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件+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件+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5:23:07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第二十三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一课时
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汹涌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今天让我们登上一艘漂亮的邮船,认识一位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作者简介
听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读准确,没有拼音的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做上标记。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字词学习
英伦 腹部 剖开 窟 窿 混乱
嘶吼 维持 秩序 可卑 岗位
主宰 措施 遣送 践行 履行
lún

pou
kū long
hùn

wéi
zhì
bēi
gǎng
zǎi
cuò
qiǎn
jiàn

读音:fù
组词:小腹 心腹大患
书写指导:
“月”的两横应平行;右部捺舒展。
造句:
经过长期的练习,他腹部的肌肉越来越结实了。
读音:kū
组词:窟窿 石窟
书写指导:
“穴”要扁,约占整个字三分之一;“屈”撇长。
造句:
我不小心把衣服弄了个窟窿。
读音:lóng
组词:窟窿
书写指导:
“穴”撇、点宜收与上点呈三角形;下部紧凑。
造句:
工人们正在清理废窿。
读音:qiǎn
组词:派遣 差遣
书写指导:
“辶”平捺伸展有力;被包围部分书写要正。
造句:
爸爸被公司派遣去外地出差。
读音:zǎi
组词:主宰 宰杀
书写指导:
“宀”宜宽,盖住下部;“辛”中横较长。
造句: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读音:bēi
组词:自卑 卑微
书写指导:
上窄下宽。下部横平而长。
造句:
人应该谦逊,但不能自卑。
词语理解
惊恐万状:
汹涌湍急:
势不可挡:
失魂落魄:
不可开交:
形容因为惊慌恐惧到极点。
形容水势很急。
来势凶猛,不能抵挡。
形容因惊慌恐惧、心神不安而行动失常的样子。
比喻纠缠在一起,无法摆脱或结束。
词语理解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
相提并论:
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像用铁铸成一样。比喻意志或身体的坚强。
纹丝:形容细微,极小。一点也不动。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深入学习,整体感知
概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划分层次,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及主要内容。
情节结构 自然段 小标题 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深入学习,整体感知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后,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说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
害怕、恐慌、慌张……
深入学习,整体感知
同学们,“诺曼底号”造于1863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范围内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类英国邮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深入学习,整体感知
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
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
雾越来越浓了。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深入学习,整体感知
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形近字识记
你( )
弥( )
甜( )
酣( )
棵( )
裸( )
你们
弥漫
甜美
一棵树
酣睡
裸露
维( )
唯( )
维持
唯一
“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遭遇了灾难。当时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六十一人,我们知道最后除船长以外,其他人全部逃生。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1. 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本节课努力让学生透
过语言文字体会当时的画面。
2.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共17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第二十三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二课时
听写生词:弥漫 山脉 剖开 半裸 哭泣 维持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串联关键词,回顾课文内容:
浓雾弥漫 全速前进 失魂落魄 巍然屹立 镇定自若 井然有序
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在一片混乱中指挥救援的?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起去探究答案吧!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1. 想象品读,体会人们的惊慌。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尖叫声、哭喊声、船上物品坠地的声音、人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惊慌、害怕的神情,看到了人们蜂拥而出,看到了人们因奔跑摔倒在了地上……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2. 体会文中人们逃生的场面。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不叫人失魂落魄!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3. 品读描写哈尔威船长语言语句,体会船长的“英雄”品质。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在救生艇被放下的那一刻,惊慌的人们再一次沸腾,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
师生合作朗读文中对话部分。(课文第16~30自然段)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
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威严的……
从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读出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的特点。
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救援工作有序的进行,最终船上的六十人全部获救,那么哈尔威船长又是怎么做的?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3. 品读描写哈尔威船长动作语句,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他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的。
理解句意,深化主题
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践行一次英雄的“壮举”的机会人人都有,关键在你是否付诸行动。在死亡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理解句意,深化主题
“诺曼底号”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慌乱中,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被海水无情地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请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写。
同学们,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会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无论如何,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骇浪,你要冷静,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舵手。
