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4 20: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3.结合背景理解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激发民族自信。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进行了多次交涉,最终在1984年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并在声明中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
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在众多的新闻作品中《别了,“不列颠尼亚”》备受关注,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它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
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回归之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之路
回归之路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主权
回归之路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主权。
回归之路
台 湾
何年?
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新闻一般只客观报道,只用叙述手法。
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一般不发表议论和抒情。
新闻知识
新闻:
新闻
广义
狭义
消息
通讯
消息
特写
报告文学
新闻知识
①真实: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简明: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及时:内容新鲜,有时效性。
新闻的特征
新闻六要素:
1.when:何时 (时间) 2.where:何地(地点)
3.who:何人 (人物) 4.what:何事 (事件)
5.why:何因 (起因) 6.how:何果 (结果)
构成新闻的六个要素,五个“W”和一个“H”,如下:
1.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和引标题。
2.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的概括。
3.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新 闻 结 构
新闻的结构
新闻
4.背景
5.结语
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等。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一般是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提示事实的意义、趋向,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
新闻的结构
新闻
标题
导语
背景
主体
结语
缺一不可
不一定有
主标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的最主要的部分,主标题在整个新闻消息中所用的字号最大,位于最明显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
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前,主要作用是引出主标题。
整体把握
按照新闻的基本结构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别了,“不列颠尼亚” 》
第1段。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第2—10段
港督府变迁(在第4段插叙)
第11段。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朗读课文,划出关于时间表述的句子,并总结完成表格。
走进文本
时间 地点 事件
4时30分 港督府 降港督旗
4时40分 港督府 港督离府
6时15分 添马舰东 告别仪式
7时45分 添马舰东 降米字旗
最后一分钟 交接仪式上 降米字旗
7月1日第一分钟 交接仪式上 奏国歌,升国旗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 王子、港督离港
信息筛选
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这几段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分别概括。
第一个场景(第3自然段)
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个场景(第5自然段)
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7时45分,降英国国旗。
第三个场景(第8自然段)
7月1日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个场景(第10自然段)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能力提升
文中写到三次降旗,请找到并分析每一次的意义。
能力提升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
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每天的惯例在今天显得意义重大,因为它标志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
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能力提升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号”这一标题的含义?
能力提升
1.“不列颠尼亚”号游轮带着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离开。
2.“别了”放在前面,倒装,有强调作用,百年的屈辱一去不复返,有对侵略者的嘲讽。
3.这标志着英国彻底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华民族一雪百年国耻,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标题特点
1、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2、句式倒装,重在强调
总结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择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背景中,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