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第十课 绿
第一课时
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自古以来描写“绿”的诗词有很多,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1979年的一首抒情小诗。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听读课文
字词学习
水瓶 挤压 交叉 挥舞
píng
jǐ
chā
huī
墨绿 嫩绿 集中 交叉
教练 指挥 整齐 节拍
读音:píng
组词:瓶子 瓷瓶
书写指导:
“瓦”的横折弯钩横缩短,弯自然圆转。
造句:
实验室里摆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瓶子。
读音:jǐ
组词:挤牛奶 拥挤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下部的竖为悬针竖。
造句:
无论他怎么用力都挤不进来。
读音:huī
组词:挥洒 挥动
书写指导:
“扌”形窄长;“军”末横稍长,竖为悬针竖。
造句:
同学们在为理想挥洒着汗水。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一片一望无际的麦苗田;
……
(二)分小节感受绿意。
1. 全诗共有几节?
分节朗读,读好诗歌的韵律。
2. 品读每个小节,赏析诗歌之美。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作者把“到处是绿的”想象成了“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特别新奇、生动。
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绿色无处不在。
你知道这里省略号的独特作用吗?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了绿色的多种多样?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从“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这些表示绿色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的丰富。另外,省略号表示了绿色的应有尽有。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这么多表示绿色的词语,让你联想到了哪些事物呢?
墨绿的山峦、浅绿的垂柳、
嫩绿的小苗、翠绿的竹子、
淡绿的菜叶、粉绿的草丛、
……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诗中“发黑”与“出奇”二词的运用,使你对绿色又有了怎样的感觉
“绿得发黑”写出了绿的浓烈;
“绿得出奇”写出了绿的特别。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为什么“风”“雨”“阳光”也是绿的?
作者想写整个大自然都充满绿色,因为春风刮过,树木等植物变绿了,所以作者这样说:“刮的风是绿的”。
风中的绿色是多姿的,雨中的绿色是朦胧的,水中的绿色是柔美的,阳光下的绿色是闪亮的,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第三小节,体会整个自然界的绿。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圈画动词,赏析动词运用的准确与巧妙。
“挤”表现了绿的浓密;
“重叠”表现了绿的厚实;
“交叉”突出了绿的相互融合。
这几个动词表现了绿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赏析比喻的修辞手法。
说一说把“风”比作“舞蹈教练”的好处。
体会省略号运用的巧妙。
省略号的运用让人充满无限遐想。
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景象。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
这节诗歌写出了哪些绿的颜色?有什么作用?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说明绿的颜色多,眼睛看不过来,这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绿的世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关键词、关键标点,自己给自己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了学习,了解到诗歌描述了大自然中到处都是绿色,感受真切,收获满满。
感受意境,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
①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师生合作读诗。
③尝试背诵诗歌。(共19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第十课 绿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诗歌的内容,体会到诗人艾青的独特表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探索现代诗歌更多的特点,感受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自由朗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节并思考原因。
朗读诗歌,寻找“诗韵”
1. 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
2. 感受绿的“多”与“美”。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作者的联想多么丰富啊!眼前各种各样的绿,在他眼里是什么样的?
读出诗中不寻常的“绿”。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这一节诗句式相仿,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引导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一阵风吹来,( )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 )是绿色的。小溪潺潺流过,( )是绿色的。一束阳光射进,( )是绿色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关注“在一起”的句式,读出节奏。
注意表示动作的词,指导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
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绿,感受到处都是绿色,所以风一吹,绿色的小草、绿色的枝条、绿色的树叶……所有的绿都起起伏伏,富有节奏,一切好似按着节拍飘动。这句诗饱含了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的主题。
体会情感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作者独特的感觉。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景物及绿的喜爱与对绿色蓬勃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对比阅读,感悟语言
古往今来,写“绿”的作家真不少。有一位作家宗璞在《西湖漫笔》中也写“绿”,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读一下吧!
1. 默读,说说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 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的文字有什么异同呢?