本节课通过抓对比、抓对话、抓动作三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临危不乱、镇定自若、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比较长,共45个自然段,可以大致分成“夜航—遇险—救人—牺牲”四个部分,这也符合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情节结构。第1~5自然段主要交代了“诺曼底号”夜航的基本情况,让哈尔威船长这个主人公出场。第6~9自然段讲述了“诺曼底号”的遇险过程。第10~40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主要写了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自救。第41~45自然段写了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葬身大海。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运用语言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成功塑造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说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4.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1.本课的教学可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找出“诺曼底号”遇难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教学中,可以紧扣课后第二题,指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反复朗读。
3.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谈谈对生命的体会,感悟小说表达的主旨。
4.识字写字。识字方面:可以让学生先自学生字,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提出疑问;然后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字音教学。写字方面:按结构分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特别要注意笔画较多的字的写法。在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部分的比例;在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要提示学生注意上下两部分的占位及布局。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创设情境,质疑探究
  代入情境,引出课题。
1.师:1870年3月17日夜晚,烟雾弥漫,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接下来的故事将会怎样发展呢 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那个紧张的夜晚吧!(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2.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学生自由阅读。
维克多·雨果,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
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进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质疑探究,出示课题。
1.师导入: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汹涌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今天让我们登上一艘漂亮的轮船,认识一位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2.出示课题,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3.提出疑问。
(1)生齐读课题。
(2)师引导: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1: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示例2:当时的场面是什么样的
4.师小结: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来“解疑”。今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相信大家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的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读准确,没有拼音的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做上标记。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弥漫、山脉、剖开、半裸、哭泣、汹涌、维持、酣睡、机械、岗位、主宰、调遣。
①同桌互动,纠正字音。
②教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2)单独呈现生字,检查掌握情况。
弥、脉、剖、裸、泣、汹、维、酣、械、卑、岗、宰、遣。
①师指名认读生字,相机正音。“酣、遣”读前鼻音,“汹、岗”读后鼻音。
本课生字较多,可采用先集中识字,后随文复现强化记忆的方式学习。
②交流识字方法。
示例1:形近字识记示例:你(你们)—弥(弥漫);棵(一棵树)—裸(半裸);甜(甜美)—酣(酣睡);维(维持)—唯(唯一)
示例2: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宀+辛=宰;扌+昔=措;山+冈=岗。
示例3:形象记忆:“窟窿”就是洞,所以是穴字头。
③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3)指导书写。
伦、腹、剖、窟、窿、混、嘶、维、秩、卑、岗、宰、措、遣、践。
①指导书写“遣”字。视频出示“遣”字,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
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要提示学生注意上下两部分的占位及布局。
②指导书写“卑”字。(课件出示“卑”字的笔顺)
③师范写后,生练习书写。
(4)全班齐读生字词,在读中巩固。
行驶、凌晨、窟窿、混乱、维持、秩序、岗位、主宰、调遣、践行。
课文中出现的关于地名、人名的难读词语,可单独呈现,集中认读,熟练掌握。
让学生扎实掌握字词,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在这个板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高效地实现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三 深入学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指名反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划分层次,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及主要内容。
①生默读课文,组内探究,完成课堂任务卡。
情节结构 自然段 小标题 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②全班汇报,教师指导。
(3)指名反馈朗读课文后的感受。
在列小标题的环节,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强调小标题不是固定的,只要能概括这一部分内容即可。
①师引导:同学们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后,同学们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说故事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吗
②预设: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害怕、恐慌、慌张……
2.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1)师引导:同学们,“诺曼底号”造于1863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类英国邮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2)师指名反馈。(预设: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浓,能见度低)
(3)出示课件。
①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
②雾越来越浓了。
③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4)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雾的大和浓。
(5)师引导:因为当时的雾太浓了,所以船长小
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音频播放巨响)
(6)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①师紧张地追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用文中的句子说)
②出示课件。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
3.课堂小结。
师:“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遭遇了灾难。当时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六十一人,我们知道最后除船长以外,其他人员全部逃生。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借助反复朗读,了解了课文大意,梳理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本节课努力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当时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阅读人物对话。
2.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3.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词。
弥漫、山脉、剖开、半裸、哭泣、汹涌、维持、酣睡、机械、岗位、主宰、调遣。
指名认读,全班齐读,师相机正音。
2.串联关键词,回顾课文内容。
烟雾弥漫、全速前进、失魂落魄、井然有序、巍然屹立、镇定自若。
学生组内交流,师指名汇报,相机补充指导。
3.师导入: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在一片混乱中指挥救援的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起去探究答案吧!
