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5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9:1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施耐庵
小 说 常 识
小说的概念: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景物。)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待人物活动的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2、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3、衬托人物思想感情(暗示人物性格)
4、推动(暗示)情节的发展
5、揭示文章主题
1.能分析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及作用。 
2.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5.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高考考查要点
小说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随父施元德迁居兴化,落户白驹场(今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施耐庵36岁登进士。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率广大灶丁起义反元。张士诚再三邀请施耐庵进他的军幕
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后遭张冷落,遂离张。此后,施耐庵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经友人帮助,在白驹修建了房屋,从此在这里隐居不出,专心撰写《江湖豪客传》。书成后,施耐庵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名为《水浒传》。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与世长辞,享年74岁。

《水浒》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章回体话本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
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它最早的本子,出现在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把帝王将相作文主角的优秀长篇小说,第一次以人民大众作为英雄人物来描写。总的来看,《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抗击暴政的作品,反映的是官逼民反,作者把同情心倾向于被压迫者的一方。
主要常识
施耐庵, 时期的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 体小说,又属于话本小说。
元末明初
农民起义
章回
林冲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王天堂。
注意下列字词的音、义
赍发 迤逦 玷辱    酒馔 胳察 彤云      不省得 央浼 仓廒      拽上锁 搠倒 顶礼(膜拜) 恶了高太尉   
古: 不应该 今:不和睦

yǐlǐ
古:不正派 今:神态不自然
zhuàn
xǐng
古:料不定 今:摸不到
古:消息 今:受损失而减少

shuò
tóng
cāng áo
měi
gē chá
diàn rǔ
尴尬
不合
摸不着
消耗
zhuài
碎琼乱玉
情节归纳
阅读课文,并理清课文的情节线索
第一部分 (1节) (开端)
第二部分(2-5节)(发展)
第三部分(6-9节)(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
(高潮和结局)
沧州遇旧
密谋害林冲
接管草场
雪夜复仇
课文的情节结构
林教头有什么样的性格 ?
从情节来看人物性格
本课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开端:
沧州遇故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性格特点:
安分善良、忍辱求安、不思反抗
开端:
有救弱扶贫的侠义精神
忍辱偷安  软弱动摇
不思反抗  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
沧州遇旧
林冲性格:
表现手法:
语言描写
性格特点:
发展:
密谋害林冲
性格特点
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林冲大怒,……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思考:他听到陆的阴谋时,有何反应?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容易熄灭怒火?
大惊:没想到,自己一忍再忍,委曲求全,只是要服完刑期后与家人团聚,而高俅等人仍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大怒:一忍再忍后换来如此结果,只有全力抗争,可能还有一丝活路。
发展:
密谋害林冲
表现手法: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林冲性格:
发展:
接管草料场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性格特点:
谨小慎微,唯恐出事,随遇而安
描写方法:
语言 心理 动作
发展:
表现手法:
林冲性格
性格特点:
接管草料场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苟安妥协
得过且过
随遇而安
高潮*结局:
风雪夜 复仇
高潮、结局:
林冲性格
风雪夜复仇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忍无可忍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善良侠义委屈求全
正直刚烈
反抗不坚决
随遇而安忍辱求生
刚强激烈奋起反抗
陆谦到来
亲闻阴谋
不见消耗
自心下慢
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变化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象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的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林冲这样性格软弱的人也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凶恶残酷。
林冲性格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开端)沧州遇旧知
(发展)密谋害林冲
(过渡)接管草料场
(高潮
结局)风雪山神庙
善良安分
决意复仇
随遇而安
奋起反抗

官逼民反
结构 情节 性格
第三课时 关注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细节描写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细节描写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细节描写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细节描写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细节描写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Q:小说有多处对风雪的描写,简析其作用。
环境作用题
二、小说研读
(1)直接描写风雪
a.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c.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a.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沽酒回来)
——风很猛,雪很大
b.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林冲在草屋内)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
“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到山神庙里)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吃酒时)
——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是?
环境作用题
1.内容说明
(1)交代故事……(时、空、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
2.结构作用
(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暗示……结局;为……埋伏笔(作铺垫)
(3)线索
3.手法及效果
(1)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思想
(2)揭示……主题
(3)象征意味,预示前景
答案需关涉以下部分
自然环境:风雪
(7)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8)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10)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10)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渲染
气氛
(8)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9)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10)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推动
情节
烘托人物
渲染气氛
使读者联想到林冲所处的凄凉的境况,渲染了人物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紧:风大雪猛,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却全然不知,让读者替他捏把汗。
烘托人物
彤云、朔风、大雪,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
“A推动情节B发展”的含义:
没有A,就没有B
因果
风大雪紧
接管草场
环境描写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沽酒御寒
见山神庙
草厅倒塌
庙中借宿
大石倚门
听到阴谋
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
环境
草料场
茶酒店
山神庙
遇旧
密谋
落入陷阱
实施陷害
杀贼报仇
走向灭亡
陆谦
人 物
林冲
官逼
民反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风 雪
隔门 偷听
途 中 见 庙
压 倒 草厅
投 宿 庙中
大 石 倚门
身 寒 沽 酒
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
(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揭示主题的深刻性;
(4)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