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第5课 《黄河颂》(共1课时)课件+教案(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第5课 《黄河颂》(共1课时)课件+教案(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4 21:13:50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
◇单元主题◇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本单元编排了四篇教读课文《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木兰诗》,一篇自读课文《土地的誓言》。
◇单元目标◇
1.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法,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充分发挥想象,品味课文的内涵。
2.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并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学习做批注,用简练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价。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策略◇
1.教学时应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尽量做到以声传情,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意,增强语感。
2.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富于情感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调动学生的想象,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
3.鼓励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与合作分享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黄河颂》:建议1课时。
《老山界》:建议2课时。
《谁是最可爱的人》:建议2课时。
《土地的誓言》:建议1课时。
《木兰诗》:建议2课时。
5 黄河颂光未然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诗人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4.深入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期间,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腾的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让我们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1)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靡全国,广为传唱。
(2)背景介绍: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狂澜(lán)  山巅(diān)  屏障(píng)  
榜样(bǎng) 哺育(bǔ) 气魄(pò)
劈开(pī) 宛转(wǎn) 浊流(zhuó)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澎湃:①形容波浪互相撞击。②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九曲连环: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要的弯)。现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一泻万丈:文中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提示:(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歌颂的情感。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诵合作。
步骤二:再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1.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大意。〔请学生回答〕
预设:(生1)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生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生3)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代表着英雄的中华民族。
2.感悟诗歌。
(1)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歌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做了一番描绘,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其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明确: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句子。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横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纵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歌颂了黄河的宏伟气势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步骤三:研读课文,赏析诗歌语言
再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小组交流,并思考下列问题。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啊!黄河!”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黄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故称“摇篮”;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臂膀”。“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出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 为什么
明确:不重复。着重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5.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6.概括本诗的语言特点。
明确:这首诗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课堂小结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又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黄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朗诵诗,“读”成了这一节课的主题。课堂上通过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出体会。这样,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了诗歌的语言,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又体会出诗歌的语言特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共32张PPT)
目录
1
2
3
4
学习目标
课前资料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CONTENTS
5 黄河颂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3.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我是在下游饮长江的孩子
_____的奶水没吮过一滴
惯饮的嘴唇都说那母乳
那滔滔的浪涛是最甘,也最苦
苍天黄土的大风沙里
你袒露胸脯成北方的平原
一代又一代,喂我辛苦的祖先
和祖先的远祖,商,周,秦,汉
全靠你一手摇动的摇篮
摇出了哭声,伴着一首
喉音多深沉的浑黄歌调
——余光中《黄河》
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代又一代,喂我辛苦的祖先和祖先的远祖"。正如诗中所说,黄河的浪涛“最甘”也“最苦”。但黄河的浪涛绝不仅仅只有“甘”和“苦”,今天,我们走进《黄河颂》,去感受黄河形象,领会黄河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靡全国,广为传唱。
狂澜 山巅 屏障
榜样 哺育 气魄
劈开 宛转 浊流

