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窗》课件+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天窗》课件+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0:45:15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课 天窗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慰藉 扫荡 威力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奇幻 黑影 蝙蝠
霸气 复杂 猫头鹰
温暖
喜爱
安慰
发现
爱迪生(发明 发现)了电灯,居里夫人 (发明 发现)了镭。

尖锐
奇妙

发明和发现你会用吗?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活泼的孩子被迫进屋 “休息”时只能把天窗作为观察世界 的唯一窗口,天窗成了引发孩子丰富想象的地方,说明想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要,这需要理应得到成 人的理解和支持
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完成学习单(课堂活动卡)
遇到的现实情况 孩子们的心情 如何调节不好的情绪
…… …… ……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反复品读“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说说孩子们从中找到了怎样的安慰?
1. 分别说出通过天窗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2.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
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3. 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
4.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关”字,写出了孩子们在父母的命令下回到屋里时的感觉,体现了孩子们万般无奈和无比失望的心情。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屋子”比作 “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里一片漆黑的情 景,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孩子沮丧、孤独、无奈 的心情。
作者为什么将闪电的一闪而过说成是“一瞥”?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拟人手法。
既写出了闪电的稍纵即逝,又使原本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变得富有情感,生动有趣。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 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此处给人一种一扫而光的感觉,说明在孩子们的想象世界里,这风雨雷电的威 力之大。因为不能亲眼看到这些壮 观的景象,孩子们只能靠想象来感 受,在孩子们想象出来的世界里,风 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 的要大十倍百倍。
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示例: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休息为什么要加引号?
加上引号,表示孩子们上床休息是不情愿,被逼迫的。这里引号的用法是表示特殊含义。
“慰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来。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两次。
再次强调天窗对孩子们的重要性。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
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又体现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慰藉。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 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2.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3. “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
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课文结尾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起到了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这段话表达了孩子们对天窗的喜爱,赞美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主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
一是写阵雨来时,天窗给关在屋子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慰藉;
二是写夜晚,天窗给躺在床上的孩子们带来了慰藉。
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透过天窗,看到月儿在空中行 走,不时扯来一块白云擦擦自己的脸 蛋,我会想:也许是月亮太爱美了, 正在梳妆打扮;也许是月亮遇到伤心 事了,正在擦拭脸上悲伤的泪水。
假如你就是地洞似的屋子里的那个孩子,你透过天窗,会想到什么呢?
本文描写了农村乡下的孩子透过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 想,表达了他们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乡下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课下认真体会想象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写一篇小作文。(共20张PPT)
第三课 天窗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什么是天窗?
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内容,初步理解孩子们从天窗中获得的想象快乐。
听读课文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1927年开始使用茅盾这一笔名发表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字词学习
慰 藉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蝙 蝠 霸气 老鹰 卜落卜落
wèi jiè
ruì
tān
zhàng
shuò
biān fú

yīng

读音:wèi
组词:安慰 慰问
书写指导:
“尸”撇长,“示”竖钩要缩短,“寸”竖钩宜长。
造句:
在我失败伤心的时候,妈妈给了我安慰和信心。
读音:bà
组词:霸主 春秋五霸
书写指导:
“雨”不宜过大;“革”收缩,“月”撇伸展。
造句:
古代的君王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地发动战争。
读音:yīng
组词:雄鹰 苍鹰
书写指导:
“广”长撇伸展;内部书写紧凑,上下结构。
造句:
勇猛的雄鹰在自由地翱翔。
读音:tān
组词:沙滩 海滩
书写指导:
左右笔画要紧凑。“隹”左竖长,四横长短不同。
造句:
我在沙滩上拾了许多美丽的贝壳。

