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聿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2.12
注: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纰缪/未雨绸缪???? 露脸/露出马脚?? 抹布/转弯抹角
B.稽首/稽订辞章???? 辟谣/开天辟地??? 偏裨/大有裨益
C.诧异/叱咤风云???? 契约/提纲挈领??? 糜烂/望风披靡
D.觊觎/光风霁月 悲怆/满目疮痍 伉俪/沆瀣一气
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大批爱国人士毁家纾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坚苦斗争,慷慨为国。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移天易日,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A.风雨如晦???? B.毁家纾难???? C.坚苦???? D.移天易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类似“石首事件”这样的热点事件,并不会因“时过境迁”而“事过境迁”,当地政府能否真正吸取教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B.把身体的器官、血液像商品一样出售,人不仅自降为物的级别,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那一种应有的尊重。
C.当前,医患纠纷频出,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有专家认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难解的“信任死结”所导致。
D.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慈善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我们???????? 。
①希望社会各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慈善
②政府要完善捐赠监督机制,让捐赠者放心
③广大群众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媒体和舆论也要积极引导,肯定捐赠者的善行
⑤精心呵护慈善文化这株幼苗的成长
⑥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尽早“破题”
A. ①②④③⑤⑥??? B. ⑥①②④③⑤???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⑥②③④①⑤
二、古诗文阅读 (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注: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间时以大学士辅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至,不识碑所 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渥:深厚
C.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 俾:使 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帝察其慎密 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B.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 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C.异日且以为己地 朕且用尔
D.因问以北伐事 以英奏,复给予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英“慎密”的一组是(3分)
①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②师旋,过李陵城 ③沉诸河,还奏 ④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⑤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
⑥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刻有鲁花赤等名氏,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
C.宣宗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向宋濂、吴沉、解缙等学习,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细致谨慎,稳重正直,历事四位皇帝。正统十二年,其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获罪入狱,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帝不问其罪。
9.翻译。(10分)
①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3分)
②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3分)
③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4分)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 王诜注
小雨初睛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娶英宗赵曙女魏国公主,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颍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而此时他的妻子已去世。
①上阙具体描绘了一幅什么图,这部分写景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分)
②面对盎然春色,词人却“心情少”,请分析词人此时的思想情感。(3分)
1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子曰:“知者不惑, , 。”(《论语》)
②臣生当陨首, 。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③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④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 孙媛
??? ①文学理想致力于寻求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某种更为崇高深远的东西,关注着人类对生命存在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问和把握,超越性是其基本品格。
??? ②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意味着文学创作可以而且应该借助人的情感心理因素,否定现实有限性,追求理想美,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启了文学营造诗化人生境界的进程。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吸引我们,就在于其中渗透着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理想,它可以把曰常生活中惶惑、短暂、缺乏意义的零散经历成功地转变为令人振奋的、有意义的、跨越时空的人生体验。只有在超越性文学理想的作用下,文学作品才可能揭示出生命和存在的深层意义,帮助他们超越一般生命物的生存状态,并使其体味到人类梦想中的神圣和至善,看到凡俗人生背后的庄严和美好。司马迁《史记》中对项羽兵败自杀场面的描写,对李广蒙冤而死过程的叙述,可谓是笔墨激越沉郁,使人读来心动神摇。造成这种审美效果的根本动因是,项羽、李广都属于非凡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虽然他们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是却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中迸发出了壮丽炫目的生命火花。从这些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顽强而壮烈的人生精神:崇高的意志能够超越现实的有限性,即使既定的命运无法战胜,人的意志也是不可屈服的。这是《史记》对于生命存在本质和永恒意义的独特发现,亦是文学理想超越性品格的集中体现。
