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4 16: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差异。
综合思维
结合有关乡村和城市景观特点,分析地域文化的形成。
人地协调观
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2.30 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市景观
导入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
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01
地域文化
1. 文化起源
文化起源于哪里?
【思考】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江南的气候、地形、水文特征、历史等因素,造就了江南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2. 地域文化的类型
地域文化有哪些类型?
【思考】
物质
非物质
建筑
服饰
饮食
语言
艺术
制度
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 地域文化的表现
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化留在地球表面的印记,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农田、村落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我们该如何感受地域文化?
【思考】
不同自
然环境
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造就了特色
各异的景观
长期的
人类活动
形成独特风貌和个性的城镇和乡村
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说一说】
4. 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
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
接下来
请结合以下案例
理解以上知识
上海外滩
上海外滩,一段长约1500米的江边大道,汇集了50多座风格各异的中西建筑,
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这里是上海这座城市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外滩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说一说】
“小桥、流水、人家”
江苏昆山周庄独特的水乡氛围,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
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
周庄
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说一说】
《拓荒牛》雕塑
深圳街头《拓荒牛》雕塑。
正是有了“拓荒牛”精神和进取、创新的文化,才有了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沧桑巨变。
深圳的《拓荒牛》雕塑和深圳的形成有什么关联?
【说一说】
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
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活动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不均匀。
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
每个村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1.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描述。【生产活动;用水、用地制度;价值观、审美情趣】
2. 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02
地域文化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与地域文化有什么联系呢?
图2.34 “宅高田低”-江西婺源月亮湾
1. 人地和谐理念
在我国人多地少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台地或高地上,农田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
为什么要这样布局?
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2. 精神追求
图2.35 福建永定土楼
【思考】永定土楼的设计体现了什么精神?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案例
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
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
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
03
地域文化 城镇景观

【思 考】
城镇景观与地域文化有什么联系呢?
请观看以下案例?
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
图2.37 浙江乌镇景观
意大利弗洛伦萨的黄橙交织。
图2.38 弗洛伦萨景观
图2.30 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市景观
【思考】瓦尔帕莱索缤纷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
1. 体现生产特点
该港口同欧洲贸易往来密切;
港口贸易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房子上,可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
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2. 反映文化意识
【思考】四合院的房屋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
北京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在全国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
3. 反映价值追求
长安城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追求?
【思考】
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城市景观设计者在设计中,应有哪些追求?
【思 考】
融合
地域文化
在城镇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融合地域文化,体现尊重自然、追求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的追求。
体现
尊重自然
追求
社会公平
增加
社会福利
创造
灿烂文化
案例
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是大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素有“水城”之称,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两千余年来,苏州基本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城内有“三横四直”的骨干水系通向千家万户。
传统民居临水而建,多为二三层的砖木结构楼房,有些会修建阁楼。沿河房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外墙多为白色,屋顶用青灰小瓦,木质柱廊漆以黑、褐色,淡雅朴素。纵横交错的水道既是交通通道,也是商贸通道。
案例
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化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苏州的历史街区见不到高楼大厦和现代风格的建筑,仍然维持着水、陆双棋盘格局,临河建筑仍保持粉墙黛瓦的传统风格。
学以致用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剪纸表现的内容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图中反映出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苏浙一带景观。
第2题,图中景观为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泽国”的真实写照。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地形和气候有关,反映了当地年降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出行工具为船。
第3题,文化在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等地,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地,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地,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
答案:1.D 2.B 3.D
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5~6题。
5.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历史 C.文化 D.经济
6.故宫虽位于北京城市中心,但这里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主要影响因素( )
A.经济 B.政治 C.历史 D.环境
解析:
第5题,伦敦大本钟和北京故宫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
第6题,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
答案:5.C 6.C
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1)北京四合院由哪几部分组成?是如何布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四合院为什么在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北地区冬季怎样的气候特点?这种结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示:北京四合院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2)提示:北京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体现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3)提示:该地区冬季寒冷且多风沙,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向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