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96张PPT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96张PPT含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23:0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6张PPT)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动因和条件;过程
其他航路的开辟:原因;过程;意义
发现世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4—17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发现的时代”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
发现人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追求现世享乐; 提倡自然个性,反对迷信盲从。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鼓励冒险。
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和迷信
主张安于现状
文艺复兴内容归纳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崇尚冒险和进取
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
认为人类在原始的“自然阶段”一直是”自由的、健康的、诚实的和快乐的”,由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文化的进步使人类堕落了,从而成为社会各种罪恶的根源。主张整个人类历史应倒退回去,回复到人类原始的蒙昧状态。蒙昧主义的目的在于使人民陷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以便于反动统治者为所欲为,维护和巩固其反动统治。
1、原因:
(1)经济:
(2)政治:
(3)位置:
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
各城市国家鼓励发展工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城市拥有自治权
地中海航运中心
(1)阶级关系的变化: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
(2)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
(3)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探究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及影响?
(1)“文学三杰”:
(2)“美术三杰”:
(3)后期代表:
(14世纪)
(15世纪)
(15世纪后期)
但丁
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代表人物
一、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到17世纪初
地点:意大利
原因:
①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和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文化)
③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中坚力量)
④新兴资产阶级与教会、贵族矛盾尖锐。(政治)
⑤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宣传蒙昧主义,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思想)
⑥黑死病(鼠疫)在欧洲流行(直接原因)
特点(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兴起
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1/3-2/3,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也就是说,佛罗伦萨经过黑死病的肆虐后,人口减少约2/3。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作家。他是个多产作家,写过传奇、叙事诗、史诗、短篇故事等。与彼特拉克是挚友。他的杰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它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导,与《神曲》齐名,被誉为“人曲”。
1、前期——文学三杰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十日谈》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
的智慧和才干,
歌颂真挚的爱情
和高尚的情操,
表现了资产阶级
对人生的追求。
1、前期——文学三杰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二、人性的复苏 ①文艺复兴前三杰
《十日谈》之“绿鹅”的故事
一位父亲丧妻后带着年幼的儿子至山中修行,以杜绝人欲
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
儿子十八岁时,父亲第一次带他进城,儿子见到了皇宫、车马等许多新鲜的事物。前面走来了一群美丽的姑娘,头一次见
到女性的儿子问:“这是什么 ”父亲怕儿子起邪念,要他赶紧低
下头,说到:“它们叫绿鹅,是祸水,不可接近” 。儿子默然,走了很久冷不丁的说:“父亲,如果你爱我的话,看在主的份上,让我
带一只绿鹅回家吧,它们是多么美丽可爱啊!”
请为这则故事补充最后一句话:
老头儿这才明白——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十日谈》
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以人性反对神性。
1、你觉得“儿子带一只绿鹅回去”正常吗?为什么?薄伽丘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作品欣赏
为什么要借助古典文化,而且作品的题材中也有关于宗教的东西?
封建势力强大;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
1265年5月,诞生佛罗伦萨小贵族家庭。幼年丧母,约在18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曾得到良好的教育。曾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因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000多行。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但丁
1、前期——文学三杰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
),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阿利基埃里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例如,他把维吉尔选为他幻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隐喻理性和哲学指引人类认识邪恶的途径,而把贝阿特丽切作为游历天堂的向导,说明诗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学高踞理性和哲学之上,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的经院哲学观点。
1、前期——文学三杰
彼特拉克(1304—137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人文主义者。是当时最早搜集、研究古典著作的学者,开创了研究古典文化的新风,并从中发现了一种不以神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首先提出 用“人学”来对抗“神学”,因此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1304—1374)
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彼特拉克
我只是凡人
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14世纪 文学三杰
15世纪 美术三杰
16世纪 文学、艺术、科学
3、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与作品
薄伽丘
但丁
比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拉伯雷等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巨人传》等
号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拉斐尔自画像
达·芬奇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蒙娜丽莎》数百年来一直被誉为最名贵的肖像画,60年代估计此画价值已达1亿美元。经过政府允许,从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到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轰动了全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蒙娜丽莎》画像前面停留3秒钟。以后该画又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胜于美国,据说每位观众只能看2秒钟。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蒙娜丽莎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塑像《安东尼.奥索》
中世纪的表情
2、后期——美术三杰
一顿晚餐
最后的晚餐(历时三年)
现藏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达·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达·芬奇,达·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
这时达·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达·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达·芬奇的作品的。
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既新鲜又荒诞,然而论证是有力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可谓是个“怪杰”。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还常称自己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写的东西。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
2、后期——美术三杰
