中子 B.88个质子,226个中子
C.138个质子,88个中子 D.88个质子,138个中子
2.下列事实中能够作为“原子核可再分”依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 B.天然放射现象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原子发光现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大量研究最早发现了正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普朗克用“能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轰击招箱,发现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物理学家贝可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
4.如图所示,x为未知放射源,L为薄铝片,若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L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在L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则x可能是(  )
A.α和β的混合放射源 B.纯α放射源
C.α和γ的混合放射源 D.纯γ放射源
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电子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确定了原子核的存在
C.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并提出分子电流假说
D.英国科学家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定律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衍射现象的发现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氢原子的能级理论是玻尔在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8.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然发现了光电效应
B.居里夫妇从沥青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确定了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9.下列属于核子的是( )
A.电子 B.α射线 C.原子 D.中子
10.下列关于物理学史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库仑最早建立电场概念并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B.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D.爱因斯坦发现并解释了光电效应
1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①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②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氢原子核外电子动能减小
③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④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⑤汤姆逊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定,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测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氢原子的能级理论是玻尔在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13.在近代物理学中,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A.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其极大值向着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B.光电效应实验中,用等于截止频率的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使得光电子溢出并飞离金属表面
C.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那部分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 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D.原子的电荷数不是它的电荷量,但质量数是它的质量
14.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普朗克提出的“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15.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式为,对式中X、a、b的判断正确的是(  )
A.X代表中子,a=17,b=1
B.X代表正电子,a=17,b=-1
C.X代表正电子,a=17,b=1
D.X代表质子,a=17,b=1
二、填空题(共4题)
16.原子核的电荷数: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内的______,非常接近它们的______,这说明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原子中的______来排列的。
17.物理学中一个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____。1909年,著名科学家在___________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以氢原子为例,下面的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为放射源,为一纸板,纸板与计数器之间有磁感应强度为的强磁场。先将强磁场移开,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说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中没有______(填“”“”或“”)粒子;再将纸板移开,计数器计数率大幅度上升,这表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中有______(填“”“”或“”)粒子。
19.代表_________核,核电荷数_________,质子数_________,电子数_________中子数_________,质量数_________.
三、综合题(共4题)
20.查德威克发现新粒子的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射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轰击出粒子流B,请问A和B分别是什么粒子?
21.下面是四种元素的同位素的原子核:,请将X改为具体的元素符号,并说明每个原子核中的中子数。
22.原子核的半径为,请估计核内质子的动量不确定范围。如果电子被限制在核内,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又是多少?
23.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①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②镭核所带电荷量为多少?
③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
④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226 88Ra和228 88Ra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A
6.A
7.B
8.C
9.D
10.C
11.B
12.C
13.C
14.B
15.C
16. 电子数 原子序数 电子数
17. 分子 卢瑟福 丙
18.
19. 钍 90 90 90 144 234
20.中子,质子
21.,68;,1;,28;,118。
22.;
23.①88 138 ②1.41×10-17C ③88 ④113∶114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