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梅花魂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梅花魂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09: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4*梅花魂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坛 粘污 朵朵冷艳 缕缕幽芳
B.大低 撩乱 颇负盛名 能诗善画
C.隆冬 眷恋 不甚在意 漂泊他乡
D.静遇 梅花魄 低头折节 葬身异国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点缀(zuì) 玷污(diàn) 旖旎(yǐ) 澄澈(dēng)
B.无垠(yín) 燕园(yān) 万顷(qǐng) 眷恋(juàn)
C.撩起(liāo) 秉姓(bǐng) 葬身(zàng) 缈小(miǎo)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白云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B.夕阳下,湖面成了金色的镜子。
C.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像电影明星。 D.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4.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精神上的盛举,下面不属于其中的是( )
A.跳大神 B.看社戏 C.唱秧歌 D.放河灯
5.作者借梅花来比喻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我们把这种写法叫( )
A.对比描写 B.借物喻人 C.借景抒情
二、填空题
6.从文中找出几个词来概括梅花的特点。
( )的梅花 ( )的梅花
( )的梅花 ( )的梅花
7.按要求写诗句。
1.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有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口语交际。
状状和菲菲的班级明天要开展以“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他俩回家开始准备。下面是他们的对话,请根据提示补全对话。
状状:菲菲,你准备了解谁的童年?
菲菲:我觉得这次口语交际可以去了解很多人的童年,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状状:我准备了解他们童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菲菲:我准备了解他们童年玩了什么,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本书,书里有我们美丽的回忆;童年是一艘船,____________;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这句话是围绕“________”这个字来写的。
(2)模仿句子的写法,用一两句话描绘出“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前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 到 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0.联系上下文,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作答)
11.作者不仅仅是在赞颂梅花,重要的是通过梅花的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来赞颂
①中国人的气节  
②外祖父思乡之情
③中华民族的精神   
④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秉性
12.外祖父希望“我”做一个__________的人。
课外阅读。
外婆家的童年(节选)
小小一顿饭,外婆还总能变出把戏来。
比如煮饭的时候多放点水,等水开了倒出米汤加点糖给我喝,这就是我童年的饮料。要是感冒上火,嘴角起泡,人中处红肿,她会从饭锅盖上抹下点蒸汽水给我抹上,早上还肿着,妈妈来接我的时候就好了。
外婆自家喂了鸡,每天能给我做个鸡蛋。去得早,她就烧开水,冲一碗鸡蛋汤,当上年茶。要是有肉,就会做鸡蛋饺。将鸡蛋打在碗里搅匀,一勺挖出来,淋在锅里,嗞嗞,煎出一张皮。把剁碎的肉放上去,包成蛋饺子。时间来不及,就做个鸡蛋羹。
要是哪天鸡不给力,外婆也有办法,开餐前,她会用一种欣喜的声音呼唤我:“霜霜,快来,我给你变个‘鸡蛋饭’!”“变”字对所有小孩都充满魔力,我兴冲冲地捧着小碗过去,外婆接过碗,将碗底印在饭上,一个小圆出现了。“快,把饭勺给我,小心,我把鸡蛋盛出来。”这一招儿,屡试不爽,我再不想吃饭,总能被这种欣喜吸引。
不过,外婆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她总说“豆腐不补,全靠烫肚”,意思是豆腐没营养,最大的作用是趁热吃了给肠道杀菌。这跟营养学、医学都相背离。以至于我曾在饭桌上和朋友力争说“豆腐是没营养的”,最后重压之下,只好尴尬认输。
13.“屡试不爽”的“爽”的意思是( )。
A.明朗,清凉 B.轻松,利落 C.差失,违背 D.舒服
14.联系全文,说说外婆变出了哪些把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 ”画出外婆为我变出“鸡蛋饭”的句子。
16.文中画“﹏﹏﹏”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C.总领下文 D.点明主题
17.你认为外婆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2.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点缀”的“缀”读音为“zhuì”;“澄澈”的“澄”读音为“chéng”。
B.正确
C.“缈小”书写错误,应写作“渺小”。
3.C
【解析】

4.B
【解析】
【详解】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5.B
【解析】

6. 冷艳 有品格 有灵魂 有骨气
【解析】

7.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8. 祖父母、父母、邻居等 小时候上过的哪堂课最难忘?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课后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最喜欢哪个玩具?
【解析】

9.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示例:船里有我们收获的喜悦 一幅画 画里有我们难忘的快乐 热 示例:腊月,天真冷。人冷得抽不出手,鸡冷得聚作一团,狗冷得钻不出窝。
【解析】

10.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11.③
12.品质高尚而且爱国。
【解析】
10.
熟读短文,理解内容,答案即在第二自然段。
11.

12.

13.C
14.比如煮饭的时候多放点水,用米汤加点糖给我喝,当饮料;用蒸汽水给我去火,消肿;
用鸡蛋冲一碗鸡蛋汤,做鸡蛋饺,鸡蛋羹、鸡蛋饭。部为天册府学士弟太子道事会人育德又
15.外婆接过碗,将碗底印在饭上,一个小圆出现了。
16.A
17.文中的外婆慈爱,热爱生活,而且很聪明。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