拉斐尔《自画像》(局部)
拉斐尔(1483—1520), “艺坛三杰”之一。从22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拉斐尔
,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积极吸取各派画家的优势和长处。形成了自己和谐明朗、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拉斐尔之母于1491年逝世,当时拉斐尔只是八岁,父亲在1494年八月一日再婚。十一岁时成为孤儿,拉斐尔的正式监护人变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时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后来转为跟随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绘画,在1500年出师。
一对母子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中世纪作品
想一想:这两幅圣像的区别是什么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比一比
《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它是一幅长达2.65米、宽近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不像以前的圣母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亲近。此画现藏于德累斯顿。
2、后期——美术三杰
2、后期——美术三杰
一种力量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米开朗琪罗《大卫》既不是趾高气扬的胜利者,也不是耀武扬威、冷酷好斗的黩武主义者。而是不得不为生存而战的普通人。
——《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英雄主义》
目光坚毅 人的意志
青筋暴起 人的力量
武器精巧 人的智慧
坚毅、自信、勇敢、刚健有力、写实、科学、理性……
2、后期——美术三杰
一种力量
《圣经》中犹太人最早的领袖,他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领地,摆脱埃及法老的奴役,建立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并成为代表上帝向犹太人传谕“十诫”的立法者。摩西的发达筋肉,呈现理想化的健美和巨人般的力量。深刻的智慧、饱满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正像一个公正无私的法律捍卫者和人民的保护者。
摩西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2、后期——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1475年3月6日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个人而奋斗的精神面貌,富于人性和人的情感,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代表作雕塑《大卫》《摩西》和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等。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哈姆雷特》台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从台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莎士比亚
二、人性的复苏 ③莎士比亚的戏剧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十日谈》
作品欣赏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初期薄伽丘与晚期莎士比亚的比较? (《十日谈》与《哈姆雷特》)
共同:
差异:
反映了什么?
宣扬人性、歌颂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
前者注重人性中的本能;
后者更崇尚人的理性;
文艺复兴从初级(质朴)
高级(高雅精致)发展历程
以上所得
二、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表现)
5、人文主义含义
反对神性
反对禁欲主义
反对蒙昧主义
提倡人性
追求现世幸福
崇尚理性和科学
什么是理性主义?
理性 即 人的思考和判断。
理性主义要求用人的思考去判断问题,
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思考和判断的标准: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即自由﹑平等﹑民主等最基本的权利。
三、人性的光芒(透视<评价>文艺复兴)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牛顿
伽 利 略
人文主义鼓舞了航海家远洋探险
催生近代科学
三、人性的光芒—透视文艺复兴
观点一: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观点二: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
你同意和支持哪种观点?谈谈理由。
三、人性的光芒(透视<评价>文艺复兴)
2.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大量文化遗产并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1.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封建教会和神学对欧洲思想文化的束缚 ; 对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3.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人文主义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积极
消极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课堂检测
1、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主要是指意大利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解析】答案:C。依据“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可知,意大利是最先进行文艺复兴的城市,文艺复兴运动使得意大利的思想文化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A项回答的是根源,而题干问的是表现,故排除A项;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B项;最先进行宗教改革的是德意志,排除D项。
宗教改革
Reformation

伊斯兰教(622)
穆罕默德
基督教(1世纪)
耶稣
佛教(前6世纪)
释迦牟尼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世界三大宗教
小知识:基督教4世纪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1054年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部教会与罗马为首的西部教会。东部教会自称东正教;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会)。16世纪宗教改革中诞生新教。 注释:世界基督教徒约有13亿(其中天主教徒7亿,新教徒5亿,东正教徒1亿)。
3、中世纪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不符合教义的异端施以鞭笞、烙印、剥皮、钳肉、火烧等酷刑。十六世纪的一本《禁书目录》,记载了天主教会此前的36宗焚书事件。
2、中世纪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天主教会)
——恩格斯
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皇最富有
德王亨利四世及妻儿在雪中
1





教皇的权威
4、中世纪时,欧洲孩子出生后接受洗礼。孩提时经常随父母去教堂,长大后自觉参加各种宗教活动。临终前教会组织终傅礼(忏悔仪式)。
社会生活:人一生离不开天主教会
思想:教会禁锢人思想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是宗教改革勃兴的社会根源。当时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有力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大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构成对天主教神学的巨大冲击。
社会调查
依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三 :14——16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成长。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趋势背向而驰。
经济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2、政治基础:资产阶级、新贵族
国王力量加强(民族国家)
3、思想、文化基础:人文主义,文化普及,
印刷术发展
4、教会自身:教会腐败,教徒要求改革
5、直接原因:教皇对德意志的严重压榨
(如:兜售赎罪券)
根本原因:腐朽的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欧洲近代化(资本主义发展)。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五:对于罗马教皇来说,意大利是它的老巢,法兰西和西班牙是两个动辄诉诸武力的超级大国,英格兰又远在海峡彼岸鞭长莫及,因此只有积弱不振的近邻德意志是可以任意欺凌压榨的最佳对象。教会巨大的财政开支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实的德国人来支付,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那个地方!——席勒
德国:德国四分五裂,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二、宗教改革
政治: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封建教会的腐朽统治)。
经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解放思想
导火索:教皇出售赎罪券
原因
标志
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兴起
16世纪初,首先兴起于德意志,然后扩展到欧洲各国
兜售赎罪券
马丁·路德
在德国改革
材料一:教会赎罪券价目表: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入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清罪恶了。
材料二: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益心和贪欲心。