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起阅读期待。
二 品读课文,寻找英雄
  1.引导品读,体会船上人们的惊慌。
(1)出示课文,朗读课文。
课文第11自然段的内容。
(2)师指名交流: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示例:听到了尖叫声、哭喊声、船上物品坠地的声音、人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惊慌、害怕的神情,看到了人们蜂拥而出,看到了人们因奔跑而摔倒在地上……
2.体会文中人们逃生的场面。
(1)师引导: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第14自然段的内容。
(2)师指名朗读,生评价后再读。
(3)师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 会强调哪些词语 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师适时指导。
(4)生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感悟。
3.品读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船长的“英雄”品质。
(1)师启发:同学们,在意外来临之际,所有人都慌乱了,唯独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那么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
课文第12自然段的内容。
①学生练习朗读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指名汇报,师生评价。
②谈谈从这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怎样的精神品格。
引导学生抓住“吼喝、必须”等关键词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学生组内交流,集中汇报,师适时指导: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心系他人、舍己为人、忠于职守。
(2)品读第二处语言描写,感悟哈尔威船长的镇定、果敢。
引导学生圈画、批注有关语句,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师引导:在救生艇被放下的那一刻,惊慌的人们再一次沸腾,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②出示课文,师生合作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课文第16~30自然段的内容。
③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 (预设: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威严的……)
④师:从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预设: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⑤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读出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的特点。
(3)师继续引导: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救援工作有序地进行,最终船上的六十人全部获救,那么哈尔威船长又是怎么做的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动作的语句。
课文第3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和第42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
②想象人物画面,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船长的敬佩之情。
4.教师小结。
(1)师: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2)同桌自由练习说一说。
(3)全班交流,师适时评价,激发同学们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语文课需要使学生被感动,需要使学生被震撼。这份感动源于学生与作品的直接对话。本板块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如师生合作朗读船长与船员的对话,指名朗读描写混乱场景的句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们的慌乱,让学生充分领略哈尔威船长的风采,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品质。
三 理解句意,深化主题
  1.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师引导: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他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的……(出示课件)
课文第44~45自然段的内容。
(2)师指名朗读。
(3)评价船长。
①师引导: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②示例:践行一次英雄的壮举的机会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付诸行动。在死亡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③师小结:“诺曼底号”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慌乱中,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活动,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被海水无情地吞没,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2.深化主题,情感延伸。
(1)师引导: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请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写。
(2)生自由练写后全班交流,师及时评价。
(3)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会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波涛汹涌。无论如何,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骇浪,要冷静,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舵手。
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文字运用中加深学生对哈尔威船长这一高大形象的认知,这是对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培养语文能力。
  本节课通过对人物动作、对话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乱、镇定自若、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记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课堂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方法。
1.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学生进入中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让学生结合朗读想象当时的场面,通过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本文表达的情感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体会文章的感人之处。同时,文章的工具性也不容忽视。要通过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教学中让学生从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体会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反复朗读,去掉中间的旁白,朗读衔接紧密,更好地表现出在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他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雨果的创作历程长达60余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小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