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4 17: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实例,联系区域特征指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3、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生产影响。
学习目标
图表判读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P55)
图中要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 哪些是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人文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科技。
图表判读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P55)
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历史、文化、政治、食物偏好等因素影响。
图表判读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P55)
气候要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
气候通过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灾害性天气等影响农业区位。
图表判读
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示意(P56)
(1)千烟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土壤贫瘠;
低山、丘陵面积大;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频发。
图表判读
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示意(P56)
(2)图中千烟洲采取的农业模式是什么 其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千烟洲立体农业
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地形-丘陵
图表判读
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示意(P56)
(3)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布局模式有哪些经济、生态效益 还有哪些社会效益?
立体农业可以带来三大效益:
经济: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社会:有利于减少对有限耕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P57)
活动与思考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与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雨热同期,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活动与思考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P57)
活动与思考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P57)
活动与思考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活动与思考
(2)说出亚洲水田农业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水稻生长。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活动与思考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亚洲水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是一致的。亚洲人口众多,所需粮食也很多,水稻产量高,可以满足人们的口粮需求;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是一致的。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活动与思考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需求压力;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
1)概念:
2)特征: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
2)特征: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芒种忙、三两场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1)概念:
2)分类: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一般来说,区位是指某事物所占有的场所,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该事物的位置,
二是指该事物与相关地理因素的关系。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简称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人文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其它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3)影响:
区位因素 具体影响
气候 热量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
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
光照 降水 水源 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种植农作物需
要灌溉
地形 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合发
展林业或畜牧业
土壤 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3)影响:
区位因素 影响
市场 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
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其他因素: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营方式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变化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坡不允许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碱性土壤适宜栽培甜菜
水源 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有灌溉水源 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水源条件
4)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人文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捷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人文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科技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通过改变自然和人文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农业产出 良种 提高产量,改良品质 保鲜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发展集约经济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5)典例判断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但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往往有一种或几种因素占主导地位。如何判断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5)典例判断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4)看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再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水源也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自然因素 影响 举例
气 候 热 量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 分布、复种制度 橡胶在我国仅分布在海南岛和西双
版纳地区;我国南方作物一年两熟
到三熟,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
光 照 影响作物品种、产量 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如青藏高
原阳坡作物单产较高
降 水 影响作 物分布 水稻分布于湿润地区;小麦需水少,分
布于降水少的地区;降水量小于250毫
米,常无种植业生产,而在有灌溉水源
的地方,可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5)典例判断
自然因素 影响 举例
水源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 作用,有时会成为限制 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地形 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类 型、规模、机械化程 度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生产规模
大,易实现机械化;山区适宜发展畜牧
业和林业,生产规模较小,不易实现机
械化
土壤 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 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等;肥
沃的冲积平原,单产较高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5)典例判断
人文因素 影响 举例
市场 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生产
交通运输 对易腐烂变质产品的生产影响更大;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冷藏设备的广泛应用,其影响力加强 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乳畜产品应布局在交通快捷便利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
政策 政府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手段 我国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粮食种植面积扩大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5)典例判断
人文因素 影响 举例
农业 技术 机械 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差距;温室农业;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日本农业单产高;杂交水稻的发明
化肥 提高了农业产出 良种 单产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少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精讲精练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5)典例判断
将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与其影响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连线。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品牌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B
巩固训练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品牌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C
巩固训练
蓝莓因果实呈蓝色而得名,其鲜果采收成本高。蓝莓起源于北美,现已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之一。我国蓝莓产业化始于2000年,现广泛栽培于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区,产品大多出口。据此完成第3~5题。
3.蓝莓快速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主要得益于(  )
A.种群优势明显 B.地区适应性强
C.产品品种丰富 D.产品需求量大
4.我国蓝莓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优势是(  )
A.土地辽阔 B.产量巨大
C.政策支持 D.生产成本低
D
D
巩固训练
蓝莓因果实呈蓝色而得名,其鲜果采收成本高。蓝莓起源于北美,现已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之一。我国蓝莓产业化始于2000年,现广泛栽培于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区,产品大多出口。据此完成第3~5题。
5.阿根廷也是世界蓝莓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蓝莓鲜果大量出口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
A.运输成本低 B.生产反季节
C.保鲜技术先进 D.产品品质优良
C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