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7: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人教版/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目录/CONTENTS
01
导入课文
02
作者及背景介绍
04
重点探究
05
课堂小结
03
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陋室铭
刘禹锡

导入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导入课文
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
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导入课文
适时解题目-陋室铭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 ”怎样理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陋室铭
刘禹锡

作者及背景介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刘禹锡
( 772-842)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 ,有《刘梦得文集》 。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 “气 ”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陋室铭
刘禹锡

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 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 )陋室的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 ——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 —— 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 )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不是简陋;对偶、拟人;“上、入 ”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 “苔藓 ”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 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 “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
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2、 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 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4)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2、 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 为什么又写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 其用意是什么
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 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 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 扬雄一样从政治上, 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 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 有人对他说, 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 孔子回答说: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 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 陋室不陋, 关键在于 “君子居之 ”“惟吾德馨 ”。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陋室铭
刘禹锡

重点探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重点探究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 “陋室 ”,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 “起兴 ”。
作者要写的是陋室, 为什么开头却先说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陋室铭
刘禹锡

课堂小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五、课堂小结
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 由“山”、 “水”引出 “陋室 ”; 由“仙”、 “龙”引出 “德馨 ”,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2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人教版/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