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
对比两篇文章,思考它们的异同,完成任务卡。
对比、发现 相同点 不同点
艾青的《绿》
宗璞的《西湖漫笔》
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相似之处:
都写到了绿色的丰富、范围广,都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不同之处:
《西湖漫笔》写的是在西湖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景致,写得很细腻;《绿》写的是可能是作者想象世界里的绿,也可能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的感觉,语言表达也更富于特色。
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西湖漫笔》是一篇散文,语言很美,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绿》是诗歌,语言有节奏感,表达也很独特,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想象。
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同学们,读完两篇文章,我们发现,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式,但都带给我们同样的美感,课下找一找类似的文章读一读,丰富我们的阅读感受。
绿是春天,是生命的象征,是对未来充满无限想象的希望。
试着想象一下你心中的绿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通过学习这首现代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1. 拓展阅读朱自清的《绿》;《西湖漫笔》《下雪的早晨》。
2.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绿
《绿》创作于1979年,艾青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全诗共有五个小节。第1小节借用“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第2小节连续运用六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体现出绿色的丰富。第3小节借用相同句式的叠加,写出了诗人对绿的感觉,表现出整个自然空间都充满了绿色。第4小节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第5小节用“突然”一词转折,写出了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
全诗表达极具特色,诗人没有刻意追求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1.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与想象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对绿的感觉,感受其独特表达。首先,初读诗歌,在朗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奇特景象;接着,进一步学习,借助诗句引发学生想象,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的独特感觉,感受其独特表达;最后,在想象体会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2.识字写字。识字方面:本课要求认识的两个生字的意思,可以结合具体语境,通过做一做动作、看一看图片等方式来理解。写字方面: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其中三个为左右结构,一个为独体字。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独立书写左右结构的三个字,再重点指导一个独体字的书写。“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最后一笔是点,倒数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独体字“叉”在书写时要注意找到其重心点的位置。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大意,能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图片导入。
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片。
1.师:同学们,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围绕“绿色”,自由交流感受。
2.师引导:这生机勃勃的绿色景物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自古以来描写“绿”的诗词有很多,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
3.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绿)
本板块以“绿”为引,由图片导入,直观地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
引出课题。
1.师: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同学们,我们通过美丽的眼睛看清了《繁星》中寄予的伟大的母爱和伟岸的大海,诗歌《绿》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歌,去品味一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绿)
通过谈话,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赏析的目光走进课文。
二 走进诗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1)指名汇报课前预习的资料,其他学生互相补充。
(2)师进行整理总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文学家、诗人。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方》《火把》《黎明的通知》等,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1979年的一首抒情小诗。
(3)师指名读。
2.初读诗歌。
(1)自由读诗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范读,指导读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组内练读,互相评价。
(4)全班齐读,教师给予点评。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墨水瓶、拥挤、交叉、指挥。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叉”读一声,读“chā”,不要读成了“cā”。
(3)识记字形。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鼓励学生编顺口溜识记字形,如“叉”字:又多一点就是叉。
(4)指导书写。
瓶、挤、叉、挥。
师重点指导书写“瓶”字。视频出示“瓶”书写笔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瓶”的左半部分“并”两横的收笔在同一竖线上,给右半部分的“瓦”留有空间。
此板块主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新词,逐步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
三 朗读课文,感受绿意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
2.分小节感受绿意。
全诗共有几节 师指名分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诗歌的韵律。
在朗读中指导学生读好“到处”“这么多”“所有的绿”等词语。
3.品读每个小节,赏析诗歌之美。
(1)品读第1小节。
第1小节内容。
①齐读第1小节,体会作者有趣的想象。
指名汇报:作者把“到处是绿的”想象成了“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特别新奇、生动。
②体会省略号的独特作用。
组内交流,集中汇报: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绿色无处不在。
③感受眼前铺满绿的画面,带着感受,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2)品读第2小节。
第2小节内容。
①自由朗读第2小节,体会绿色的多种多样。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了绿色多种多样的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汇报:从“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这些表示绿色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的多种多样。另外,省略号表示了绿色的应有尽有。
师:没错,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除了书中列举的绿色,你觉得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
学生交流并汇报:碧绿、葱绿、油绿、黛绿、草绿、鲜绿、暗绿、亮绿等。
师:这么多表示绿色的词语,让你联想到了哪些事物呢
学生交流并汇报:墨绿的山峦、浅绿的垂柳、嫩绿的小苗、翠绿的竹子、淡绿的菜叶……
适时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播放相应的图片,加深对美景的欣赏。
②再读第2小节,品味绿色的深浅浓淡。
师:诗中“发黑”与“出奇”二词的运用,使你对绿色又有了怎样的感觉
学生品读诗句,交流:“绿得发黑”写出了绿的浓烈,“绿得出奇”写出了绿的特别。
③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会有什么心情 让我们带着无限欣喜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吧!