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86条 教皇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他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故事二 《九十五条论纲》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马丁·路德的挑战
Year1517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
《九十五条论纲》现已被刻在当年粘贴处的教堂门上。
《九十五条论纲》
1、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2、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 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1 .他们各代
表谁的观点?
2. 二者主张
有何不同?
甲:上帝是不与
油嘴之人直接交往
的,只有在我们教士
的主持下,才能聆听
到上帝的福音;否则,
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乙:每个教徒,只要
自己面对《圣经》,
真诚忏悔,就可接
与上帝心灵沟通,
无须你们所谓尊贵
的教士,凡信徒皆
为祭司。
上帝
神职人员
信徒
上帝
信徒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①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实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④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⑤教会从属于国家,君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马丁 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
挑战教皇权威
C简化宗教仪式
B人人有权读《圣经》,《圣经》高于一切。
D王权高于教权
A信仰得救—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马丁·路德的挑战基本思想
3.意义:
(1)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人文主义的体现:使人获得了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欧洲宗教格局的变化:改革后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思维整合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
路德的改革在德国引起不同反响。教皇宣布要开除他的教籍。德意志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诸侯保护路德免受教皇迫害,并相继改信路德派基督教。路德前往沃姆斯市参加他与教皇代表的辩论会,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教皇:冲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动摇了他的神权统治。
诸侯:迎合了诸侯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市民:提倡信仰自由、 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发表高见
分析讨论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
★加尔文(瑞士):
(1)改革主张:
①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盲从,坚持《圣经》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核心: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A、即人的得救与否由上帝预定,人的行为无法改变,祈祷并无意义;B、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②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
③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④主张奋斗精神(发财致富),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
⑤将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民主共和国。
(即: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2)影响: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和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6世纪)
(1)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控制;
②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④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2)内容: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3)结果: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工具。
三、宗教改革的扩展:
1、加尔文教(瑞士)——核心思想:“先定论”
2、英国国教。
四、历史影响:
1、性质(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和反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影响:
(1)打破了罗马教会一统欧洲的局面,形成新的宗教格局。
(2)使一些国家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干涉,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3)使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背景
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②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成就
①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②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哥白尼
“日心说”
伽利略
“把实验引进力学”
布鲁诺
“宇宙无限论”
禁书
烧死于罗马
终身监禁
天文学:万有引力定律
力学:牛顿三大定律
热学: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
数学:牛顿与莱布尼茨独立发展出了微积分学,并为之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符号;
光学: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他认为光是由非常微小的微粒组成的;
牛顿在各领域的贡献——近代科学的集大成者
创造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数学:笛卡尔, 他把代数方程和几何学的曲线、曲面联系起来,
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磁学: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于1785年确立了静电荷间相互作用力
的规律——库仑定律之后,又对磁极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后
证明:同样的定律也适用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剖学: 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著作《人体的构造》,
1543年出版。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
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意味着近代
人体解剖学的诞生,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他他科学发现
吉尔伯特: 开创了电学和磁学的近代研究。
开普勒: 发现了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三大定律,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培根: 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知识就是力量“
哈维: 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和心脏的功能,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胡克: 设计制造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发现了“细胞”。
玻义耳: 近代化学之父,发现玻义耳定律,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
维萨里:写成《人体构造》一书,创立了解剖学。
其他他科学发现
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科学方法
近代科学体系
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1783版封面
①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②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④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和社会进步。
③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兴起,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让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特点:
▲ 哥白尼(1473—1543)
(绘画作品)
意义
①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②科学革命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③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4、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无知的平民阶层设计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伏尔泰此举旨在强调( )
