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年级下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化为带分数是( )。
A. B. C. D.
2.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 ).
A.公因数 B.最大公因数 C.公倍数 D.最小公倍数
3.六(1)班的图书角放着一些书,书的本数在100本以内,其中是故事书,是科技书。图书角放着( )本书。
A.90 B.70 C.63 D.45
4.把三块蛋糕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得的块数是( )。
A.块 B.块 C.块
5.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参加科技小制作比赛,其中有的人获得一等奖,有的人获得二等奖,有的人获得三等奖,其余的人获得优秀奖,该校可能有( )人参加科技小制作比赛。
A.24 B.30 C.36 D.50
6.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是16,约分后是,这个分数是( )。
A. B. C.
7.的分子乘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
A.加上6 B.乘上9 C.加上27 D.加上45
8.一个数由7个1和5个组成,这个数是( )。
A. B. C.
二、填空题
9.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10.如果a=3b,且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 ).
11.在这个分数中,当x(x是整数)是( )时,是最大真分数;当x是( )时,是最小假分数。
12.。
三、判断题
13.若莉莉比小涵高米,则小涵比莉莉矮米。( )
14.甲数是乙数的,那么乙数就是甲数的2倍._____
1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5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
16.10克盐放入90克水中溶解成盐水,盐占盐水的。( )
四、解答题
17.小松鼠采了不到100个松子。它试着把这些松子分成12个一堆,发现多了4个;它又试着把这些松子分成18个一堆,发现还是多了4个。它采的松子可能是多少个?
18.把一个分数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最后得 ,这个分数原来是多少
19.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差54,约分后是,这个分数是多少?
20.有两根木棒,一根长36dm,另一根长42dm,要把他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不能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有多少dm?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21.参观博物馆。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小红的妈妈工作4天休息1天,小红的爸爸工作2天休息1天,小红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小红、妈妈和爸爸在2号同时休息。他们要在下一次同时休息的那一天去参观博物馆。那么几号去参观博物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可知:带分数是真分数与非零整数之和,
故有:,
故化为带分数形式为。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略
3.C
【解析】
【分析】
根据约分的方法,求出故事书和科技书对应分率分母100以内的公倍数即可。
【详解】
7×9=63(本)
故答案为:C
【点睛】
关键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故事书和科技书的对应分率是约分而来。
4.C
【解析】
【分析】
用蛋糕块数÷人数=每人分得块数,据此分析。
【详解】
3÷5=(块);
故答案为:C
【点睛】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参加科技小制作比赛的人数是8和6的公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8=2×2×2;
6=2×3;
8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故答案为:A。
【点睛】
因为6是3的倍数,所以只需要求8和6的公倍数即可。
6.C
【解析】
【分析】
约分后是,9-5=4,也就是分子与分母相差4份,4份是16,由此可求出1份是16÷4=4,用现在的分子、分母分别乘4,即可得到原来的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
9-5=4,其中1份是:16÷4=4;则分子是5×4=20,分母是9×4=36。所以这个分数是。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约分的应用,求出1份是多少是解题的关键。
7.D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乘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确定分母也应乘6,得到的积再与9比较即可得解。
【详解】
9×6﹣9
=54﹣9
=45
答:分母应该加上45。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只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才不变。
8.A
【解析】
【详解】
由7个1和5个组成的数是。
故选A。
9.;
【解析】
【分析】
一根绳子长5米,把它剪成相等的8段,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即将这段绳子全长当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则每份是这根绳子的1÷8=;求每段长用总长度除以份数即可。
【详解】
每段是这根绳子的1÷8=;
每段长5÷8=(米)。
【点睛】
针对此类分数的应用问题,根据分数的意义,找到单位“1”和平均的份数,平均分成的份数作为除数,单位“1”作被除数,即可求得每一份的大小,进而求得几份大小。
10.b
【解析】
【详解】
略
11. 8 9
【解析】
【分析】
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所以最大的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1;最小的假分数是1。
【详解】
当x是8时,是最大的真分数;当x是9时,是最小的假分数。
【点睛】
此题考查对于真分数以及假分数的理解,注意假分数是大于等于1的,最小是1,此时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
12.6;32
【解析】
【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依此计算并填空即可。
【详解】
8×2=16;3×2=6;因此;
3×4=12,8×4=32,因此;
即:;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解析】
【分析】
本题的分数表示的是具体数量,莉莉比小涵高多少米,小涵就比莉莉矮多少米。
【详解】
若莉莉比小涵高米,则小涵比莉莉矮米,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关键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14.√
【解析】
【详解】
甲数是乙数的,把甲数看作1份,乙数看作2份,那么乙数就是甲数的2÷1=2倍.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解析】
【详解】
化成最简分数后,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它的前提是这个分数必须是“最简分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解析】
【分析】
盐+水=盐水,盐÷盐水=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
【详解】
10÷(10+90)
=10÷100
=
故答案为:×
【点睛】
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17.40个或76个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把小松鼠采的松子去掉4个,就能正好分成12个一堆,也能正好分成18个一堆,即去掉4个后的松子数是12和18的公倍数。所以先求出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36的倍数有36,72,108,…分别计算…的结果,可以知道符合“不到100个”这一要求的有40和76两个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个);
=72+4
=76(个);
=108+4
=112(个);
;
答:它采的松子可能是40个或76个。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松子个数去掉4个后,是12和18的公倍数,再根据“不到100个”这个条件进一步确定个数即可。
18.
【解析】
【分析】
因为这个分数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所以要求这个分数原来是多少,就是将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两次2和一次3就可以得到这个分数原来是多少.
【详解】
解:
19.
【解析】
【分析】
根据“约分后是”可知分母是分子的7倍,所以这个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多分子的6倍,分子的6倍是54,则分子是,分母为,所以这个分数是。
【详解】
=54÷6
=9
答:这个分数是。
【点睛】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两数之差÷(倍数-1)=较小数,先求出分子是解题关键。
20.6dm;13段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大公因数的应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两个数中的全部公有质因数提取出来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每根小棒最长的长度;要求一共可以截成几段,分别用除法求出两根木棒截的段数,然后相加即可。
【详解】
36=2×2×3×3;
42=2×3×7;
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36÷6+42÷6
=6+7
=13(段);
答:每根小棒最长有6dm,一共可以截成13段。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不能有剩余”这一信息确定就是求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
21.17号
【解析】
【分析】
小红的妈妈工作4天休息1天,则她在第5、10…天休息,小红的爸爸工作2天休息1天,则他在第3、6、9…天休息,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从2日(星期六)以后第15天是17号,正好星期日,他们下一次同时休息,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天)
(天)
5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15。
(号)
17号是星期日。
答:17号去参观博物馆。
【点睛】
此题考查了日期和时间的推算,求出3和5的最小公倍数作为下一次同时休息需要的天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