bo(萝卜 老医少卜)
bǔ(卜落 未卜先知)
巧记:
“bo”[萝卜]草本植物,种类很多,其余都读“bǔ”。
多音字
词语理解
慰藉:
猛厉:
锐利:
奇幻:
阔达:
安慰。藉(jiè)
严厉刚烈。
指感觉灵敏。本文指孩子的想象灵敏。
指奇异而虚幻,不真实的。本课指云彩形状和颜色都十分奇异。
广博贯通;深远明彻。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默读课文,思考:天窗在哪?为什么要开天窗?
第2自然段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黑得像地洞似的。”——比喻
写出木板窗关起来时屋子里给人的感觉,为下文写乡下房子开天窗做了铺垫。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中心句
1. 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天窗是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
“慰藉”安慰。 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 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结合第4~7自然段的内容,总结概括:
夏天阵雨来时,孩子们可以透过天窗想象外面的风、雨、雷、电;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透过天窗想象到夜的美丽神奇。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交代了天窗的位置、形状和开天窗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4~7自然段)
孩子们由天窗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获得心灵安慰。
第一部分:(第8自然段)
写作者有由天窗生发出对孩子想象力的思考和赞美。
梳理层次
选词填空
杰出
突出
美丽
美妙
这篇文章重点( ),读了以后印象深刻。
李春是古代( )的桥梁建筑师。
那些( )的诗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
厦门是一座( )的旅游城市。
突出
杰出
美妙
美丽
通过本课的教学,带领孩子们钻进了文本之中,去寻觅、去思索、去探究、去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收获,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1. 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的原因。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
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天 窗
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乡下的房子开天窗的位置、形状和原因。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下雨被叫回家和夜晚被喊去休息时,由天窗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获得心灵安慰。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由天窗生发出对孩子想象力的思考与赞美。
课文写乡下孩子的快乐很有特点。第一部分不仅点出了开天窗是为了屋里敞亮些,还通过感情上的起伏,暗示下文“天窗”在乡下孩子眼里有特殊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全文重点,为了描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课文不是一味地就快乐而写快乐,而是选取了两个“特殊时段”的场景,这样的叙述,在情感上形成“抑—扬—抑—扬”的起伏节奏。两次情感的抑扬,都用关键语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来过渡,让人更深入地体会“天窗”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安慰和快乐。
课文另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生动,充满童趣又引人深思。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用第二人称叙述,增强了阅读时的代入感。结尾的点睛之笔启迪了读者:拥有想象力的孩子们,心灵是自由的,他们能超越现实生活,看到“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世界。
课文的插图还原了乡下孩子生活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遥远、神秘又浪漫的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右下角插图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主旨遥相呼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1.教学时,教师应先给足学生朗读时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内容,初步理解孩子们从天窗中获得的想象的快乐。
2.本文教学时,要抓住关键语句作为学生的阅读线索。围绕关键语句“唯一的慰藉”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乡下孩子的情感变化,把握住第5、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懂孩子们想象的“锐利”和“神奇”。对结尾关键句的理解,应渗透在精读过程中,适时启发学生逐步感知从“受限的现实生活”到“无限的想象世界”的过程,为理解结尾“无—有、虚—实”做铺垫。
3.识字写字。识字方面: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随文识记,教学时需留意学生发音。写字方面: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笔画多少给它们归类。笔画繁多的字有“慰、藉、霸、鹰”,书写时,要把每个部件认准确、写紧凑。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层次。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因图质疑。
出示天窗的图片。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了解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天窗)齐读课题。
3.设置疑问。
师引导:什么是天窗 天窗有什么作用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吧!
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乡村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想知道乡村的孩子们在无聊的时候会怎样寻找快乐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童心去探究童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了解作者茅盾。
学生汇报所积累的内容,教师补充。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1927年开始使用茅盾这一笔名发表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2.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师: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读准确,没有拼音的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做上标记,试着把课文读通顺。(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卜落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闪烁烁、蝙蝠、霸气、猫头鹰。
①同桌互读词语,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学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形近字识记: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其中“藉”是多音字,还可以组词“狼藉”。
③学习本课多音字“卜”。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区分。
(3)指导写字。
慰、藉、卜、锐、滩、帐、烁、蝙、蝠、霸、鹰。
①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
注意:笔画较多的字,可让学生拆一拆,记住每个部件,提高写字的准确率。
