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0 14: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
教学时,我先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话题,看看学生们预备怎样和家人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有了兴趣,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畅想如何与家人团聚时,我问:你们知道,千年以前,同一轮明月下的苏轼却在忍受着思念亲人的痛苦吗?我以为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体会到那种痛苦,但上课的时候我却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体会到苏轼的感受。
课后我仔细总结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写词背景渗透不够深入
在课前就让学生查一下苏轼的生平资料和创作《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背景或当时的情况。在课上请学生起来介绍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们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了全面而又比较深的认识后,再让学生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痛苦,那样学生的体会就会更深刻。
2.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脱离
中秋,是一个花好月圆、家家团圆的好日子。而苏轼与弟弟却手足分离。这里的情境比较没有达到反衬的效果。
3.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脱离
A.很多学生不能体会手足情深的兄弟分离的心境。应该让学生说说身边的例子或者是了解到的别人的事例。
B.在讲到“人有悲欢离合”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有什么快乐和悲伤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人一生都不是那样顺心的。而不是理解为:有的人是快乐的,有的人是悲伤的。学生理解上有偏差。
以上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情感被调动起来,这时,进入本课下一环节---课内延伸。教师引导:在今天这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谁?(建筑工人、解放军叔叔、莘莘学子、海外华侨等)有的同学联想到了,要把祝福送给远在国外的钱薇薇老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