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 2 》系统的结构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 2 》系统的结构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2-12-29 12:5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 2 》(苏教版)第三单元第一节《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这些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系统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应用中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标准要求,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2)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学会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周围的事物。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2)初步认识系统,感受系统科学的魅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教学难点: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
二、说学情
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事物有一定的评判能力,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一些复杂的系统问题往往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探究。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有时候他们会对某个系统进行思考,但往往是零碎的﹑感性的﹑表面的,还不会有意识地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结合丰富的案例,旨在教会学生认识系统,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本章节采用“情境导入——案例分析——自主探究——活动体验——知识建构——马上行动——总结提升——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安排圆珠笔拆装。
说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教学、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一)创设情景,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三个和尚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进入系统情境。三个和尚看做一系统,每个和尚是要素,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反而办不好事情。
(二)新课教学
1 系统无处不在,万物皆是
大千世界,系统无处不在,万物皆是。
多媒体展示系统图片:在自然界,太阳系、森林、山脉、动植物、细胞等都是系统。
在社会生活方面,城市、学校、班级、家庭等,都可以视为系统。
在技术领域,从宇宙飞船、航母,到车床、汽车、自行车、风扇等,都可以看做系统。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发现系统的广泛存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思想上让学生对系统有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案例分析:自行车及其各部件构成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骑行工具,它由车架、车把、鞍座、前叉、脚蹬、链轮、链条、车轮、车闸等主要部件组成。
讨论分析自行车各部件的作用(p55)。
马上行动:结合生活经验和案例,分析当自行车出现下列情况时会导致什么情况?
1.车闸的橡皮松了 刹车不灵
2.车把固定螺钉松了 方向把不准
3.链条断了 无法行进
4.车轮的辐条断了 受力不均容易引起车圈变形
活动:拆装圆珠笔
圆珠笔有笔壳、笔芯、弹簧、钢珠、墨水…等组成。
2 什么是系统
1.系统定义: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
圆珠笔是系统,笔壳、笔芯、弹簧、钢珠、墨水等是组成该系统的要素。
要素:构成系统的最主要的元素
部分:相对整体而言,要素和部分往往可以通用。
2.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2)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3)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给出系统的科学含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从理性上理解什么是系统。
完成马上行动:请指出下列系统分别由哪些要素(或部分)组成
  台灯、手表、多媒体教学系统、缝纫机、汽车系统……
讨论:在我们教室里,有没有系统呢?尝试举例!请你说出一个系统,并说出该系统由哪些要素(部分)组成。
班 级
人:男生女生、老师、…….
物:文具、书、灯、空调、风扇…….
事:班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对组成系统要素的分析,用于加深学生对系统含义的理解,分析时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交互,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议。不能是教师个人在唱独角戏,要动员学生参与进来。分析的重点在于系统构成的三个条件。
3. 大的、较复杂的系统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大的、较复杂的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同样也要满足系统构成的三个条件。如班级系统有课桌椅子系统、多媒体教学子系统、照明等子系统。班级也可以看作是学校的子系统。学校可以看作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
完成马上行动:分析自行车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包括哪些部件。
自行车的子系统:传动子系统(脚蹬、链轮、链条等);制动子系统(刹车柄、车闸、连接线);承重子系统(车架、鞍座、后车座等);车轮子系统(外胎、内胎、辐条、车圈、气门等);方向控制子系统等等。
【设计意图】对系统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能举出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提升,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分析转化。
3 系统的类型
系统可按不同的标准和需要来分类: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如生态系统、动物消化系统;人造系统如计算机系统、机械传动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实体系统如生物系统﹑机械系统;抽象系统如哲学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静态系统如大桥、公路、房屋;动态系统如学校,学校不仅有建筑物,还有教师和学生。系统的静和动都是相对的。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开放系统如商业系统,生产系统,生态系统;封闭系统如密闭罐中的化学反应。
说明:我们要研究的系统主要是人造系统中的实体系统。
(三)课堂小结
系统的结构
1、系统无处不在
2、系统的含义
3、系统的类型
4、系统的基本特性 (留待下节课讲)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加深印象、理解。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我们使用计算机离不开Windows操作系统,它属于(?? )系统
A.自然 B.人造 C.实体???D.抽象
2. 系统的分类总是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的,下列属于实体系统的是 ( )
A.《中学生守则》 B.计算机系统
C.学校未来十年发展计划 D.一头大象
【设计意图】加强选择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有助学业水平考试。
五、说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及分组折装圆珠笔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系统的兴趣。
2、本节选取熟悉的图片、自行车及班级等熟悉的系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对系统的概念及分类的理解。
3、本节课通过课堂交流讨论、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