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 课件+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 课件+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5:42:55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语文园地 六
第一课时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六,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交流平台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
《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快速浏览第六单元课文,看看3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交流平台
相同之处在于篇幅都比较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
不同之处在于《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的是小标题,《芦花鞋》用的是空行。
交流平台
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上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更高效地去阅读呢?
交流平台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写的。《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
交流平台
这样,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提主要内容。
交流平台
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交流平台
你还知道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1. 略读,只需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纲目,不要一字一句地琢磨。
2. 快速默读,一目十行。
3. 跳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自己想要看的章节。
……
词句段运用
1. 学习与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囊萤夜读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启示:
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学习,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和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语。
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这一历史典故表现了孙敬、苏秦好学勤读的刻苦精神,表明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的道理,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目标明确。要肯吃苦,肯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
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凿壁偷光
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世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要磨成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启示: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程门立雪
宋代的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非常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程颢死后,杨时也已四十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起去洛阳请教程颢的弟弟程颐。
可他们到程家的时候,正遇上程颐在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动他,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雪来。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门口,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门前,吃了一惊。因为此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程门立雪
“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宋·邵雍《河南程氏外书·侯子雅言》)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程门立雪”这则成语。
启示:
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诚心求学。
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含褒义。
手不释卷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
“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始就学,笃志不倦。(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
一个人的成才,环境、机遇、天赋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勤奋好学的人,哪怕外在因素对他再不利,他仍能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而懒惰之人,哪怕他的天赋再出众,外在环境对他再有利,他的成就也将有限。
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韦编三绝、孜孜不倦、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诗礼人家、废寝忘食、博览群书、燕颔书生
……
今天我们学到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还能让我们对长文章的理解更透彻。
1. 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
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 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
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共17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语文园地 六
第二课时
有关读书的成语你知道他们的意思吗?
燕颔书生:
洋洋盈耳:
枕经籍书:
五行俱下: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两部分内容,让我们继续学习,去看看这节课的知识吧!
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
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
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
诈下。
词句段运用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加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词句段运用
第一组句子中的第一个句子加点部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来的机灵。第二个句子加点部分赞扬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达了对雨来的赞扬之情。
第二组中句子加点部分形象刻画了敌人的凶残,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恶之情。
词句段运用
仿写练习,强化用比喻手法表达不同的感情的训练。
◇ 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 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词句段运用
她像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跳着轻快的舞蹈
那个小偷好像一匹饥饿的狼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日积月累
词句注释
1.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日积月累
2.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3.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白话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 边读边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
2.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这是一首写景诗,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写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你还知道哪些写景的古诗词?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特征,能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用比喻来渲染景物,能让景物具体可感;用比喻来表达情感,能让自己的爱憎更加分明的特点。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积累更多的比喻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
2.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3.积累写景的古诗词。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及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在阅读的时候,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边读边想,停下来想想前面的内容;还可以“瞻前顾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前文去看一看。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是学习六个成语,与《文言文二则》呼应,丰富学生的成语和文化积累,并练习讲述历史故事的能力。第二题是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前两句的“鸟飞”“云去”,以“动”衬“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后两句将敬亭山人格化,虽然众鸟高飞、孤云独去,但敬亭山不离不弃,与诗人相伴。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成语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
4.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1.教学“交流平台”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说说自己是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在阅读长文章时,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边读边想,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停下来想想前面写了什么内容;前后文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头看一看。之后,让学生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看看哪些方法是自己用过的,哪些方法是自己没有用过的。
