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土地的誓言》(共1课时)课件+教案(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土地的誓言》(共1课时)课件+教案(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4 21:32:40

内容文字预览

8*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热血的沸腾。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而言,它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而言,它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的含意。
2.品味语言,领会贯穿全文的意境和情感,从而理解本文独特的抒情方式。
3.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作者对沦陷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厚感情!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的誓言》,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1)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等。
(2)背景介绍: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随之而来的是东北三省沦亡。东北三省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而四处流浪。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挚痛(zhì)  嗥鸣(háo)  斑斓(lán)
怪诞(dàn) 亘古(gèn) 谰语(lán)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蜢(zhàměng)
污秽(huì) 辘辘(lù) 白桦林(huà)
镐头(gǎo) 泛滥(làn) 土壤(rǎ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挚痛:诚恳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远古。
污秽:肮脏的东西。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三、了解文体知识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四、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标记易读错的字词。
2.学生齐读课文。
3.提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之情。
4.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深情地、大声地朗读出来,并让学生谈一谈感动的原因。
步骤二:细读课文,探究语言
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明确:作者在文中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文章的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如“参天碧绿”“深夜嗥鸣”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
2.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意
明确:“泛滥”本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泛滥”来形容增添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埋葬”应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在这里说明“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说明昔日的欢乐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凄苦、哀愁和悲愤。用“埋葬”一词更能表达作者内心的沉重和悲愤的心绪。
3.如何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等句子
明确: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从深层看,这是虚写。作者的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沸腾、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作者塑造了两个战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4.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为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明确: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渲染,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
步骤三: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1.如何理解本文标题“土地的誓言”
明确:这一标题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情感的
明确:①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②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③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愈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运用呼告手法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步骤四:拓展延伸,学习仿写
仔细阅读文章第一段,进行仿写。
明确:当我坐在森林中的时候,当我抚摸身旁的小溪,嘴里含上一根甘草的时候,或者当我回忆起从前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婉转歌唱的百灵鸟,灵动活泼的百灵鸟在碧空中飞翔;我望见浪潮似的瀑布,清晨饮水的野鹿,我听见狼群奔跑过山谷的轰鸣;我想起丝绸般的草地,五彩的花朵,碧绿的树叶,棕褐的脸庞(护林人),黑石的眼睛,晶莹的露珠,玩耍的野兔,带有青草香味的人参,伴着泥色的灵芝;我想起清脆的响声,晴天里狗儿叼着野味在松软的泥土上奔驰,山神精彩的棋局,林间轻拂的微风……这时我听到大自然在召唤我,大自然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土地的誓言》,我们要热爱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因为土地以宽厚似海的胸怀哺养着华夏儿女,土地以丰腴肥厚的身躯滋养着炎黄子孙!我要为土地吟一首诗,那就是土地之诗;我要为土地谱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请允许我轻轻地拨动琴弦,为你歌唱“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六、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很适合朗读,建议课下大声地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思念故乡 解放东北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和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共41张PPT)
目录
1
2
3
4
学习目标
课前资料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CONTENTS
8 土地的誓言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揣摩关键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3.理解直接和间接的抒情方式,体会其作用。
学习目标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吞并东北的序幕。短短几个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东北大地,黑土地浸着血泪,松花江日夜悲鸣,许多东北的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十周年之际,著名的东北流亡作家端木蕻良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他对沦陷了十年的关东原野倾泻了怎样的情感,去听听他对美丽丰饶的东北大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
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等。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随之而来的是东北三省沦亡。东北三省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而四处流浪。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知识链接
呼 告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挚痛 嗥鸣 斑斓
怪诞 亘古 谰语
默契 田垄 蚱蜢
gèn
zhì
háo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lán
dàn
lán
lǒng
zhàměng
污秽 辘辘 白桦林
镐头 泛滥 土壤
huì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huà
gǎo
làn
rǎng
诚恳而深切。
挚痛
(野兽)大声嚎叫。
嗥鸣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灿烂多彩。
斑斓
没有根据的话。
谰语
远古。
亘古
肮脏的东西。
污秽
荒诞离奇;古怪。
怪诞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默契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泛滥
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全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和眷念之情,以及要想回到故乡,为故乡战斗甚至牺牲的决心。
整体感知
2.回答课文“批注四”提出的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这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土地"象征着作者挚爱的故乡。
“我”的誓言
题 意
对故乡的热爱和坚守,是中华民族亘古千年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似一股激流,澎湃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是怎样倾泻自己奔涌激荡之情的呢
细读分析
细读分析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回忆从《黄河颂》中学习的直接抒情的方法,同桌互评。
任务二:复习在《黄河颂》中所学的批注方法,同桌互查。
任务三:自读课文,浸入文本,结合课文批注,找出作者直接抒情的重要句子,用学到的方法批注其表达的情感和抒情的方法(写出三处即可)。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任务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停顿、停连、重音、节奏等朗读技巧设计朗诵稿,然后自创朗读形式,在组内开展朗读,体会直接抒情的作用。
细读分析
任务三:自读课文,浸入文本,结合课文批注,找出作者直接抒情的重要句子,用学到的方法批注其表达的情感和抒情的方法(写出三处即可)。
直接抒情的句子一:“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批注:“挚痛”,表明爱之深切,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热爱之情。
方法:直接运用感情强烈的词语。
细读分析
直接抒情的句子二:“直接抒情的句子二: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批注:这里通过移情于物,写故乡召唤自己,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故乡令自已魂牵梦萦之情表达得更加浓烈、真挚。故乡的召唤让我热血沸腾,“泛滥"一词形容我对故乡的深情愤狂放,难以驾驭。
方法:用了移情于物和反复的方式。
细读分析
直接抒情的句子三:“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结合课文“ 批注二”提出的问题批注)
批注:由大地深层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联想到自己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对故乡的热爱何等深沉!