(3)品读第3小节。
第3小节内容。
①自由朗读第3小节,提问质疑。
②组内探究,全班交流:为什么“风”“雨”“水”“阳光”也是绿的
教师适时指导:作者想写整个大自然都充满绿色,因为春风刮过,树木等植物变绿了,所以作者这样说:“刮的风是绿的”。
学生发挥想象力,谈谈对其他事物是“绿的”的理解。
③师小结:风中的绿色是多姿的,雨中的绿色是朦胧的,水中的绿色是柔美的,阳光下的绿色是闪亮的,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第3小节,体会整个自然界的绿。
(4)品读第4小节。
第4小节内容。
①自由读第4小节,圈画动词,赏析动词运用的准确与巧妙。
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挤”表现了绿的浓密;“重叠”表现了绿的厚实;“交叉”突出了绿的相互融合。
师适时补充:这几个动词表现了绿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
②学生练习朗读课文,体会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师指名读并进行评价。
(5)品读第5小节。
第5小节内容。
①品读第5小节,赏析比喻的修辞手法。
交流:把“风”比作“舞蹈教练”的好处。
②体会省略号运用的巧妙。
指名汇报:省略号的运用让人充满无限遐想。
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感受绿色在风中飘动的动态美感。
新课标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和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其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后豁然显现,学生的学习由此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四 总结课文,熟读成诵
1.师小结: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景象。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
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
2.感受意境,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
(1)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师生合作读诗。
(3)尝试背诵诗歌。
此板块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想象,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诗的意境。反复朗读,又将背诵巧妙地融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这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关键词语、关键标点,自己给自己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了学习,了解到诗歌描述了大自然中到处都是绿色,感受真切,收获满满。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一 谈话导入,回顾所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诗歌的内容,体会到诗人艾青的独特表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探索现代诗歌更多的特点,感受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绿)
通过概括性的语言,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做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二 朗读诗歌,寻找“诗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节并思考原因。
2.组内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
第2小节内容。
(1)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
(2)感受绿的“多”与“美”。
①师:作者的联想多么丰富啊!眼前各种各样的绿,在作者眼里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交流)
适时指导学生在朗读几个表示绿色的词语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
②师指导朗读:读出诗中不寻常的“绿”。(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第3小节内容。
(3)学生练习朗读,注意读出韵律。
①师:这一节诗句式相仿,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师范读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相机指导,读出诗的韵味)
③引导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一阵风吹过来,( )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来,( )是绿色的。小溪潺潺流过来,( )是绿色的。一束阳光射进来,( )是绿色的。
第4小节内容。
(4)关注“在一起”的句式,读出节奏。
①师指名读后,全班读。
在读三个“在一起”的句式时,指导学生一句比一句的感情强烈一些。
②注意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导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
第5小节内容。
(5)师范读后指名读。
(6)相机引导: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色,更是诗人的感觉。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并汇报: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绿,感觉到处都是绿色,所以风一吹,绿色的小草、绿色的枝条、绿色的树叶……所有的绿都起起伏伏,富有节奏,一切好似按着节拍飘动。这句诗饱含了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的主题。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生自由练习读全诗。
(2)师指名分小节配乐读;生齐读。
5.体会情感。
师: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色,更是作者独特的感觉。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交流并汇报:我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以及对绿色蓬勃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绿的美,感受诗歌的独特韵律。同时感受现代诗是作者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
三 对比阅读,感悟语言
1.师:古往今来,写“绿”的作家真不少。有一位作家宗璞在《西湖漫笔》中也写“绿”,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读一下吧!
2.出示要求,学生默读阅读要求。
默读,说说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思考: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的文字有什么异同呢
3.学生仔细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阅读链接”的内容。
4.交流感受。
(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
着重品读“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这些语句。
5.对比两篇文章,思考它们的异同,自主完成课堂任务卡。
对比、发现 相同点 不同点
艾青的《绿》
宗璞的《西湖漫笔》
6.集中汇报,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生1:相似之处:都写到了绿色的丰富、范围广,都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指导学生结合文章语句说明理由。
生2:不同之处:《西湖漫笔》写的是作者在西湖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景色,写得很细腻;《绿》写的可能是作者想象世界里的绿,也可能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的感觉,语言表达也更富有特色。
师补充:《西湖漫笔》是一篇散文,语言很美,带给人美好的感受。《绿》是诗歌,语言有节奏感,表达也很独特,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想象。
7.师小结:同学们,读完两篇文章,我们发现,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带给我们同样的美感。课下找一找类似的文章读一读,丰富我们的阅读感受。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在赏析美的同时,深刻体会到诗歌的特点。
这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
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通过学习这首现代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绿赞美春天 歌颂希望
教学本课,不必进行过多分析和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补充和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通过反复朗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定位,还在于它的意境。所以仅读熟、读流畅还不够,还要通过阅读,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阅读链接”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绿”在作者眼中的意味,“绿”是作者眼中的画面,“绿”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对于现代诗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色彩表现与艾青诗歌的审美特征(节选) 尹成君
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经验与丰厚艺术修养的抒情诗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他在巴黎的绘画学习经历,无疑让他直接接触西方现代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色,尤其是印象派艺术对于“光”与“色”的强调,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鲜明、深远。
色彩是艾青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带有鲜明的艺术美学倾向与追求。把色彩这一直指人心的视觉要素,成功地运用到诗歌艺术形象塑造、氛围设立、意境建构中,使艾青诗歌富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内蕴。在艾青诗歌中,强烈而细腻的色彩描写,充分发挥了艺术视觉效果的审美功能,构成鲜明生动的画面,为作品带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