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船》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节课为《采莲船》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已经教会学生演唱歌曲《采莲船》。本节课意图通过分角色表演、打击乐参与、声势律动等表现形式让学生表现歌曲,使歌曲更生动。创设湖北地区表演彩莲船的风俗特色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感受湖北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与民间音乐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在表现歌曲《彩莲船》中,加上锣鼓伴奏和情境表演,使歌曲更生动。
2、感受一领众和的表演形式,并将其始终贯穿整节课。
3、在演唱与表演《彩莲船》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湖北地区的风俗特色采莲船,激发学生了解民间风俗、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用不同方式的一领众和表现歌曲《采莲船》,感受其热闹、欢快的情绪。
2、了解湖北民俗艺术采莲船,并进行表演。
四、教学难点:在学唱中体会湖北民间风俗的文化特色,并加入情境表演。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锣、鼓、镲、鼓锤、大红花、渔夫帽、摇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节奏律动。
2、配音乐《采莲船》的伴奏。
3、提问:刚刚的这首音乐大家还记得吗?(采莲船)
4、引出一领众和概念。
(二)新课教学
1、不打鼓先把歌曲唱一遍(老师领,学生和)。
2、师:我们把刚刚的节奏律动带到歌曲里面试试吧!
(1)师领,生齐唱打鼓为领唱“和”。
(2)学生分两组,一组领一组和。
思考有鼓加入和没有鼓加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介绍采莲船
采莲船不仅仅是今天所学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它还是湖北省特有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湖北省除了有像我们湖南这样的山地之外,还有很多平原湖区,采莲船这种艺术表演形式最先流传于湖北洪湖(PPT配图),洪湖的人民每天的生活和劳动就是驾着船去湖上采莲,在采莲这种劳动的过程中,人们为了缓解劳动的疲劳,调节自己的心情,增强劳动人民在劳动时的积极性,于是就会边采莲边唱歌。久而久之,洪湖的人民就模仿驾船采莲的劳动情景创作了这样一种歌舞形式,每年春节,采莲船的表演队伍就会敲锣打鼓沿街串乡拜新年,非常热闹。后来,这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整个湖北都流传开来,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民间表演艺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民间表演艺术就叫彩莲船。
4、角色分析。
(1)思考讨论:
师:我们想想,湖北人民在采莲的时候,船上会有哪些人呢?他们是怎样进行劳动的?(学生先讨论回答,老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请学生欣赏《采莲船》表演视频)
(2)欣赏视频《采莲船》。
(3)师总结:划船的人叫艄公,采莲的人叫幺妹,还有一个摇扇婆婆师引路人。
(4)动作模仿
艄公的动作、幺妹的动作。全体学生一起学,再叫几个做的好的学生上台展示(发道具),其他学生打鼓和。
师:三个角色都可作为领唱者,其他人都为和,包括围观的观众和台上表演的其他人。在和的这一部分人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人员,他们在采莲船的表演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到底是谁呢?他们在做什么?
5、听赏音频《采莲船》
师:请听一段音乐,认真听音乐中除了听到人在唱之外,还能听到哪些音乐声?
听完之后学生回答。
师:这些乐器的加入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更喜庆、热闹等)
6、尝试:打击乐器锣、鼓、镲的加入。
(1)简单讲解演奏方法,学生空手模仿打击动作,掌握打击要领。
(2)空手分别模仿乐器(锣、镲)尝试一遍(不合音乐伴奏)。
(3)请表现好的同学上台尝试(锣4名,镲4名),在和的部分加入打击乐器;女生扮演幺妹领唱,其他男生打鼓和。(合音乐伴奏)
(4)角色互换,座位上男生扮演艄公角色领唱,其他女生打鼓和,打击乐器组不变。
7、综合表演、感受:请2个学生分别扮演幺妹和艄公,老师扮演引路人(摇扇婆婆);再请之前的8个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组;其余学生打鼓和。
(四)小结:回顾内容、回味课堂(3)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湖北,感受了热闹纷腾、喜气洋洋的民俗文化采莲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广阔,所以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民俗文化,各有各的特点,比如东北的二人转(表演动作)。其实我们怀化也有自己的民俗表演,叫阳戏,表演阳戏的时候也是又演又唱。如果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可以多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一些美妙的音乐,回来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了,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