方法:用了比喻和联想的修辞手法。
细读分析
直接抒情的句子四:“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结合课文“ 批注三”提出的问题批注)
批注:把自己跟土地融为一体,旨在倾吐我与故乡的血脉相连之情。“埋葬”一词,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伤。
方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营造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以抒发炽热奔放的感情。
细读分析
直接抒情的句子五:“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批注:感情逐步增强。“必定”“必须”表达了作者要为故乡战斗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方法:用了呼告、人称转换的方式。
细读分析
直接抒情的句子六:“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批注:表现了愿为故乡奉献一切、为之牺牲一切的决心。
方法:用感情强烈的词语直接抒情。
同学们可以用比读的方式,理解直接抒情表达的强烈感情。如比读下面两个相似的片段,体会呼告和人称转换表达的强烈感情。
细读分析
教师小结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
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我的家乡,
她必须被解放!
她必须站立!
细读分析
任务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停顿、停连、重音、节奏等朗读技巧设计朗诵稿,然后自创朗读形式,在组内开展朗读,体会直接抒情的作用。
(男领)没有人能够忘记她。(充满深情,“她”重读)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语气坚定,“必定”战斗”重读)
(女领)土地,原野,我的家乡,(感情依次加强,“我的”重读)
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语气坚定。“解放”“站立”重读,“你”后稍作停顿)
(众合)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片段一
细读分析
(男领)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
出现在我的面前——(语气坚定,充满希望,“必须看见”重读,“看 见”后稍作停顿)
或者我的坟前,(充满坚定无畏,“或者”后稍作停顿)
(女领)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感情依次加强,“我的”重读)
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表达坚定的决心,“洗去”重读)
(领合)而我将用我的泪水,
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众合)而我将用我的泪水,
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片段二
细读分析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借助课后“阅读提示”的帮助,找出文中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描写家乡动人画面的内容。
任务二:借助课本第44页《写作:学习抒情》的帮助,明确这些内容采用的抒情方式。
任务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品读找出的内容,分析作者描写的画面,体会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
任务四:小组自选一幅画面,自设朗读形式进行朗读,再次体会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
细读分析
任务一:借助课后“阅读提示”的帮助,找出文中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描写家乡动人画面的内容。
第1自然段中描写故乡景物的内容。
第2自然段中描写故乡春华秋实的画面。
细读分析
任务二:借助课文第44页《写作:学习抒情》的帮助,明确这些内容采用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的一种抒情方式。
细读分析
任务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品读找出的内容,分析作者描写的画面,体会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
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意象,这些意象,代表着故乡,因为它们是东北大地特有的。作者将这些有特色的、有意味的景物密集排列在一起,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不仅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更是流淌着对故乡的深切的热爱、眷念和赞美之情。
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河流、柳条、鸟儿的鸣叫、天空、劳动的声音,通过描写牛角上的蛛丝、粮车、麻雀、禾稻、场院这些平淡无奇的景物,绘就了一幅幅故乡的风景画。这幅组合画中,有美丽的风光,有劳动的喜悦,也有丰收的快乐,展现了东北这块土地上的安宁幸福,饱含着作者对这块土地的无比热爱和深深怀念之情。
美丽富饶图
春华秋实图
细读分析
任务四:小组自选一幅画面,自设朗读形式进行朗读,再次体会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
(男领)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
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侯,
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女领)我想起
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标直漂亮的白桃树在原野上呻吟;
(男领)我看见
(男合)奔流似的马群,
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
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片段一
细读分析
(女领)我想起
(男合)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女合)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男合)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女合)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男合)我想起幽远的车铃,
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女合)狐仙姑深夜的调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领合)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
(众合)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细读分析
(男领)在春天,
东风吹起的时候,
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
(女领)河流浅浅地流过,
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
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众合)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
天空清亮透明,
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女领)秋天,
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
片段二
细读分析
(男领)粮车拉粮回来,
麻雀吃厌了,
这里那里到处飞。
(领合)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
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
(众合)多么美丽,
多么丰饶……
多么美丽,
多么丰饶……
深入探究
学会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抒发感情——面对土地,书写铮铮誓言
任务一:请运用多种抒情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在语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任务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创朗读形式,朗读誓言,深化情感。
深入探究
任务一:请运用多种抒情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在语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
广袤无垠的黑土地,
标直漂亮的白桦树,
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黑的土地上,
河流浅浅地流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院碾着新谷,
劳动的声音时时传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你,
我愿付出一切。
我将用我的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将用我的血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呼 告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
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悠远的车铃响起在溜直的大道上。
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
禾稻香气飘起,
松花江,黑土地,我的家乡,
洗去你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换取你的丰饶和荣光。
深入探究
任务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创朗读形式,朗读誓言,深化情感。
(女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
(女合)广袤无垠的黑土地,
标直漂亮的白桦树,
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
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悠远的车铃响起在溜直的大道上。
(南领)黑黑的土地上,
(男合)河流浅浅地流过,
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
深入探究
禾稻香气飘起,
场院碾着新谷,
劳动的声音时时传响。
(领合)松花江,黑土地,我的家乡,
(众合)为了你,
我愿付出一切。
我将用我的泪水,
洗去你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我将用我的血水,
换取你的丰饶和荣光。
深入探究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三个任务,重点掌握了两种抒情方式。现在请同桌之间互问互答下面两个问题,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1)直接抒情可以用哪些方法 请举一例说明。
(2)间接抒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举一例说明。
端木蕻良的这篇散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倾吐了对土地的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眷念之情及为之战斗、牺牲的决心,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人至深。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后能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很适合朗读,建议课下大声地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