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北师附外珠海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珠海市北师附外珠海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5 08:41:04

文档简介

北师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2.近日《云南虫谷》热播,该剧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讲述了胡八一等人前往云南原古滇国的献王墓寻找重尘珠的故事。在云南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3.在中国“传子不传贤”的王位继承方式最早实行者是
A.黄帝 B.启 C.禹 D.纣
【答案】B
4.19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答案】B
5.陕北地区在春秋时期是狄人的主要活动地域,近年在陕北绥德、榆林、米脂、延川、延长、延安等地区出土大量战国时期代表中原文化的铜礼器和铜兵器,而代表狄文化特色的物品则很少见到。这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华夏化程度加深 B.华夏族的认同感开始产生
C.南方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 D.青铜器已得到较广泛应用
【答案】A
6.孔子思想中有利于教育进步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 C.“以德治民” D.“有教无类”
【答案】D
7.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C
8.《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西汉 C.秦朝 D.春秋战国
【答案】D
9.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秦朝的一组为
A.诸候井田制甲骨文青铜 B.皇帝郡县制车同轨朝议
C.刺史察举制五铢钱丝绸 D.内阁军机处南书房商帮
【答案】B
10.《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修筑的
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
【答案】D
11.避讳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阴历一月古时叫“正月”,这是因为古代的天子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政”(同“正”),称帝后把“正月”改称“端月”。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文化丰富多元 C.小农经济发达 D.郡县制度形成
【答案】A
12.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掌管国家监察事务权力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皇帝
【答案】B
13.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与下列哪两个人物有关(  )
A.汉武帝和董仲舒 B.秦始皇和李斯
C.孔子和孟子 D.“二程”和朱熹
【答案】A
14.汉武帝起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削弱王国势力 B.提高行政效率
C.制约丞相权力 D.监察三公九卿
【答案】C
15.新疆从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设置加强西域管理的军政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河西四郡 D.安西都护府
【答案】A
16.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演义》 D.《春秋》
【答案】A
17.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A.蒙古 B.女真 C.回族 D.匈奴
【答案】D
18.下面是中国古代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ABC相对应的是
A.魏国蜀国吴国 B.蜀国吴国魏国
C.吴国魏国蜀国 D.魏国吴国蜀国
【答案】A
19.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
B.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答案】B
20.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其中,移风易俗的举措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孝文帝的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北魏政权的有效管理 B.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发展
C.加快了北方士族势力快速成长 D.直接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答案】B
21.他治国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穷兵黩武,三伐高丽,造舟车、制兵器、征粮草、召军士,劳民伤财,死伤无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国力大损,天下骚动。材料中的“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答案】C
2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B.与周边各族关系融洽
C.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D.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答案】D
23.下图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曲辕犁是对以前直辕犁的改进,安装了犁评,省力、简便、轻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一直为后世沿用。曲辕犁的出现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普及 B.井田制的瓦解
C.传统耕作技术的成熟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C
24.《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求亲使者禄东赞的故事。禄东赞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该国国王从众多的求亲者中胜出,迎娶了文成公主。该国王是
A.骨力裴罗 B.大祚荣 C.耶律阿保机 D.松赞干布
【答案】D
25.主要依靠门第选拔官吏模式的是( )
A.察举制 B.举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C
26.隋唐时期创立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授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27.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和完善。如图中,尚书省负责
A.拟诏 B.审议 C.执行 D.司法
【答案】C
28.780年唐朝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
A.使税制更加素乱 B.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
C.减少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答案】B
1-5:BABBA 6-10:DCDBD 11-15:ABACA 16-20:ADABB 21-25:CDCDC 26-28:DCB
29.(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三点任选两)
(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答独尊儒术亦可)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钳制了思想(或者束缚了思想)。
30.(1)措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普遍推行郡县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影响: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强化了中央集权;稳定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等。
(2)内容:学习汉族的礼仪;仿照汉人建立的官制;继承并推广儒学。
(3)原因: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而王安石变法时,已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商鞅变法中的秦孝公和北魏的孝文帝坚决变法,而王安石变法中的宋神宗对变法摇摆不定;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比较彻底,但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不彻底。
31. (1)察举制
(2)原因:东汉末年,察举制因腐败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曹魏政权稳固统治的需要。
(3)进步性: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有利于公平公正);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试卷第6页,共7页北师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有28个小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计56分)
1.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近日《云南虫谷》热播,该剧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讲述了胡八一等人前往云南原古滇国的献王墓寻找重尘珠的故事。在云南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3.在中国“传子不传贤”的王位继承方式最早实行者是
A.黄帝 B.启 C.禹 D.纣
4.19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5.陕北地区在春秋时期是狄人的主要活动地域,近年在陕北绥德、榆林、米脂、延川、延长、延安等地区出土大量战国时期代表中原文化的铜礼器和铜兵器,而代表狄文化特色的物品则很少见到。这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华夏化程度加深 B.华夏族的认同感开始产生
C.南方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 D.青铜器已得到较广泛应用
6.孔子思想中有利于教育进步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 C.“以德治民” D.“有教无类”
7.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8.《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西汉 C.秦朝 D.春秋战国
9.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秦朝的一组为
A.诸候井田制甲骨文青铜 B.皇帝郡县制车同轨朝议
C.刺史察举制五铢钱丝绸 D.内阁军机处南书房商帮
10.《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修筑的
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
11.避讳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阴历一月古时叫“正月”,这是因为古代的天子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政”(同“正”),称帝后把“正月”改称“端月”。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文化丰富多元
C.小农经济发达 D.郡县制度形成
12.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掌管国家监察事务权力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皇帝
13.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与下列哪两个人物有关
A.汉武帝和董仲舒 B.秦始皇和李斯
C.孔子和孟子 D.“二程”和朱熹
14.汉武帝起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削弱王国势力 B.提高行政效率
C.制约丞相权力 D.监察三公九卿
15.新疆从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设置加强西域管理的军政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河西四郡 D.安西都护府
16.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演义》 D.《春秋》
17.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A.蒙古 B.女真 C.回族 D.匈奴
18.下面是中国古代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ABC相对应的是
A.魏国蜀国吴国 B.蜀国吴国魏国
C.吴国魏国蜀国 D.魏国吴国蜀国
19.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
B.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0.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其中,移风易俗的举措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孝文帝的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北魏政权的有效管理 B.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发展
C.加快了北方士族势力快速成长 D.直接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21.他治国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穷兵黩武,三伐高丽,造舟车、制兵器、征粮草、召军士,劳民伤财,死伤无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国力大损,天下骚动。材料中的“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2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B.与周边各族关系融洽
C.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D.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23.下图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曲辕犁是对以前直辕犁的改进,安装了犁评,省力、简便、轻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一直为后世沿用。曲辕犁的出现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普及 B.井田制的瓦解
C.传统耕作技术的成熟 D.经济重心的南移
24.《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求亲使者禄东赞的故事。禄东赞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该国国王从众多的求亲者中胜出,迎娶了文成公主。该国王是
A.骨力裴罗 B.大祚荣 C.耶律阿保机 D.松赞干布
25.主要依靠门第选拔官吏模式的是
A.察举制 B.举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6.隋唐时期创立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授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7.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和完善。如图中,尚书省负责
A.拟诏 B.审议 C.执行 D.司法
28.780年唐朝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
A.使税制更加素乱 B.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
C.减少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三题,其中29题18分,30题16分,31题10分,共44分)
29.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6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并分析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到了东汉末年,地方门阀士族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实行的选官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意义。(4分)
试卷第2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