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5《祝福》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5《祝福》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21: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称谓 民俗 环境
——从文化视角走进鲁镇
祝福
走进鲁镇
鲁镇的自然环境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漫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作一团糟。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沉寂。
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市镇。
鲁镇是一个 的江南小镇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自然环境完成填空题
有沉郁的色调、热闹中有一丝阴冷萧瑟
鲁镇的社会环境——人名研究
在中国传统伦理本位社会里,中国女性取名原本不如男性那么讲究,因其族籍、行辈最终要在夫家随夫而定。
请同学们在文章当中找出女性角色的称呼
祥林嫂(卫家山人,大概姓卫)、卫老婆子、祥林嫂婆婆、四婶、柳妈
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假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罢,那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
——鲁迅《五论文人相轻》
为什么鲁镇人始终称呼主角为祥林嫂?
1、她的第一任丈夫叫做祥林。
2、鲁镇人称呼不变,是因为他们不认可贺嫂子这个称呼。
3、鲁镇人不改口,是因为他们厌恶祥林嫂改嫁。在鲁镇人眼中“妇德”乃天经地义,一旦改口就有饶恕其罪之嫌,弄不好自己也将不容于世。
鲁镇的社会环境——由人名走向民俗
祝福:与土地长相厮守的农民只能依靠天吃饭,因而用最大的热情祈求上苍的庇护。岁末“祝福”就是鲁镇人每年必做的大事。小说多次描写“祝福”的虔诚仪式。渲染“祝福”浓郁气氛。
等郎媳(童养媳):祥林嫂从婆家出逃时是“二十六七岁”,死去的丈夫比她小十岁。据《浙江风俗简志》像这样嫁了一个小丈夫的,被称为“等郎媳”
捐门槛:祥林嫂听柳妈的说道,倾其一生积蓄,到镇西头的土地庙捐了门槛,作为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以图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过。
寡妇哭嫁:寡妇再嫁被认为是失节,宋代以后称为社会的道德规范。因此寡妇再嫁时常常用哭泣表示向前夫谢罪,以减少舆论的责难。卫老婆子说“回头人(寡妇)哭嫁我们见得多了”并非虚妄之言。
忌讳说死:直言死亡在我国从来为禁忌。鲁镇人把“死”替换成了“老”。祥林嫂也对地狱充满了恐惧。
冬至祭祀:一为祭天,二为祭祖
民俗
民俗——是世代相传又为人们所共同遵循的社会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经济生活、心理特点的综合反映。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传承性。 (《现代汉语词典》第八版)
《祝福》涉笔的民俗,均为吴越地区的重要习俗。
从民俗走向鲁镇
鲁镇是一个 的江南小镇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民俗完成填空题,并解说原因
传统的、落后的、封建的、闭塞的
倘若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方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浮游一些时。
——鲁迅《习惯与革命》
请同学们根据相应提示找到文中的句子作答并说明理由
最纠结的回答
最意味深长的“……”
最无效的支招
最紧张的呵斥
最无聊的猎奇
最丑陋的狞笑
最冰冷的答疑
最多反复的疑问
“我”
柳妈
鲁四老爷
四婶
鲁镇社会环境再探究——鲁镇众生
众生
“我”
也许有罢,——我想。
地狱?——伦理,就该也有。——然而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点负疚。
作为知识分子的“我” 有同情但不彻底,怕担责任,明哲保身。
最纠结的一个回答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
但是:我们只有雇佣权,没有所有权。婆婆逼嫁理所应当
可恶:收留寡妇做工已是仁慈,寡妇居然是逃嫁出走的实属难堪。
鲁四老爷——最意味深长的一个“… …”
冷漠、无情
最紧张的呵斥——四婶
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冬至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信奉鬼神,听命于四叔,认为寡妇、再嫁寡妇不祥。
柳 妈
柳妈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嘲讽、冷漠、扭曲、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
城镇中的柳妈比山村中的祥林嫂多知道一点封建迷信知识,所以受毒害也更深。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最丑陋的狞笑
最多反复的疑问
最无效的支招
最无聊的猎奇
最冰冷的答疑
那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吧。——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被封建思想支配,认为祥林嫂不吉祥。不觉悟、麻木、愚昧、冷漠。
我们再来做同一个填空题
鲁镇是一个 的江南小镇
请同学们根据对以上人物的了解完成填空题,并解说原因
冷漠的、荒芜的、让人窒息和绝望的
有沉郁的色调、热闹中有一丝阴冷萧瑟
传统的、落后的、封建的、闭塞的
冷漠的、荒芜的、让人窒息和绝望的



鲁镇是一个 的江南小镇
鲁迅为什么要写一个有这样环境的江南小镇?
——交待中国的现状
1、辛亥革命并没有从精神上、思想上彻底解放人民。
2、封建流毒时时有、处处在。
3、特权阶级、劳苦大众都是封建思想的维护者。
4、愚昧的未觉醒。
5、觉醒的彷徨纠结不彻底。
—— 希望改变现状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祝福》收于小说集《彷徨》,意在揭露吃人的礼教,也展示了祝福里“我”这样的应该觉醒的新青年的彷徨和懦弱。但是现在必须从彷徨走向呐喊。
思想家鲁迅
“中国太难改变,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是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娜拉走后怎样》
愚昧、落后、封建、闭塞的鲁镇太难改变,封建流毒处处在人人有。
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 《我之节烈观》
鲁镇居民组成了“杀人团” ,未庄居民组成了“杀人团”他们杀死了祥林嫂、孔乙己和阿Q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灯下漫笔》
鲁镇人、未庄人从来没有真正做过“人”她们把自己交给鬼神、天命和强权。
现代社会一定没有祥林嫂了吗?
虽然我们没有特权阶级、没有封建思想但是我们不能摆脱偏见、物质、信仰和政治。
没有偏见、物质、信仰、政治倾向的社会只有可能是乌托邦。
我们到不了乌托邦,但是我们也不能变成“鲁镇人”。
无论何时,都不要忘掉,自己是 “人”!
无论何时,都不要忘掉,别人也是 “人”!
你现在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有无更深刻的认识?请形成一篇小论文,小组交流探究。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