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施耐庵
林
教
头
风
雪
山
神
庙
目
录
新课导入
阅读指导
课文赏析
深入探究
导入新课
01
素养目标
1.梳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赏析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
2.概括林冲的形象特点,分析林冲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
3.了解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特点,掌握其作用,赏析课文中对“风雪”的描写。
4.把握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一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原名彦端,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元末张士诚于白狗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未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写作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皇帝宋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团结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的故事,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知识链接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传》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阅读指导
02
林冲(豹子头)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河南开封)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林冲的事迹如“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扬州评话中有单独的《林十回》,由著名评话大师王少堂整理出版。
剧情回顾
《水浒传》的第六回后半至第十一回前半,集中呈现了林冲的故事。
林冲出身于一个武官世家,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不同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尚属安定,这造成他性格中有着妥协、忍让的一面。所以,当太尉高俅的干儿子调戏他的妻子,他“恰待下拳打时”,认出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后来中了陆谦的毒计,带刀误入高太尉府上白虎堂,被诬行刺,刺配沧州,他也逆来顺受;即使两个押解公人在野猪林要结束他的性命,在千钧一发之际被鲁智深救起,都没有激起他的反抗意识。总之,在课文节选部分之前,林冲的性格大体上可用一个“忍”字来概括。
题目解说
《水浒传》第十回的全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刺配后,几经周折,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被逼上梁山。
“风雪”“山神庙”是林冲人生道路的转折点,造成转折的根本原因不是“风雪”,而是横行不法的邪恶势力。因此,作品标题中的“风雪”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即用“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气候暗喻黑暗的社会政治环境,从而用虚实相间的含蓄笔法,写出了人物所处的险恶境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可以理解为:林教头遭难山神庙,或林教头在山神庙劫后余生、逢生化吉。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林冲来沧州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时点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李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做铺垫。写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陆谦他们。对林、李二人往事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我因恶了高太尉……”几句,对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虽含有怨气,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他心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第一部分(引子,第1段):沧州遇旧
林冲到沧州服刑,高俅仍不放过,派陆谦追杀。两个“闪”字和一连四个“只见”(“只见一个人……”“只见那个人……”“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只见那人……”)用得很形象,把陆谦等人密谋设计、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尽管如此,还是被李小二看出破绽,并告知林冲。林冲大惊,决心“叫他骨肉为泥”。于是大怒离开酒店,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写到这里,眼见就要有一场厮杀。作者却故意宕开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暂趋平静。
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第二部分(开端,第2至第5段):买刀寻敌
时间维度:忽一日——当晚无事,次日天明——寻了三五日
这一部分是情节“发展”与“高潮”之间的过渡。主要写两件事:一是新旧交接,二是沽酒。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
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是: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心存幻想。
第三部分(发展,第6至第9段):到草料场
时间维度:到第六日
空间维度:牢城营点试厅——李小二家——天王堂——草料场——小店
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共写三件事:一是荒庙借宿,二是真相大白,三是奋起杀敌。这里,作者借陆谦等人之口,将陷害林冲的阴谋诡计和盘托出,林冲和读者心中的疑团顿时解开。至此,林冲已忍无可忍,于是手起刀落,奋勇杀敌。其中“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既表现了这个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挥刀杀人举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也充分揭露了高衙内、陆谦等人卑鄙狠毒和罪不容恕。
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的心情特点是: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第四部分(第10—12段):雪夜报仇
时间维度:天色黑了
空间维度:草料场——古庙
线索: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
主题:表现了林冲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关注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
随遇而安——怒火中烧——暂时忍耐——奋起反抗
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
李小二酒店—牢城营——草料场——山神庙
主人公命运的转折点
上司(高太尉)变仇敌+朋友(陆谦)变仇敌——报优雪恨
课文小结
情节结构
暗线:陆谦
遇旧
密谋
明线:林冲
实施陷害
落入陷阱
灭亡
杀贼
官逼
民反
茶酒店
草料场
山神庙
课文赏析
03
人物形象分析
方法1:根据人物的言行、心理、事迹、细节描写等来判断人物的形象特征——正面描写;
方法2:根据他人的评价来判断——侧面烘托;
方法3:重点关注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进而剖析其变化的原因。
林冲指着脸上道: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到此遇见。”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李小二说:“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筛选出刻画人物形象的重点语句,用四字短语精准全面地予以概括。
委曲求全
随遇而安
性急气盛
怒不可遏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签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间搜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刻七窍进出血来。
谨慎细致
稳妥周密
奋起反抗
报仇雪恨
首先,他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
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献“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而后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
林冲的形象特征
其次,他正直,善良,有侠肝义胆;同时又刚猛激烈,嫉恶如仇。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表现了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的方面。但是,当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充分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在山神庙林冲手刃仇敌时,一声怒吼,惊破敌胆,林冲威猛之中迸发出了他性格中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