??? ③可以确定,文学理想超越性品格的重要功用即在于通过否定现实有限性,获得特殊的审美价值,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对现实有限性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割断文学与现实的血脉关系,向壁虚构无法成就文学理想,超越性也不等于脱离现实凌空蹈虚。无论何时,文学理想都源于现实人生,关注现实亦是文学理想超越性的不可或缺之维。只不过,这里的关注现实指的不是对生活琐屑场景的观察和描摹,而是对人生普遍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回首历史上体现出超越性文学理想的伟大作品,无不熔铸着对人生普遍问题的深入思考:汤显祖的《牡丹亭》深入思考了情与理的问题;托尔斯泰的《复活》深入思考了罪恶与救赎的问题……对人生普遍问题的思考使这些作品既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历史性,又具有强烈的理想性和超越性,足以跨越时空,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给人带来直叩心灵的震撼感觉。
④文学艺术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人实现精神飞扬的梦想,就这一意义而言,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不是我们强加给文学创作的任务,而是由文学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身为文学创作者,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文学的使命在于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正如著名作家史铁生所说:“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到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文学理应坚持高远的理想追求,培养超拔的精神境界。而创作主体精神境界的高低,也是决定作品能否迸发出文学理想超越性光芒的关键因素。只有当作家拥有足以抗衡时代鄙俗风气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时,他们才能够打破生活的常规,将超越性的理想维度引入文学创作,揭示生命所应具备的完整性和丰富性,重建人们所需要的精神家园。当然,揭示现实人生境遇,强化文学的批判精神同样是文学的使命。只有沉潜到现实人生内部,认真倾听来自生命深处的困惑和希冀,才能在文学创作中点燃理想之光,引导人们走向精神的彼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并不一定要为人生困境提供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揭示和批判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1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学理想关注的是人类对生命存在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问和把握,而超越性则是其基本品格。
B.文学创作应该借助人的情感心理因素,否定现实性,追求理想美,最大限度地开启了文学营造诗化人生境界的进程,以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
C.有了超越性文学理想的作用,文学作品就得以揭示出生命和存在的深层意义,帮助读者们超越一般生命物的生存状态。
D.文学理想本来源自现实人生,追求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可以脱离现实,向壁虚构。
E.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是由文学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而帮助人实现精神飞扬的梦想,也是文学存在的重要价值。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由和自我完善的梦想,寄托了作者超越性的文学理想。
B.《红楼梦》中大量的对生活场景和各种细节的逼真描摹,体现了曹雪芹对现实的深切关注,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历史性。
C.《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使我们在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中体会到处于现实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崇高的意志,超越了现实的有限性。
D.《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这样一个集天下智慧和美德于一身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体现了文学作品强烈的理想性和超越性的追求。
14. 创作者应如何肩负起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的责任?请根据文意分条加以概括。(4分)
15. 请结合第②和③段中谈到的例子,简要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做到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阳光的感觉 肖复兴
①当初腰伤之后,我可以说是整天追着阳光转。因为大夫嘱咐我要多晒阳光,每天晒一小时阳光,等于喝一袋牛奶,对于补钙极有益处,有助于腰伤的恢复。
②我住医院的时候,病房的窗户朝南,能够下地了,我每天都要站在窗前,好像阳光早早就等在那里,和我有个约会,不见不散。出院了,我家的窗户几乎都没有朝阳的,我便每天早晨到小区里的小花园,朝东的高楼遮挡住了太阳,要耐心地等到九点钟以后,太阳才能够越出楼顶。我突然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阳光,原来是那么的珍贵,不是你想什么时候要它,它就能够如婢女一样随叫随到。城市的高楼无情地切割了天空,阳光不再如在田野里一样,可以无遮无拦,尽情挥洒。
③冬天暖气还没有来的时候,阳光就更加珍贵无比。那时候,我像一只投火的飞蛾,在小区里寻找着阳光飘落的地方。阳光如同顽皮的小孩子,东躲西藏,在楼群之间、在树枝之间,一闪一闪地稍纵即逝。在时钟的拨弄下,阳光就像瞬息万变的万花筒,跳跃着,和我捉迷藏,让我想起小时候玩过的一种游戏,小伙伴拿着一面镜子对着阳光照出的反光打在地上,我去用脚踩这个光斑,他便把镜子迅速地移动,比赛谁的速度更快。
④终于,暖气来了,温度解决了寒冷,却代替不了阳光。坐在房间里,和坐在阳光里的感觉完全不同,腰就是最敏感的显示器。现代化机器制造的温暖,如同格式化的打印文件,缺少了手写的流畅和亲切,就像尼龙布料和棉布的区别。我才体味到阳光含有大自然的气息,泥土和花草树木的呼吸和体温,都吸收进阳光里面,还有来自云层的清新与湿润,都不仅是一个温度计所能够显示得了的。同暖气制造的温暖相比,阳光更像是母亲的拥抱、情人的抚摸、朋友的呵气如兰。在暖气下和在阳光下,都会出汗,在暖气下的汗里面含有工业的元素,而在阳光下的汗里有着大自然和亲情的因子。
⑤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国外有那么多人热衷于到海边晒太阳,到街头的咖啡馆前的露天座椅上晒太阳;为什么北京的老头老太太特别愿意在胡同口挤在墙角晒太阳。阳光和水一样是世界上最为平等民主的东西,它一视同仁,无论贫富贵贱,慷慨给予一切人以照耀和抚摸。记得我国过去有一则这样的寓言:地主在屋子里烤火冻得揣着手直跺脚,长工在屋外的阳光下干活却热得脱光了衣服还不住地出汗。阳光给予人们的温暖,是发乎天、止于心的温暖。
