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1.2数据的计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1.2数据的计算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3-15 08: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实施年级 高一
课程标准模块 必修模块一:数据与计算
使用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单元名称 第 1 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单元课时 5 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预见更好的自己
课时主题 计算方式、我会选择(第 5 课时)
1. 课时教材分析 整个项目基于教材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的学习目标,使用《预见更好的自己》的项目主题实施教学,主要分为五个子项目:身边数据、了解自我;合理膳食、健康伴我;科学分析、坚持自我;表格数据、我会处理;计算方式、我会选择。通过五个“我”为主线,将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有机地串联起来。 本节课是整个大单元项目教学的第 5 课时,通过前面几个子项目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全新的自我,也知道了如何通过饮食成为更健康的自己,那么同学们现在的身体是否健康呢?身体的胖瘦程度又如何呢?它是否有标准来进行界定?基于此情境我以“探究 BMI 体重指数”问题为线索开展教学,主要包括“探讨解决问题的计算方式”和“三种计算方式的比较”两项任务。 在本节课的任务一环节,学生将在同一问题情境下体验人工计算、借助电子表格计算和编程计算三种数据计算方式;在任务二环节,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比较总结出三种计算方式的特点;通过对三种不同计算方式的比较和辨析再辅以拓展练习,可以使同学们感受计算机处理数 据的优势,同时产生认识:应根据问题的需求灵活地选用恰当的数据计算方式处理数据。
2. 课时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求知欲强,喜欢信息技术课堂中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当然,他们也比较关注自己,尤其是健康,所以对我们本节课的项目任务——计算“体重指数”, 也是比较感兴趣。 通过前面几个子项目的学习,他们能使用 Excel 进行计算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够认识到 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但对于数据计算的基本方式没有过程性的认识,更不了解具体的数
1
据计算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计算方式处理数据。
3. 课时学习重点 能够针对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恰当的数据计算方式进行计算。
4. 课时学习难点 能够比较总结出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
5. 开放性学习环境 机房环境 教师机、学生机(Windows)、大屏幕、白板; 软件工具 电子教室软件(云课堂、极域等均可)、IDLE(3.7 版本以上)、Excel(或 WPS 电子表格)、浏览器。
6. 课时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的计算方式,了解数据计算的发展过程,列举数据计算的基本方式; 能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数据计算方式处理数据; 在项目活动中,感受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 核心素养导向: 信息意识:能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数据计算方式处理数据; 计算思维:合理组织数据;针对具体的数据问题,利用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常规处理;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自主或协作的方式,运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进 行信息加工与处理,进而解决问题; 信息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数据安全意识与能力;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目的和意图,选用合适的数据计算方式,提高数据的价值。
7. 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 1. 单元项目回顾:同学们,在前面的几个课时我们学习了本单元大单元教学的前四个子项 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子项目 5:计算方式、我会 学生活动 1 回顾单元项目; 上网搜索判断身体是否健康和胖瘦程度的标准;
2
选择; 抛出问题:通过前面几个子项目的学习,大家认识了全新的自我,也知道了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可以塑造更健康的自己。那么同学们现在的身体是否健康呢?身体的胖瘦程度又如何呢?有没有一个界定的标准呢?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找一找; 引入新课:BMI(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公式来进行计算出来的。所以要计算出体重指数,我们需要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的数据。请同学们打开“数据的计算 UMU 学习平台”的“调查身高体重”,输入自己的相关数据并提交(注意在输入姓名时,要 求用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昵称来代替)。 3. 打开 UMU 学习平台,输入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环节一设计意图:回顾单元项目,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有个整体的认识;进而抛出 问题,自然地引入新课。
环节二:任务一 探讨解决问题的计算方式
教师活动 2 1. 人工计算方式解决“体重指数”问题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纸和笔来计算咱们班的体重指数,看哪个小组计算的又快又准; 分小组展示计算结果; 请同学谈谈利用人工计算体重指数的感受; 2. 借助电子表格计算方式解决“体重指数”问题 请同学们观看UMU 学习平台上的微课视频, 尝试借助电子表格计算方式计算体重指数; 分小组展示计算结果; 学生活动 2 用人工计算的方式计算体重指数; 展示计算结果; 说使用人工计算解决此问题的感受; 观看视频,借助电子表格计算体重指数; 展示计算的表格数据; 说借助电子表格计算体重指数的感受; 运行程序; 谈编程计算处理体重指数的感受。
3
(3)请同学谈谈借助电子表格计算方式计算体重指数的感受; 3. 编程解决“体重指数”问题 请同学们打开“活动三”文件夹,双击“体重指数.py”文件,程序会自动生成“result.txt”文件, 双击即可查看计算结果; 请同学谈谈编程计算体重指数的感受; 4. 利用当前计算的结果,通过“钮扣词云”平台再次计算生成词云图。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全班同学的健康状况和胖瘦程度,同时提醒偏胖或是偏瘦的同学注意合理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环节二设计意图:通过探讨解决“体重指数”问题的计算方式,了解数据计算的发展过程以及人工计算、借助电子表格计算和编程计算三种计算方式;通过观看词云图时老师对学生的提醒,可 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环节三:任务二 解决“体重指数”问题的计算方式比较
教师活动 3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完成下面表格: 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 3 下载表格,讨论填写表格; 展示结果。
环节三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比较和辨析不仅使同学们感受到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还使他们 了解了人工计算、电子表格计算和编程计算三种数据计算方式的特点。
环节四:拓展提升
教师活动 4 1. 请同学们打开 UMU 学习平台平台上的“拓 学生活动 4 1. 完成拓展练习;
4
展练习”部分,可以自主或组内讨论完成拓展练习; 2. 查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并讲解; 2. 回答老师的提问。
环节四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明白我们应该根据问题的具体需求,灵活地 选择恰当的数据计算方式来处理数据,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环节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5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有什么收获,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渡到下一单元。 学生活动 5 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环节五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对本项目有个整体的认识,建构完整的知识架构;使学生意识到用课 堂中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技术素养真正落地生根;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做铺垫。
8.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5
课时作业设计: 环节三中填写的表格:不同数据计算方式的比较; 环节四中的拓展练习。
10. 课时反思性教学改进: 由于本项目是现场收集学生本人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又和学生的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是比较高的。但通过教学可以发现,还有小部分同学的学习热度激发的还不够充分,所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改进:第一,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因为同学们都是很优秀的,经过充分的思考、讨论加之老师的引导,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第二, 对于任务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支撑他们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