A.近代科技促成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牛顿定理构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C.普及科学知识以推动思想解放 D.平民阶层思想解放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C
启 蒙 运 动
The Enlightenment

四、启蒙运动
①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阶级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⑤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⑥文化上: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背景
目的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进程
精神内核
主要思想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①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②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洛克(英)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各 自 主 张 核 心 思 想
兴起 17世纪 英国 霍布斯 提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
洛克 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高潮 18世纪 法国 孟德斯鸠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君主立宪制 伏尔泰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批判天主教会;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民主共和制 扩张 18世纪后期 英国 休谟 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 提出了经验论、不可知论、温和的怀疑论、因果学说 亚当 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德国 康德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尊重他人)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要自由也要自律);君主立宪制 北美 托马斯 潘恩 在《常识》中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被誉为“美国体制之父” 启蒙运动是怎样“运动”起来的?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怎样的思想诉求?
①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反对、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反对王权、教权、特权)
④对未来社会提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实行民主政治
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2)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
②伏尔泰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天赋人权,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雨果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伏尔泰
(2)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
③卢梭
卢 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社会契约论》:因为国家体现着人民的利益,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
三、卢梭——激进民主主义者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和意志,为了维护这种利益(权利和自由),人们都要遵守契约(制度、秩序、关系)。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有同样的权利。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受特权……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民意,侵犯民权,人民有权推翻他的统治。
以上材料反映了卢梭的哪些思想观点?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3)欧洲其他国家的启蒙思想家
①英国:洛克、休谟、亚当·斯密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任完全自由,让它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监督私人产业、知道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社会于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 德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3)欧洲其他国家的启蒙思想家
②德国:康德
康德认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主权在民;自由也要自律。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人非工具”,对理性做了哲学探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对启蒙运动进行总结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意义
①思想解放: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欧美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世界影响: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比如中国。同时也影响了世界近代化进程
④精神财富:追求的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具有永恒价值
共同内容
①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
②宣传科学、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
③对未来社会提出理性的构想—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归纳1】欧洲启蒙运动的特点和世界性影响:
(1)特点:
① 从批判的对象看,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② 从批判的领域看,集中于政治领域。
③ 从批判的方式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宣扬理性。
④ 从历史作用看,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2)影响:
①启蒙思想超出了国界,影响了东西方许多国家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实践。
如:美国启蒙思想、《独立宣言》是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的充分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中国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充分体现了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思想。
②启蒙思想的一些卓越见解是人类的共同历史遗产,成为各阶级争取人权的思想武器。
课堂总结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
概况:概念、实质、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背景:根本原因、文化基础、其他原因(地理条件、中坚力量、社会原因)
主要成就
意义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后期代表:莎士比亚
背景:主要原因、其他原因
德意志宗教改革:序幕、主张、结果
宗教改革的深入扩展:瑞士加尔文、英国国教
意义
背景、概况
主要成就:天文学(哥白尼)、物理学(牛顿)、其他领域
意义
概况:概念、精神内核(理性主义)
背景
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意义
兴起与发展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欧洲其他国家的启蒙思想家:英国:洛克、休谟、亚当·斯密;德国:康德
总结提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初 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天主教会权威受到更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思想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
兴起 与发展 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 发源于德意志,迅速波及西欧 兴起于英国,后法国成为中心,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
特点 批判对象 神学世界观 教皇权威,教会教义及领袖 教权(教会的世俗权力)、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
领域 文学艺术 宗教政治 思想政治
方式 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神学异端 理性批判
指导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11)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课堂小练
B
(2020·全国Ⅰ卷·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A
课堂小练
(2019·全国Ⅱ卷·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D
课堂小练
(2019·全国Ⅱ卷·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欧洲( )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
课堂小练
(2018·全国Ⅲ卷·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A
课堂小练


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