2.教学“词句段运用”时,第一题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把成语读准确、读熟。接着,小组内交流后面四个成语故事。先组内互说,再全班交流,鼓励学生上台讲述。最后让学生补充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古人求学的成语,并讲讲有关成语的故事及含义。教学第二题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两组例句,说说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比、体会,了解到这两组句子都是比喻句,其不同点是表达的感彩不一样,一褒一贬。然后引导学生找找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句子表达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3.教学“日积月累”时,可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然后鼓励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句推测重点语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诗句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熟读和背诵。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一 单元回顾,走进园地
  同学们,这一单元课文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板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
(1)师引导: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
(2)生交流后,师出示本单元课文题目。
《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
(3)比较3篇课文在结构上的异同。
①师引导: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快速浏览第六单元课文,看看3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思考后汇报:相同之处是篇幅都比较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不同之处是《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的是小标题,《芦花鞋》用的是空行。
2.交流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方法。
(1)师: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上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更高效地去阅读呢
引导学生结合《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探究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2)师引导生学习“交流平台”中的方法。(出示课件)
“交流平台”中的内容。
①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说说从“交流平台”中学到的方法。
(3)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①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结果简单地记录下来。
②师指名交流汇报结果,及时给予指导,相机出示课件。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略读,只需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纲目,不要一字一句地琢磨。快速默读,一目十行。跳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自己想要看的章节。
3.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谈怎样运用这些方法阅读。
(1)同桌互相交流,结合本单元课文和课外阅读,谈谈怎样运用这些方法读较长的文章。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巩固阅读策略。
(2)生畅所欲言后,师指名交流。
本环节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词句段运用
1.学习与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成语。
“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题的内容。
(2)生自由读成语,做到读准字音。
(3)生交流讨论,弄清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①小组内交流。
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这些成语故事和含义。
②全班交流。
相机出示关于这些成语的视频。
(4)拓展知识。
①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示例:韦编三绝、孜孜不倦、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引导学生从刻苦学习、认真读书等方面谈体会。
②师:学了这些成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提出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是理论性的,光凭说教,学生是不能融会贯通的,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去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才能运用这些方法读更多的好文章。
巩固这部分所学内容,让学生获取阶段性成果。
  今天我们学到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还能让我们对长文章的理解更透彻。
1.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
2.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一 谈话导入,继续学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两部分内容,让我们继续学习,去看看这节课的知识吧!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两组句子
1.师引导学生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
(1)读一读。
师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2)想一想。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议一议。
加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4)说一说。
全班交流:第一组句子中的第一个句子加点部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来的机灵。第二个句子加点部分赞扬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达了对雨来的赞扬之情。第二组句子中加点部分形象地刻画了敌人的凶残,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恶之情。
(5)师指导朗读,注意通过朗读表达不同的感彩。
2.仿写练习,强化用比喻手法表达不同的感情的训练。
(1)出示课件。
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2)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生在课本上进行改写练习。
指名汇报:她像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跳着轻快的舞蹈。
那个小偷好像一匹饥饿的狼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3.拓展练习。
(1)师引导:在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运用到了这种手法
还可以采取同桌练说的形式,强化比喻句的不同感彩。
(2)生畅所欲言。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板块的设计就是力图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能力,体验成功。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同时播放朗读音频。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2)简介创作背景。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3)师引导生自读,感悟诗句。
①生自由读诗句,边读边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诗句蕴含的情感。
②师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③生自由交流。
师小结:这是一首写景诗,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这两句诗“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写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
2.练习背诵。
3.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写景的古诗词
几首描写景物的古诗词。
本板块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诗句、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自读感悟诗句意思等方法,帮助学生很快地背诵诗句,达到积累的目的,同时拓展一系列关于写景的古诗词。
巩固所学知识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来突出事物的特征,能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来渲染景物,能让景物具体可感;运用比喻来表达情感,能让自己的爱憎更加分明。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积累更多的比喻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这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园地
本课的教学活动是从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入手的。我设计的问题大多是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的。这种简洁的方式既复习了旧知识,回顾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又导入了新内容,做到了温故知新,非常实用。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园地”的教学不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非常有学问的人。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拜程颢为师,虚心向他求教。
程颢死后,杨时也已四十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一起去洛阳求教于程颢的弟弟程颐。
可他们到程家的时候,正遇上程颐在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动他,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雪来。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在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和他的朋友站在一边,吃了一惊。此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他的朋友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