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一)整体概述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一)整体概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3 12: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散文阅读指导
(一) 知 识 盘 点 ▲ 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1、? 散文的特点:
2、 散文分类
3、 常用写作手法形散而神不散记叙散文 抒情散文
议论散文想象、联想、象征、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烘托、对比等。 所谓“形散”,就是指散文的取材比较自由,形式比较随意。但无论如何自由,它都为了表现一个主题思想,也就是“神不散”。1、?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形散:①、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
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不散:主题集中鲜明2、 散文分类:抒情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叙事散文——议论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事、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一、叙事性散文1.小事见深意。
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
2.选取片断情景。
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
3.取材于真人真事,不借助虚构。
重视行文的技巧,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感情细微,耐人寻味。二、哲理性散文1.抒写人生感悟。
常选择某一具体角度,从一点入手,表达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
2.表现独特的人生感受。
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3.点到为止。
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三、写景咏物散文1.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作生动形象的描写。
3.注重情景交融。
4.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5.描写顺序与观察角度。四、抒情性散文直抒胸臆。
  以直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考 点 聚 焦 考 点 聚 焦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领悟文章主题。?2、紧扣语境,品味语言。3、品析写作技巧及其作用。 根据内容,推敲字词含义;
② 点评或赏析词语、句子。① 表达方式; ② 表现手法; ③ 结构特色4、延伸探究,体验感悟。①体验感悟; ②想象补写; ③评价鉴赏 阅 读 步 骤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第一步:粗读文章,整体感知材料
(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主要写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
第二步:精读文章,筛选整合信息
(文章通过什么来抒情或言志(写景或托物)?抒什么情或言什么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第三步:研读题目,回答文后问题
(读题目——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从中抠出答案)
阅 读 方 法 阅读鉴赏散文的方法1、找“要素”2、理顺序3、抓线索4、品情感5、析哲理快速整体把握文本——抓关键语句文本中的关键语句:
①标题用语:明确对象,暗示或揭示中心;
②概括语句:概括提起,纲举目张;
③过渡词句(段):理清思路层次;
④主旨句:直接揭示中心;
⑤抒情议论句:把握情感意图。
⑥比较对比句:归纳主题;
⑦悬念句:设置矛盾,提出问题,追根溯源;
提示:还须重视文章的开头、结尾。 【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1. 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等。
2. 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重点词、中心句。
3.分析结构,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归纳全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事件、景物的情况和特点)+中心(人物品质、感情、哲理)。【把握审题方法】 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答题区、暗示的方法、问题等。 1、整体感知:
A、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
①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②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③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④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阅读文本的方法】 B、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
C、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
D、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
《春》 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赞美春天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借景抒情
首尾点题《枣核》 作者在美访友中解开友人珍爱枣核的疑团。表现海外游子浓烈的思乡爱国情。线索
托物寄情
卒章显志《白杨礼赞》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赞美西北的抗日军民,赞美我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象征
线索
首尾点题特点:
1、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2、标题作用:揭示主旨,行文线索,暗喻要赞美的人……
3、议论抒情句点题。对策1:
1、细读文章不要急。
2、借景抒情是关键。
3、标题作用记心田。
4、议论抒情很重要。对策2:
1、“ ”具有什么特点?
2、作者写“ ”的目的是什么?(抒什么情?喻什么人?)再读《秋山红叶》,快速把握主旨:
1、 “秋山红叶”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写“秋山红叶”的目的是什么?
(抒什么情?喻什么人?)
做阅读题时,不要急于做题,应先努力快速把握散文的主旨。细读文章不要急,
借景抒情是关键,
标题作用记心田,
议论抒情很重要。读《被遗忘的稻草》,迅速把握主旨:1、 “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写“稻草”的目的是什么?
(抒什么情?喻什么人?)细读文章不要急,
借景抒情是关键,
标题作用记心田,
议论抒情很重要。特点:
1、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2、标题作用:揭示主旨,行文线索,暗喻要赞美的人……
3、议论抒情句点题。对策1:
1、细读文章不要急。
2、借景抒情是关键。
3、标题作用记心田。
4、议论抒情很重要。对策2:
1、“ ”具有什么特点?
2、作者写“ ”的目的是什么?(抒什么情?喻什么人?)【培养答题思路】 【纠正答题习惯】1.回到原文找答题区,重读原文语段;
2.用原文回答或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围绕句意、段意、中心;         
4.结合生活实际。 切记: 答案不在你脑中,而在原文里。答题时必须从原文中去抠答案。1.字迹工整,标点清晰;
2.条理清晰,有层次,有梯度;
3.角度多样,语言完整充分。 老师说,把握方法是制胜之宝…… 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返回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返回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返回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写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返回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返回具体技法
散文的赏析无非就是把握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的语言和形式美。1.捕捉线索: ⑴文章的题目 如《背影》
⑵游踪或见闻感受 (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如《阿里山纪行》
⑶情感 (尤其是文章作者情感出现波动的) 如《白杨礼赞》《荔枝蜜》
 二、把握主旨 ①情感性强并显示全文基调或变化的句子;如《白杨礼赞》”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文中多次出现的句词;
③抒情、议论句,尤其是议论的句子
④虚写(想象或联想)的部分
⑤事情的发展叙事散文中比较多见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象征; ④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⑤“物”的形象。 三、写作手法: 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修辞 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有气势,突出强调;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突出强调 表达方式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常见特色:(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3)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表现手法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以小见大
托物言志 四、语言特色:1、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语言生动,感人,富有表现力。
2、精炼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等等。
常见题型
品评加点词语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①解释在语境中的含义;②,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 如:(1) 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2) 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①品雪 ② ③ ④ ⑤看雪⑥忆雪考 点 聚 焦 技 巧 提 炼?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题形式: 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如: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如: 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纯粹: ②浸透: (桂林市2005年中考)答题思路: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 ??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如:“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如: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 眼睛是看别人的。灯是我们的眼,所以我们看不见,但它却看见了别人,别人也看见了它呢。 答题思路: ①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②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技巧锻炼方法归纳 A 答题方向: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如: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 2003年南京中考卷《丁香赋》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2、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住了一半,老远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松堂游记》 本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给我们展现了月亮掩映于云中,忽明忽暗,时隐时现的情景。 B 答题方向: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含义和词语表达效果。
常见答题形式:
(词语), 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如:1、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
                ——《那树》    “咬”“呻吟”“屠杀”等词写出了人类残忍砍伐大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同情以及对人类的谴责。2、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咬着似的说……  “射”、“咬”等词写出了奶奶当时憎恶的神情,表现了奶奶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C、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 D、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1)描写的作用4、表达方式的作用(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考点聚焦5、??发展性考题(1)仿写(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考点聚焦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老师的建议:
带着脑袋做题!
先读试题,再读原文。
用好标题 圈定指向
原文筛选 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