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21: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刘邦
2.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是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北魏
3.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4.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5.有人说:“隋炀帝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下列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灭掉陈朝,活捉陈后主
B.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C.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D.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
6.秦朝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创新的朝代,却又都是二世而亡,某校七年级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秦朝与隋朝灭亡的四个相同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横征暴敛徭赋繁重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7.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8.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下令开凿诗中“河”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0.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评价大运河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说明( )
A.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B.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C.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一
D.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11.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流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1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社会经济 C.开凿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13.“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该篇檄文痛斥的是( B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14.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15.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16.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统一中国不足三十年的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
A.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17.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实现了南水北调
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便利了南北运输
D.促进了中外交流
18.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主要表明该“制度”( )
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巩固统治
B.推动了唐朝文学和教育的发展
C.绝对实现了公平选拔人才
D.将人才的选拔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19.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 D.以德取才
20.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二、非选择题
2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地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1)科举制是哪一朝代哪一位皇帝正式创立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在选拔人才上的优点。
材料二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登基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
——摘编自《通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炀帝即位后的暴政。(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材料三中作者对大运河的开通持什么观点?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4)隋炀帝的功过及后人对他的评价,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和教训?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1)依次写出材料一中三个位置的名称:
①_____ ②____ ③_____
四段的名称:A. ______ B.________
C._____ D.__________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分析,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23.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央政府各机关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2)写出该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答案
1-5BCCBC 6-10BACBA 11-15DDBBB 16-20CCAAA
(1) 隋朝;隋炀帝。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或公开、公平、公正)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百姓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隋朝的灭亡和大运河的开通有直接关系。隋朝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的开通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4)要不断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建设创新;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关注民生;等等。
22、(1)洛阳 涿郡 余杭;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3、(1)郡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2)科举制。使平民可以凭才学做官,有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影响了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