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课件(4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口迁移课件(4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5 07: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我是谁?我将要到哪里去?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春节的前后,由佛山、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农民工组成的“摩托车返乡大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国道。这些“摩托车返乡大军”属于人口迁移吗?
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1.上述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说出你的理由。
2.你的家人有迁移的故事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1
改变居住地
2
跨越行政界线
3
达一年以上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定义
人口迁移的标准
移动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时间标准——永久性或长期性
迁出地
迁入地
△空间属性
△时间属性
指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机械增长率
概念
人口机械增长率>0,该地为人口净迁入区
人口机械增长率<0,该地为人口净迁出区
人口迁移
分类: ①按照迁移空间范围划分
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②按照迁移方向范围划分
农村 城市
农村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城市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主要类型: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A
A2
A1
B
B1
C
C1 C2
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判断图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
判断
A1→B1、C1→A2
注意!!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①短期外出旅游、度假;
②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③教师暑假到山区支教
④从上海到旧金山探亲,两年返回;
⑤农闲外出打工,农忙回家干活的农民。
⑥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判断
1
2
外出度假、旅游
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3
王艳从甲县 A 中学转到乙县 B 中学读书
4
2015 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活动1: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
2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3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4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活动1:哪些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①国内迁移
②国内迁移
③国际迁移
④国内迁移
知识拓展
“闯关东”——“关东”原来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后泛指东北各省。人们把不顾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走西口”——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从中原腹地抵达蒙古草原,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下南洋”——南洋指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为主的区域,也包括斯里兰卡等等。阿拉伯海以东的属于南洋。中国人去南洋区域从事经商、打工、官事、迁徙等活动,历史上称为“下南洋”。下南洋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为主。
人口为什么迁移?
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
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迁出地
中间阻力
迁入地
推力
拉力
找出哪些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
哪些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
哪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阻碍力”
推拉理论
影响人口迁移的
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土壤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
交通
通信
城市化
政治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社会文化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宗教信仰
工程建设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2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 20 万居民被迫迁移
近 10 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 20 万六盘山区移民
3
2014 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4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活动3:下列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5
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①自然环境因素
②自然环境因素
③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④经济因素
⑤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
[学以致用]
①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
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③交通运输(如高铁)的发展促进人口迁移
④叙利亚难民出逃欧洲
⑤ 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说明引起以下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社会文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和与之对应的影响因素用线连接起来:
①三峡工程中的大移民 a.经济因素
②印巴分治中的移民
③二战期间的国际难民 b.社会文化因素
④印度海啸中的难民
⑤美国阳光地带的人口迁移 c.自然环境因素
⑥越南新娘嫁到山东
d.政治因素
思考
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A
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1年)的迁移活动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19世纪前












发现新大陆,殖民扩张
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战前
战后
  
     
         
美洲
南亚 土耳其 北非
欧洲
北美洲
欧洲
非洲
亚洲
拉美
亚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欧洲 亚洲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国际难民增加
二战以后
四个特点
二战以前
三条线路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变化
外籍工人增多
国际人口迁移路线和特征
知识拓展
外籍劳工
外籍劳工是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目前世界各地的外籍劳工总数达三四千万人,以美国、西欧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最为集中。其中美国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来自邻近的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外籍劳工达一千万以上,此外还有数百万“非法”移民。
对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引入外籍劳工,一方面可以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节省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但另一方面容易滋长当地的排外情绪,引发种族纠纷等。对于人口增长率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居民出国务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外汇收入,缓解本国的人口压力,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流,无疑会对本国发展造成损失。
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主要方向 特点 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 食物或耕地丰富地区 规模小、 距离短 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吸引;农业社会主要因为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二战前 (15-19世纪) “旧大陆”流向“新大陆”;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航海技术的进步新航线和新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
二战后 欧洲由迁出地变成迁入地;拉美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 政治:重新划定边界、战争;
经济:劳动力供需变化、新兴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环境:自然灾害、大型工程建设
B
国内人口迁移
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国内人口迁移
中国工业化


垦荒
灾害
战乱
引发移民潮
民工进
城务工,人口
由农村流向城市
特点:频繁、大规模
三、我国人口迁移
——阶段一:中国历史上人口规模迁移
原因:战争、严重的自然灾害等。
流向:闯关东、走西口、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
阶段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特点: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小
流向: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
原因: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国家政策
阶段三:改革开放后
特点:自发的,流动人口剧增
流向:山区→平原,农村→城市,中西部→东部
内地→沿海,贫困地区→发达地区
原因:国家改革开放,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间收入差距大
阶段 方向 原因 特点
历史上 北方——南方迁移 黄河流域——长江、珠江流域迁移 山东——东北 山西——西北 频繁的战争 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解放后 支援西部、内地 和边疆 开发国土 与边疆建设 有计划
有组织
改革开放后 山区→平原 农村→城市 中西部→东部 内地→沿海 贫困地区→发达地区大规模“民工流动” 国家改革开放,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间收入差距大 自发迁移
我国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有哪些影响呢?
活动2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步伐,眼下袭击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一度沸腾的中国产业经济也突然沉寂,作为工厂主要劳动力来源的各农业大省,开始出现民工返乡潮。
探究1.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农民进城就业对城乡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迁入地
有利影响: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推动第三产业和城市化进程。
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迁出地
有利影响: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思想联系;
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
获得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带动当地经济
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影响农村产业开发。产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
新课导入:
  2. 19 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19 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提示: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更高,德国北部农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获得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因此人口迁出率比南部更高。
(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
提示: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走西口”“闯关东”等。
知识整合
人口迁移
定义
类型
因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属性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当 堂 检 测
1.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B.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自南部向东北部迁移
D.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罗吉斯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人口迁移年龄模式。他定义的迁移率是离开某地的迁移人口占该地同期具有迁移风险的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即迁移率就是迁出率。读某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 堂 检 测
2.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
重点做好( )
①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②鼓励生育二胎 ③加大城市幼儿园、中小学建设④加强户籍管理,限制农民工进城 ⑤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⑥加强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罗吉斯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人口迁移年龄模式。他定义的迁移率是离开某地的迁移人口占该地同期具有迁移风险的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即迁移率就是迁出率。读某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 堂 检 测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下图中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表示拉力因素,“-”表示推力因素,“0”表示无关因素。图乙表示2017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入和迁出情况。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当 堂 检 测
3.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推力因素的是( )
A.全年气候温和 B.文化教育发达 C.老龄化 D.雾霾严重
4.右图中①、②是我国的两个省级行政区,下列对应两省人口迁移的
推 拉因素正确的是( )
A.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土壤肥力低
B.①—水源充足 ②—文化教育欠发达
C.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经济差距较大
D.①—水源充足 ②—经济差距较大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6.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当 堂 检 测
读“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完成下面两题。
8.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 耕地面积的变化
B.② 城乡经济差异
C.② 经济全球化
D.③ 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9.目前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  )
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
当 堂 检 测
10.根据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下列说法为正确的是( )
A.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
B.c不属于人口迁移
C.b是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D.d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当 堂 检 测
巩固提升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
C
巩固提升
农业人口向工业金三角迁移,给金三角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了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人口向国外迁移,使本国劳动力减少,部分地区或行业劳动力不足。
3. 右图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分析该时段农业人口迁移对意大利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