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第十六课 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谁看到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听读课文
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作者简介
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40年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第四病室》,短篇小说《光明》等。
了解写作背景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踏上英国邮轮“昂热号”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一书,于1932年出版。全书共39篇,其中《海上日出》是第23篇。
字词学习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灿烂
替换 镶嵌 紫色 仅仅 重荷
kuà
fàn
nǔ
chà
làn
tì
xiāng
zǐ
jǐn
hè
荷
荷叶
重荷
荷花
负荷
运用:
荷(hé)叶渐渐承受不了青蛙的重荷(hè),慢慢沉到水面下了。
hé( )( )
hè( )( )
chà( )( )
shā( )( )
刹
刹车
刹时
恶刹罗
一刹那
巧记:
时间短暂,刹那之间;及时刹车,安危攸关。
形容时间极短。
区分辨别。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层层的包围。文中形容把太阳围得很严。
【转眼间】
【分辨】
【奇观】
【重围】
词语理解
读音:fàn
组词:模范 范例
书写指导:
“艹”较宽;下部左窄右宽,竖弯钩舒展有力。
造句:
班级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读音:nǔ
组词:努力 努劲儿
书写指导:
上部笔画穿插避让;下部“力”略向左倾斜。
造句: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努力。
读音:xiāng
组词:镶嵌 镶牙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上紧下松,下部撇捺伸展。
造句:
妈妈的那枚戒指上镶嵌了一颗钻石。
读音:zǐ
组词:紫色 紫菜
书写指导:
撇折上小下大,竖钩居中,两点呼应。
造句:
我非常喜欢紫色的衣服。
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5自然段集中写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那么这一部分写了几种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一般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多云时的日出和天边有黑云时的日出。
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又有什么作用?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内容?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点出了看日出的背景。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抓住“常常”一词,体会作者对日出的喜爱。
作者为什么会常常早起?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太 阳 的 雅 称
春天的太阳 ——
夏天的太阳 ——
早晨的太阳 ——
黄昏的太阳 ——
春晖
骄阳
朝阳、旭日
夕阳、残阳、斜阳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
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
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1. 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2. 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奇观?(共18张PPT)
第十六课 海上日出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复 习 词 语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灿烂
替换 镶嵌 紫色 仅仅 重荷
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天气晴朗和有云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品读,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对日出的喜爱,那么海上日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全身心欣赏一下吧!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既然颜色的变化有快有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速度也应该是有变化的。
欣赏日出前的景象,感受日出前的奇特
作者抓住了天空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通过“不转眼”你能体会到什么?
作者期待、盼望的心情,生怕错过日出的任何一个时刻。
欣赏日出前的景象,感受日出前的奇特
说说这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太阳的变化?
从形状和颜色、光亮两个方面交代了太阳的变化。
交流第3自然段,感受日出的变化过程
作者在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时,同样抓住了形和色的变化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赏析太阳上升的动态过程
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从哪里读出太阳上升时艰难吃力的样子?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可以看出太阳上升得很艰难、很吃力,写出了太阳上升得很不容易。让我感到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的背包在爬山的人,虽然很吃力,但仍坚持不懈地往上爬。
交流第3自然段,感受日出的变化过程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使语言更优美,而且更生动地描绘出太阳冲破重重阻力,坚持不懈,艰难上升的情景。
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从“冲破了、跳出了”我感受到太阳刚出来时缓慢上升的情景,也读出了作者见到日出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交流第3自然段,感受日出的变化过程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交流第4自然段,感受有云时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我从“直射到”一词感受到太阳光的无穷威力,它能穿透云层,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这种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只有在欣赏海上日出时才会领略到呢!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交流第5自然段,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交流第5自然段,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黑云虽然遮住了太阳,却遮不住太阳的光芒。“染成”让我觉得阳光就像画家,把天空描绘得绚丽多彩,这种比喻很生动。
这一段既写出了日出后灿烂的光芒,也抒发了作者对日出的赞美之情。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天气晴朗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的景象,此刻你想说什么?
品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写法的好处
罕见的景象
1.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3.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品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写法的好处
反问
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因为反问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
1.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3.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品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写法的好处
文章写得这样生动,其实是有秘诀的。你找到秘诀了吗?