②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及占位;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识记生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识记的习惯。正确识记生字是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天窗在哪里 为什么要开天窗
生自由读课文,定位答案,指名交流。
课文第2、3自然段。
2.想一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可引导学生回顾“把握课文关键语句”的方法,提取本课的关键语句。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1)理解“慰藉”的意思。
学生联系上下文及已有经验,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天窗是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
学生结合第4~7自然段的内容,总结概括: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可以透过天窗想象外面的风、雨、雷、电;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透过天窗想象到夜的美丽神奇。
3.围绕“天窗”,自主梳理层次。
学生再读课文,小组交流,集中汇报。
(1)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天窗的位置、形状和开天窗的原因。
(2)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孩子们由天窗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获得心灵安慰。
(3)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由天窗生发出对孩子想象力的思考和赞美。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这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
  通过本课的教学,带领孩子们深入文本之中,去寻觅,去思索,去探究,去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收获,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1.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一 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
适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
2.复习本课词语。
慰藉、卜落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猫头鹰。
多种形式读词语,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适时指导易读错的字词。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够为这节课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做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二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生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3)出示阅读要求,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课堂活动卡)。
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遇到的现实情况 孩子们的心情 如何调节不 好的情绪
…… …… ……
  ①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②小组内讨论交流。
③全班汇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补充说明孩子们是通过什么来得到心灵安慰的。
2.学习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方法。(1)反复品读“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思考:孩子们从中找到了怎样的安慰
课文第5~7自然段。
①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分别说出通过天窗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③思考:“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2)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
(3)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想到什么
①学生自由发言。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想象得太过离谱,可以用书中的语言帮助他转换思维。
②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运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示例: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闪。
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教师小结: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 交流情感,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呢
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2.学完本课,如果你对自己的童年也充满美好的回忆,那就拿出笔写下这份美好的情感吧!写完后与同学们分享。
3.拓展阅读《雾》《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巩固所学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本节课努力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课文中孩子们想象力的丰富和奇特,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想象,帮助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文本。
天窗童心关不住 想象飞出来
1.抓住关键语句,走近“天窗”。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近“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体味文末的“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像什么 这电像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到了文中的“无”“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 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亮光,可能看到……在种种“可能”中,学生们的思路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学生从小小的天窗中,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未来,学生们一定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茅盾散文的特点
茅盾的散文创作,折射出时代演变的征候,也反映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和不断探求的艺术功力。
茅盾散文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内涵的深厚和风格的多样。茅盾的散文多数虽是“诗一样的小小人生的剪片”,但放射出的却是深泽、润厚的光辉。单篇散文,有时虽只表现某个生活片段,或是一己情绪,但茅盾写时调动了整个生活积累来充实它,蓄贮了众多的现实感受来抒发它。
第二,章法的整饬与布局的严谨。
散文要散,但“形散而神聚”。1931年11月,茅盾在《太白》第一卷第五期上写了《天窗》一文。作者只是从乡下的房子上开的一个天窗展开描叙。先从平平实实的介绍开始,说到儿时对“天窗”的有趣感受,接着进入广阔丰富的联想世界,文笔恣肆汪洋,意象物象迭出,赞叹中激荡着热烈的感情,议论时开拓无穷的遐想。
第三,文字的简洁与语言的丰美。
茅盾作品文字的精铸熟练与语言的丰富优美早已有口皆碑。有人评论说:“茅盾的散文,有些地方是言简意深、引人思索;有些地方又以精微的刻画,浓墨挥洒,现出动人的形象。这里,不独可见语式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了语言的丰富,这语言可以说是优美的,但又不失之浮丽。”
这样的评论非常恰当。
(选自《茅盾散文选集·序言》,作者方铭,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