⑥我想起日本的一则童话,讲的是林子深处住着一个四岁叫夏子的可爱的小姑娘,她有个奶奶,腿脚不好,天天呆在家里出不了屋。冬天到了,屋里很冷,小姑娘跑到林子里,用围裙兜了一兜阳光跑回来给奶奶,跑得急了,刚进家门,摔了一跤,阳光撒了一地,没法给奶奶了,小姑娘哭了,对奶奶说:阳光都没了,没法给您了。奶奶对她说:阳光都跳在你的眼睛里了呀。
⑦这则童话,是我二十多年前读过的,却记忆犹新,就在于奶奶说的话让我感动。老奶奶说得多么好啊,阳光不仅是可以看见,可以储存,可以兜住,也是有情感有生命的,可以传递在你我之间。
16. 在作者笔下,“阳光”给人以怎样的“感觉”?请概括说明。(5分)
17.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以第③和④段为例加以赏析。(至少两种)(4分)
18. 文章中写到一则日本童话,请探究其作用。(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 学校举办读书月活动。有同学说:“多读些好书真有好处啊。”也有同学说:“花不少时间去读名著,作文水平也没见有多少提高。”还有同学说:“读什么书啊,有时间还不如多做点题目呢。”请你写一段话,阐述读书的意义并劝说其他同学多读书。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或富有哲理,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要求在40~50之间。(6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三季人”的特点,同时用不超过30个字的句子概括孔子对待“三季人”的态度和方法。(6分)
一个人到孔子家拜访,孔子的门生子贡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子贡回答说一年当然有四季。那个人反驳说,不对,一年有三季。两个人就争论起来,各不相让,最后两个人打赌,当面向孔子请教,如果谁输了,就向对方磕头。孔子听了两位的争论之后说,一年三季。那个人很是得意,就让子贡给他磕头。
子贡很无奈地向那个人磕了三个头。那个人很高兴地走了。子贡非常不解。孔子淡然地说,你没看那人全身都是绿的?他像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有何意义呢?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吃点小亏,无碍。
①“三季人”的特点:
②孔子对待“三季人”的态度和方法:
六、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上面这则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2.12
1
2
3
4
5
6
7
8
12
13
C
D
A
B
D
C
B
D
B C
B
6.C(A同为代词,前者为他,指王英;后者为那、那些。B前者为介词,和,跟,同;后者为动词,赐予,给予。C同为副词,将要;D前者为介词,拿;后者为连词,因为。)
7.B(“慎密”为认真细致谨慎之意。②讲述北征的部队凯旋,经过李陵城,与王英无关;④是皇帝对王英的勉励和期望;⑥讲述王英到南镇祝祭的奇遇,与他的“慎密”无关。)
分,每点1分。)
11. ①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②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③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④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6分)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12. B、C(B原文是“现实有限性”而非“现实性”;C原文是“只有……才可能”,不能表述为“有了……就得以”。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3. B(原文指出“这里的关注现实指的不是对生活琐屑场景的观察和描摹,而是对人生普遍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14.?创作者应做到:①正确认识文学的使命,通过创造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②坚持高远的理想追求,培养超拔的精神境界;③揭示现实人生境遇,强化文学的批判精神。(4分,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15. ①文学创作要勇于否定现实的有限性,追求理想美,揭示出生命和存在的深层意义,例如司马迁《史记》中描绘的悲剧英雄项羽;②文学源于现实人生,关注现实,对人生普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是文学理想超越性的不可或缺之维,例如托尔斯泰的《复活》深入思考了现实生活中“罪恶”与“救赎”问题。(4分,每点2分,概括和举例分析各1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参考译文: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皇上考察他缜密,令他与王直抄写机密文字。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
永乐二十年,他随从皇上北征。部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有达鲁花赤等名氏。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上奏皇上。皇上说:“碑上有蒙古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汇报时,皇上很高兴他这么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中读书的人,朕将任用你。”便问他北伐的事。王英说:“皇帝亲征,他们一定远逃,愿不要穷追。”皇上笑道:“秀才是说朕黩武吗?”便对他说道:“军中有什么动静,听到了你即入奏。”还传谕宦官不要阻拦。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皇上命令不要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后,才又给予他们。仁宗即位后,王英累升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省亲归家。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这时海内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皇上曾对王英说:“洪武年间,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胡广。你要自勉,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太宗和仁宗《实录》修成后,王英被进升为少詹事,被赐给麒麟带。母亲去世时,皇上特给予祭葬,遣宦官护送归乡。不久命他回来任职。正统元年(1436),命他侍奉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升为礼部侍郎。八年命他处理礼部事务。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呼称他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一再请求退休,皇上不许。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疏待罪,皇上宽恕不问。第二年升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他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不断。他个性诚信正直,也好规劝别人的过失,三杨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能得到信任而掌权。王裕后来积功升官为四川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