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而且作者善于抓住日出时每一变化过程中的特点,突出了海上日出的动态美。
同学们,要想写好景物,就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表达真情实感。
总结写作技巧
这篇文章是作者经过多次生活感受才写成的,才使得作者在文中如此生动地写出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
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
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
一切困难。请同学们永远记住我们今天学习的巴金的散文
《海上日出》。
1. 拓展阅读《长江三日(节选)》
《泰山日出》《日出》《繁星》。
2. 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
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作者依次描写晴朗天气的日出和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点明观看日出的时间和位置。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其中第2~3自然段描写晴朗天气的日出,集中展现太阳跳出海面的情景。海上日出是一个动态过程,作者按太阳变化的顺序,抓住了颜色、光亮、位置变化,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露出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幅画面,这一部分的描写如同动画一般,前后关联,引人遐想,充满了画面感。第4~5自然段描写多云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情景。两种天气情况,都看不清太阳的具体变化,作者着力描写阳光照在云朵上的景象,分别写出了各自的特点,表现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神奇,这两个自然段相互对照,特点更加鲜明。
第三部分为第6自然段,作者直抒胸臆,运用一个反问句式,总结感受,表达了对海上日出这一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
课文配有日出时的插图,通过景物与色彩营造氛围,可帮助学生想象日出时的情境。
1.认识“扩、刹”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1.教学中,应在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日出时的景象发生了哪些变化,体会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写法,并按此顺序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
2.识字写字。识字方面:习作单元的课文,可随文开展识字教学。写字方面: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进行分类指导。
1.认识“扩、刹”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自然中各种美丽景色的图片。
1.师:在大自然的景色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谁看到过海上日出 那是什么样的 当时心情怎样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观赏感受。
3.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板书:海上日出)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发散思维,开启新课。
1.出示词语:奇观。
(1)师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画面
(2)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2.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说的都是关于大自然中奇特的景象。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热爱生活并留心自然,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再欣赏一种大自然的奇观,领略海上日出的美丽与神奇,你们有兴趣吗
(2)师出示课题。(板书:海上日出)
(3)生齐读。
借助词语想象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
2.了解作者。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汇报预习成果,教师总结: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现代文学家。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
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第四病室》,短篇小说《光明》等。
3.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英国邮轮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一书,于1932年出版。《海上日出》就选自此书。
4.学习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
扩、荷、刹、镶。
(1)师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注意“刹”是翘舌音,重点强调:“荷”在课文中读“hè”,可组词“负荷”,它还有一个读音是“hé”,可组词“荷花”。
“刹”字也是个多音字,可结合语境“一刹那”识记读音,理解意思。
(2)全班齐读。
5.指名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扩大、重荷、一刹那、镶金边。
(1)理解“一刹那”。
师:它的近义词有哪些 (预设: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一瞬间)
(2)理解“镶金边”。(出示课件)
(太阳的光芒)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师:用其他字替换句中的带点字,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嵌、贴)
师:用带点字说一句话。示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6.学习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指导记忆、书写。
扩、范、努、刹、烂、替、镶、紫、仅。
(1)按生字结构给生字分类。
(2)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3)师指导识记字形,重点指导书写“范、镶”。
①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范”字,提醒生:“范”字上下结构,草字头,组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紫”的上半部分的“此”要写得扁,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多写笔画。
②“镶”字笔画比较多,师重点指导右边“襄”的书写。
7.朗读课文,描绘画面。
(1)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能结合课文重点语句说出日出时的大概画面即可。
(2)讨论: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对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要传授识记方法,教学多音字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区分。
三 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2.理清课文脉络。
(1)师: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学生组内交流,集中汇报:第2~5自然段集中写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师引导:这一部分写了几种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指导:一般天气情况下的日出;多云时的日出和天边有黑云时的日出。
(3)师:课文的第1自然段又有什么作用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汇报: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点明了看日出的背景。
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适时鼓励学生自己梳理课文层次,明确课文三个部分的大意。
3.品读第一部分。
(1)抓住“常常”一词,体会作者对日出的喜爱。
师:作者为什么会常常早起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感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通过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框架,为下一步重点体会日出的变化之美打下基础。
把握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良好品质,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发现美丽的风景。
1.默读课文,能说出文中日出时的景象。
2.抓重点语句,体会景色描写的生动形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
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一 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复习词语。
扩大、重荷、一刹那、镶金边。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天气晴朗和有云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3.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品读,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对日出的喜爱,那么海上日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全身心欣赏一下吧!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断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温故而知新。