lán
diān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píng
bǎng

wǎn
zhuó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狂澜
①形容波浪互相撞击。②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澎湃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滋长
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要的弯)。现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九曲连环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文中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一泻万丈
朗 读
1.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歌颂的情感。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朗 读
2.聆听朗读音频,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朗诵欣赏
光未然《黄河颂》
这篇课文,编者很用心地给我们做了批注。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积累拓展”第三题对批注的解释,理解批注。
整体感知
做批注就是“ 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的五处批注,看看它们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第二处:
第三处:
对段落作用的批注。
对词语作用的批注。
是在提示诗歌的内容层次。
第一处:
第四处:
第五处:
赏析句子的作用。
对结尾特点的评价。
研读批注,习得方法
批注的对象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还可以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
整体感知
教师小结
批注的方法也同样是多样的:可以是理解意思、含义、作用,可以是写感想、鉴赏评价、质疑联想,也可以是为某个内容做补充。批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整体感知
教师小结
整体感知
2.请分析课文五处批注运用的方法。
第二处:
第三处:
对段落作用的批注。
对词语作用的批注。
是在提示诗歌的内容层次。
第一处:
第四处:
第五处:
赏析句子的作用。
对结尾特点的评价。
分析式批注
分析式批注
分析式批注
鉴赏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批注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语言要求简求精。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批注去反复涵泳诗歌,理解诗人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研读批注,习得方法
细读分析
1.细读诗歌,可结合课文批注二和批注三,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诗歌层次,并概括内容。
根据批注提示,可以抓住“望”“颂”和“学习”这三个关键词来理清诗歌的层次。
“望”领起的内容——“ 望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面”。
“颂”领起的内容——“啊! 黄河……发扬滋长”,即三个“啊!黄河!”领起的内容。
望黄河
颂黄河
诗歌最后的内容——“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学黄河
研读批注,习得方法
细读分析
2.学生细读“望”字领起的诗句,在“批注二”后补写批注: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河形象的 黄河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近镜头特写
俯瞰全景式总写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纵向描写
横向描写
形象:
奔腾不息、
气势磅礴、
一往无前。
补写批注,理解诗意
细读分析
3.学生细读“颂”领起的部分,在“批注三”后补写批注: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颂”黄河的 并各举一个关键词做批注。
补写批注,理解诗意
诗歌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
黄河哺育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细读分析
“摇篮”这个比喻表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发源”表明中华文化是从黄河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
该词表明黄河像城防一样保卫着中华民族,尤其是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作者用“铁的臂膀”来比喻黄河无数条支流。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摇篮、发源
屏障
铁的臂膀
补写批注,理解诗意
细读分析
4.余光中说,黄河的浪涛“最甘”也“最苦”。结合课前资料和老师补充的背景,说说黄河的“甘”和“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补写批注,理解诗意
写作背景
光未然写这首诗时,正值日寇铁蹄践踏华夏大地,人民流离失所,英勇的中华儿女奋起抵抗,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的创作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 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本诗将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刻肖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
细读分析
补写批注,理解诗意
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
遭受日寇蹂躏,大片国土沦丧,人民颠沛流离


4.余光中说,黄河的浪涛“最甘”也“最苦”。结合课前”预习“内容和老师补充的背景资料,说说黄河的“甘”和“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5.你从诗歌中还读到了黄河怎样的形象
读到了黄河的雄浑磅礴、伟大坚强。
黄河浪涛“甘”“苦"交织,但难能可贵的是,在黄河奔腾澎湃的浪涛中还凝聚着伟大坚强的精神。诗人歌颂黄河,其实是在歌颂中华民族,是想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华。
细读分析
补写批注,理解诗意
细读分析
5.《黄河颂》蕴含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黄河颂》独特的诗美至今仍震撼人心。《黄河颂》美在何处呢 再读批注四和批注五,体会诗美之所在。
诗歌的韵律之美。
音调铿锵之美。
这首诗不仅音调铿锵,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在抒情方式、画面营造、句式等方面都独具美感。我们可再次浸泡诗中,去领会诗歌在这些方面所体现出的美。
创写批注,领会诗美
批注四
批注五
细读分析
6.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品读诗歌,找出诗中最具美感的词语或句子做批注。
本诗直接用感情强烈的词语或用呼告、感叹、反复的方式直陈肺腑,直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啊!黄河!"(运用呼告直接抒情)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运用感叹直接抒情)
“你是伟大坚强”“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运用感情强烈的词语直接抒情)
创写批注,领会诗美
直抒胸臆的情感美
“啊!黄河”被反复运用了三次,旨在直接铺陈、渲染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细读分析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创写批注,领会诗美
镜头式的画面美
“惊涛澎湃”“浊流宛转”“九曲连环”像一幅幅特写镜头,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掀”“奔”“劈”等拟人手法,生动地刻画出黄河一泻万里、势不可挡、刚健有力的形象,画面感强烈。
细读分析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创写批注,领会诗美
句式节奏的和谐美
这些诗句长短相间,变化参差,既有对称整齐之美,又有自由奔放之美。“强”"“上”“障”连续隔句押韵,体现出自然和谐的音韵美。
细读分析
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诗歌,感知了诗情诗昧;通过学批注、写批注,在诗中沉潜涵泳,领会了诗意诗美。请你们以同桌相互问答的方式,总结以下知识: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有哪些 直接抒情的方式有哪些
课堂总结
同学们,古老的黄河流过尧舜,淌过夏商,浸润汉唐,一直在华夏儿女的心中吟唱。请看: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黄河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热土,是华夏儿女的故园,是炎黄子孙的根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黄河是爱情的乐土,诗歌的沃野,羌笛和胡笳吟唱的天空;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奔来,气势磅礴,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
今天,就让我们对着黄河,唱出心中的赞歌。
朗 读
朗 读
在《黄河颂》的音乐声中朗读全诗。
集体朗诵
黄河钢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 黄河颂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又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黄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课后朗诵组诗《黄河大合唱》。
2.选择组诗中你喜欢的两个乐章,尝试背诵歌词。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