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铁会生锈?
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
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
……
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快来读一读科普作品吧!
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魅力科学。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你读过这本书吗?
米·伊林
米·伊林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屋内旅行记
第一站自来水龙头
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洗澡?
为什么用水来洗涤?
人怎样迫使肥皂泡工作?
为什么我们要喝水?
水会不会炸毁书屋?
固体的水?
为什么着上冰刀不能在地板上滑溜?
有没有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
第二站炉子
人什么时候开始会取火?
为什么火柴会着火?
火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炉子烧着以后,劈柴到哪里去了?
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
为什么水能灭火?
关于炉子的谜?
第三站餐桌和炉灶
厨房实验室
马铃薯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吃生马铃薯?
第四站厨房锅架
第五站碗柜
第六站衣柜
屋内旅游
目录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
品读精彩片段
你们家里每天总有人生炉子,煮马铃薯。也许你自己就很会生炉子或者煮马铃薯。可是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为什么烟会走烟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烧的时候,从哪里来的烟?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煮的却没有?恐怕你不能解释明白吧。
或者问你:水为什么能灭火?我的一位熟人回答说:“水能灭火,因为它又湿又冷。”可是煤油又湿又冷,你倒是试试用煤油来灭火吧!不,你还是不试为好,一试就得报火警了。你看,问题挺简单,可是要回答它却不那么容易。我再给你猜十二个关于最简单事物的谜,你愿意不愿意?
品读精彩片段
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学术语。这时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李四光
《看看我们的地球》
高士其
《灰尘的旅行》
贾兰坡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十万个为什么》
阅读方法
一、制定阅读计划。
可以看看科普书的目录,说说分别由几个部分组成,然后在大致确定每个部分阅读时间的基础上,估算出读完整本书需要的时间。
二、做好阅读记录。
在读书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阅读记录,可以用“读书日记”的形式来记录。
三、做到持之以恒。
读书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
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勇于发言,能力得到提升。
每位同学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科普作品,尽量让大家也喜欢它,为它投票。最后评选出大家最喜欢的5本科普作品。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本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这是对本册“自然、科技”单元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产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导语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几个现象设置问题,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简要介绍作品内容、展示精彩片段、引导学生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为代表的中国优秀科普作品。这些科普作品涉及的知识贴近生活,符合儿童的认知,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小贴士提示了本次读书活动的阅读要素。第一个小贴士提示学生在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可以试着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第二个小贴士提示学生读完后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这是对本册教材“自然、科技”单元语文要素的延伸和巩固。
本次“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1.能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
2.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3.能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乐趣,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1.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导读活动,重点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的方法和要求。
2.在阅读过程中,要适时引导,通过多种方式推进阅读。
3.学生读完后,还应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分享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1.不同内容的科普作品或科普书籍。
2.整理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
1课时。
一 组织导读活动
1.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利用日常生活现象激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借助科普作品的片段激趣,引出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片段,让学生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件出示《灰尘的旅行》中描写山谷“讲话”的片段。
补充米·伊林在《十万个为什么》中描写时钟的片段,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感受。
(3)利用插图、题目等激趣。教师出示书中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的内容是什么,想不想了解关于这些图片的一些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借助题目猜一猜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提供一些有趣的题目,如:“比黄金还宝贵的东西”“孔子也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房屋会‘讲话’吗 ”
(4)开展趣味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科普书中设计的阅读活动。
2.制订阅读计划。
(1)让学生熟悉两本书的体例,制订出恰当的阅读计划,并保证实施。
(2)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指导的内容。
(3)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商讨,最终制订出完整的阅读计划。
如果学生在某方面出现了问题,如时间规划不合理、形式不够有吸引力,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
3.明确阅读方法。
(1)落实教材中的小贴士、推荐书目中的阅读提示。
(2)指导学生试着列问题清单,并探究解决方法。
问题清单
看到《灰尘的旅行》这个题目,我会想:灰尘会去哪些地方旅行呢
土壤和泥土有什么不同
……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顺利开展读书活动打好基础。
二 激励持续阅读
1.引导学生写好阅读记录。
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
读书日期 读书内容 读后感悟
2.适时了解阅读进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记录情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组内成员互查,汇总结果后在班内汇报。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地指导。
3.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方法、感受。
通过多种途径维持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 开展读书交流
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教师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
1.动植物名片展示。
2.制作科学小报。
3.组织科普知识竞赛。
4.开展科普讲座。
5.组织科技实践活动。
让每一位同学都进行展示,获取阶段性胜利。
让学生从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同时增强阅读成就感。
四 回顾总结
1.教师总结全班的阅读情况,设置一些奖项,激励学生。
2.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有了怎样的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
有利于学生明确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五 拓展延伸
在推荐书目之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作品。
把阅读活动延伸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更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快乐。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勇于发言,能力得到提升。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科学故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科普作品后,进而尝试提出新问题,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推荐书目内容简介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为我们揭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知识。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专门为青少年编写的一套科普读物,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医学、建筑与交通、能源与环境、航空航天等多个方面,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