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8.5因式分解的常见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8.5因式分解的常见应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15 07: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因式分解的常见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因式分解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为下一章分式的学习奠下基础,可以说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是在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应用,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十分重要。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活用因式分解的常见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会先观察、理思路、再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良好的数学思
维带来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由于因式分解是本章的重难点,本节又是因式分解的应用,因此我确定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探究知识的能力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与因式分解的联系。
3、教学方法:“复习因式分解的方法(让学生举例完成)—观察比较-找到实际问题与因式分解的联系-当堂训练”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知识迁移。
复习已经学过的因式分解常见方法:提取公因式、公式法、分组分解法、拆项添项法、十字相乘法等,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自己的举例能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对于知识点会记得更加深刻。
2.观察分析、理清数学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用于简便计算
例1. 27×5.6+41×5.6+32×5.6
解: 原式=5.6×(27+41+32)
=5.6×100
=560
例2. 20162-4034×2016+20172
解:原式=20162-2×2016×2017+20172
=(2016-2017)2
=1
设计思路:体验提公因式法在计算中带来的简便性。
当堂检测:1. 3.14×15+31.4×6.7+314×0.18
2. 20162-2015×2017
用于判断整除
例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a>b)。把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对调后得到另一个两位数,并用较大的两位数减去较小的两位数,所得的差一定能被9整除吗?为什么?
解:由题意可得 (10a+b)-(10b+a)
=10a+b-10b-a
=9a-9b
=9(a-b)
因为a、b均为整数,所以a-b为整数,故而其差能被9整除
设计思路:因式分解在判断整除的应用,让学生感知因式分解不只是纯计算题这一类习题,还会出现在应用题。
当堂检测:1. 对于任意自然数n,(n+5)2-(n-3)2是否能被16整除?为什么?
2. 32016-4×32015+10×32014能被7整除吗?为什么?
用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4:已知a、b、c为▲ABC的三条边长,且满足a2+b2+c2-ab-bc-ac=0,试判断▲ABC的
形状。
解:a2+b2+c2-ab-bc-ac=0
2(a2+b2+c2-ab-bc-ac)=0
2a2+2b2+2c2-2ab-2bc-2ac=0
(a-b)2+(b-c)2+(c-a)2=0
所以:a-b=0,b-c=0,c-a=0
即:a=b=c
因此▲ABC为等边三角形
设计思路:体验完全平方公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不仅在代数方面的应用,还能体现在
几何中的应用。
当堂检测: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 、b、c,且满足a2+2b2+c2-2ab-2bc=0,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3、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所讲内容,对所学内容重新梳理一遍,自我总结收获,会让学生记得更加牢固。
四、课后作业
1.让学生出应用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这样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善于思考。
2.完成分发的试题。 (针对本节内容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