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5: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屠呦呦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感受文本的语言张力,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把握文章的主题。
2、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感知科学精神的伟大。
学习目标
青蒿一握,水二升,
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作者简介
屠呦呦,女,药学家,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拉斯科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个人成就
2011年,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围BBC “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代表作品:《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整体感知
1.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1.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3.影响世界
2.从分子到药物
4.发展与超越
5.中医药学的贡献
结合小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⑤中医药学的贡献。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
②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第一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二、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文本研读
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01
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03
02
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04
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
05
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06
分组讨论:
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1.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明确:
明确:
2.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明确:
3.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不好。
①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② 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
明确:
4.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② 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③ 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明确:
5.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
谈及对传播青蒿素的贡献时,肯定其他报告引起的“热烈反响”,不片面强调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反映了作者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明确:
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①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6.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
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为什么
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②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而且,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
合作探究:
2.屠呦呦为什么会这么推崇中医以及传统医学呢?请大家仔细阅读文章,到文章里找一找依据。
①青蒿素属于中医药。
②作者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其中尤以中国传统文献《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帮助最大。
③青蒿素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白血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生物药理学等都受益于中医药)。
在对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疗法又一次发挥了强大的功效,看来中医药学真的是人类的精神宝库。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呢?
理解题目
文章的最后一段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揭示出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一小步”将青蒿素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客观定位,既满含民族自豪感,又对人类征服疾病的艰巨历程进行了理性判断。
写法探究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主题鲜明突出。
②从听众的角度来看,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
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
作业:
1.思考题
有人说,本文对青蒿素治病救人的具体描写太少,影响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完成本课同步测试。
hāo
nüè

suǐ
guī

bèi
zhuàn
chà
xuàn

lán
huán
yān

zhèng
zhēng
guān
guàn






三、词语辨析
1.实验·试验
辨析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填空 ①苦难可以 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遭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②科学家做 ,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试验
实验
2.熟悉· 熟习
辨析 熟悉:知道得清楚,与“陌生”相对。常指视觉、听觉和其他方面的认知活动,对象是有形的、有声的。
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填空 ①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 可见的东西。
②他是一名技术人员, 果树栽培知识,遇到问题可多向他请教。
熟悉
熟习
3.纵然·固然
辨析 纵然:即使。表示一种假设。
固然: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填空 ①他 聪明,不好好学习,也是不行的。
②他 聪明,但很骄傲,学习也不认真,所以成绩也不太好。
纵然
固然
四、成语积累与辨析
1.撒手人寰: .
2.畏葸不前: .
3.自鸣得意: .
4.在所不辞: .
5.刨根究底: .
6.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指离开人间,即死亡。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决不推辞。
追究底细。
沧海一粟 九牛一毛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辨析: . 它们都表示微不足道。但“九牛一毛”既指数量小,又指价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