二 再读课文,继续探究
1.品读第2~5自然段,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1)交流第2自然段,欣赏日出前的景象,感受日出前的奇特。
①师:日出前,景色有哪些变化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学生反复读课文,交流汇报天空中颜色和光线的变化。
②师:从哪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景象的奇特
学生自由交流:从“转眼间”和“慢慢地”,让我感到这景色是奇特的。
指名补充:“转眼间”写出了日出前天空颜色变化的速度快,“慢慢地”是指红霞扩散的速度慢。
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画面。
③师指导朗读:既然颜色的变化有快有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速度也应该是有变化的。师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师相机评价。
④师小结写法:作者抓住了天空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⑤师生合作朗读,体会心情。
师: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以及那越来越亮的光,我知道——
生: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师:通过“不转眼”,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期待、盼望的心情,生怕错过日出的任何一个时刻。
师:是啊,此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
(2)交流第3自然段,感受日出的变化过程。
①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这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太阳的变化
学生读文后,组内交流,汇报:从形状和颜色两个方面交代了太阳的变化。
师指导写法:作者在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时,同样抓住了形和色的变化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小半边脸、圆东西”体会太阳形状的变化;“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红得非常可爱”“深红”等词句体会颜色、光亮的变化。
②引导学生赏析太阳上升的动态过程。
第3自然段:“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师引导: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从哪里读出太阳上升时艰难吃力的样子
生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可以看出太阳上升得很艰难、很吃力,写出了太阳上升得很不容易。让我感到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的背包在爬山的人,虽然很吃力,但仍坚持不懈地往上爬。
师相机指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使语言更优美,而且更生动地描绘出太阳冲破重重阻力,坚持不懈,艰难上升的情景。
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生交流:从“冲破了”“跳出了”我感受到太阳刚出来时缓慢上升的情景,也读出了作者见到日出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可适时播放日出的视频,让学生边欣赏边朗读,真正感受到海上日出的伟大。
③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自己的体会吧!
④引导学生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说海上日出的过程。
学生自由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交流第4自然段,感受有云时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第4自然段的内容。
①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读文后交流汇报:我从“直射到”一词感受到太阳光的无穷威力,它能穿透云层,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这种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只有在欣赏海上日出时才会领略到。
②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第5自然段,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师:谁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交流并汇报:“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黑云虽然遮住了太阳,却遮不住太阳的光芒。“染成”让我觉得阳光就像画家,把天空描绘得绚丽多彩,这种比喻很生动。
结合“放射、透、镶、冲、染”等动词,让学生感受太阳冲破黑云的变化之美。
师适时补充:这一段既写出了日出后灿烂的光芒,也抒发了作者对日出的赞美之情。
2.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师: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天气晴朗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的景象,此刻你想说什么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理解句意。
师:“奇观”是什么意思
师指名回答:罕见的景象。
(2)明确写法。
①师: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反问)
②师: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预设: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③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学生对比朗读,交流汇报:因为反问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
(3)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句话。
(4)师小结:是啊,无论是晴天时的日出,还是有云时的日出,都是那样美丽神奇,那样伟大壮观,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
生: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从课文出发,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紧紧扣住重点语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把内在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 配乐朗读,总结写法
1.师配乐,学生朗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伴随着美妙的乐曲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那一幅幅美丽而神奇的画面。
2.总结写作技巧。
(1)师:文章写得这样生动,其实是有秘诀的。你找到秘诀了吗
学生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指导: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而且作者善于抓住日出时每一变化过程中的特点,突出了海上日出的动态美。
(2)师小结:同学们,要想写好景物,就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表达真情实感。
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用智慧的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想象思维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给学生写好景物的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为继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做充分的准备。
这篇文章是作者经过多次感受生活才写成的,这使得作者在文中如此生动地写出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面对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海上日出热爱大自然
本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环节。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象。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教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本课语言的妙处。这样的教学是与新课标的精神相符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畅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巴金与屠格涅夫
巴金一语道出了他本人与屠格涅夫的文学情缘,这种情缘构成了他翻译与接受屠格涅夫作品的强大原动力。他坦言道:“多少年来我一直热爱着屠格涅夫,并且身不由己地置身于他的影响之下。”这影响莫过于心理描写与风景描写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语言描写与叙事艺术。巴金写道,屠格涅夫迷人之处在于“善于用极其简练的文笔描写人的深刻复杂的感情,用真诚的热爱之情描写俄罗斯祖国大自然的美丽,但他从不用多余的字句冗繁这种描述,也不分散笔力去描绘细枝末节,他擅长用点墨之笔描画出他构思中所必不可少的风景,这种风景与人的内在情感时而相融相谐,时而对立反衬。屠格涅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叙述自然紧凑动人。”巴金以作者的视角感悟作家屠格涅夫,一步到位地点明了屠格涅夫艺术世界的奇丽与超拔,以及一个作家最可贵的艺术原则。
(选自王立业《巴金:中国屠格涅夫研究的先行》,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