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一、选择题
1.以下词语中,不是描写乡村的是( )
A.炊烟袅袅 B.依山傍水 C.车水马龙 D.鸡犬相闻
2.下面句子与其他三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一样的是( )
A.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B.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C.凤蝶儿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D.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
A.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B.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C.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钢针的小圆球。
D.锦绣谷仿佛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首小诗,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②我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③和小鱼小虾游戏。④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二、填空题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
2.(凤蝶儿)把它五彩的智慧树叶,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
3.在天晴了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走走呢?到小径中去走走。( )
6.请先按课文的内容填一填,然后自己再试着写一写。
不再( )的小白菊,
( )地( )它们的头,
( )寒,( )暖,
然后( )地绽透;
( )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 ),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 ),
曝着阳光( )。
诗人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使小白菊和凤蝶儿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请你也试着写几句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排排白桦树随风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在闲游。(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弯弯的月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草儿发芽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结出小指头大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一蓬蓬的种子。(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 虽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希望 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 绝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于是 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9.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10.你从那些句子能看出《三都赋》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的追捧?用“ ”在文中画出来。你能想到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成语吗?这个成语是 。
1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寝忘食:_______________
供不应求:_______________
12.读了文章,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思之所以会如此成功,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无比失望。
B.小时候顽皮不爱读书,长大了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C.我们要学习左思潜心写作的韧性,持之以恒的决心。只要坚持不懈的做好一件事,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D.左思的父亲要是能不断地鼓励表扬左思,他的成就会更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3.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14.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15.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16.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18.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炊烟袅袅,意思是指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也指摇曳貌,飘动貌,也形容香气散发。
依山傍水,意思是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一般形容城市景象。
鸡犬相闻,意思是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便可得出答案。
2.C
【解析】
略
3.A
【解析】
略
4.B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后。
先提出假设,我是一片雪花,然后提出问题,再回答提问。依次为④②①③
5. 拟人 比喻 设问
【解析】
略
6. 胆怯 慢慢 抬起 试试 试试 一瓣瓣 透着 闲游 书页 一开一收 拟人 那山上的石头有的像一头狮子躺在地上,有的柳树叶像一个仙女的长头发。
【解析】
【详解】
略.
7. 每一次我的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示例:那一棵柳树,仿佛一位梳着长辫子的姑娘站在河岸边。 示例:一排排白桦树随风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 天上的白云在阳光的照耀下闲游着。
【解析】
略
8.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小草丛土里钻出来。 他画画挺认真的,有时挥笔速写,画出了金鱼的轮廓;有时工笔细描,画也了金鱼的某个部分;有时停下来静静地思考。
【解析】
略
9.仍然 失望 决心 终于
10.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洛阳纸贵
11.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12.C
【解析】
9.本题考查的是恰当词语的选择,要根据词语的意思,以及整句话的含义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词语即可。
1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分析可以得出答案,能看出《三都赋》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的追捧的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成语是洛阳纸贵。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词语语义的分析,写出对应的词义,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写出符合词语的词义。废寝忘食是指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供不应求是指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1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分析可以得出答案,对原文理解正确的是我们要学习左思潜心写作的韧性,持之以恒的决心。只要坚持不懈的做好一件事,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13.B
14.D
15.A
16.D
17.D
18.示例:不恰当。理由: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19.示例: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句子“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进行分析。
14.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句子“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进行作答。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全文,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中②至⑤段描写了四种读诗方法,分别是理解内容、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对照品味。
1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本句诗与秋天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17.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比较分析。《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作者在第⑤段中引用这两首古诗,主要是想介绍对照品味的读诗方法。
18.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本题要了解油画与水墨画的特点,并据此进行分析。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进行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