最后,细心缜密也是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做事很细致;草厅被雪压塌后,他又“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细心探查;山神庙歼敌时,他“轻轻把石头援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出其不意,占据主动。这些都表现了他细心缜密的性格特点。
作者不是孤立地塑造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这样,不但写出了人物的阶级特点、个性特征,而且写出了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作者不是静止地塑造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作者把林冲这一人物置于与高伏为首的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自身思想中的矛盾这两种矛盾的交织中来刻画,鲜明地突出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作者不是笼统地表现人物性格,而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语言来表现。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步: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步:准确概括环境描写的要素和特点(氛围或背景);
第三步: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全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大雪下的正紧,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前往草料场交接】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通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便出篱爸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冒雪沾酒】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草料场大火】
筛选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紧扣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二字;
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均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
③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比如,那密布的形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物评价
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
——聂绀弩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金圣叹
伏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林冲在上梁山前,曾在朱贵的酒店中题诗一首,对自己有一番评价。
深入探究
04
1. 第一段,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你能说说理由吗?
①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说明林冲心地善良,行侠仗义。
②交代林冲被刺配沧州的原因,点明与高俅的仇怨,林冲被高俅陷害,仍以“高太尉”相称,并违心地说是自己触怒了他,说明林冲虽有怨意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虽感前路渺茫,但仍心存刑满释放重获新生的幻想。
③为下文李小二知恩图报和林冲报仇等情节做铺垫。
2. 从第二段描写来看,“官人”的哪些举止言谈引起了李小二的注意?这样写有何作用?
两个人不是一起进来,而是一前一后“闪”进来;
请人吃饭自己不出面,又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和为何事请人;
吃饭时自己烫酒,故意支开李小二。
这些描写显示出这两位不速之客的诡异、谨慎。暗示“官人”在密谋陷害林冲,推动情节的发展。另外,从李小二的角度去观察“官人”“走卒”等,更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吸引读者。
3. 林冲买刀、带刀、寻仇,说明了什么?林冲最后“自心下慢了”,又说明了什么?
① 这些连续的行为描写,表现出林冲欲手刃仇敌的激愤心情及其性格刚烈的一面,与上文李小二所言遥相呼应。这是他反抗思想的萌芽。
② “自心下慢了”说明林冲刚刚燃起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他还在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4.“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卷”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彤云”“朔风”“一天大雪”渲染了严冬时节的环境氛围,为故事高潮的出现勾画了一个气象森寒的背景,也照应了题目中的“风雪”二字。
“卷”字用得极好,写出了风雪之大,也为下文大雪压倒草厅做了铺垫,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5. 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 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同意。
用“紧”字写雪,以感觉来写视觉,渲染了风大雪猛的恶劣环境,也暗示贼人密谋加害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6. 最末一段又写到“石头”,这一物象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何作用?
第一次埋伏笔,第二次相照应。陆虞候等人进不了庙,只好站在外面看火说话,林冲才能听得一清二楚,生路绝了,幻想灭了,只能反抗复仇。第三次,“轻轻把石头掇开”,越是轻微谨慎,就越表现出林冲复仇的决心。
7. 双线索结构是小说常用的结构方式,请分析本文的双线索结构特点。
课文正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这是主线。
侧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的性格转变是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是以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这是副线。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
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8. 课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 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关于大石头靠门的细节描写。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陆虞候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他们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门外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人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9.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世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差异。试联系小说的情节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
①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高俅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的狠毒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从此处可以看出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② 心地善良,侠肝义胆。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时,还“常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外,还有心地过于善良的原因。
③ 刚猛激烈,疾恶如仇。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最后杀三个仇人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候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因此可看出林冲刚猛激烈,疾恶如仇。
④ 做事细心,考虑周到。 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由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个心细的人。
10. 本文题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不仅多次写“雪”,还多次写“火”,请赏析关于“火”的描写。
“火”的具体描写,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交割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的火炭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人在纵火。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明火顿时在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爆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一大篇文字之中,“火”推动情节发展,也推动林冲性格渐渐转变,以至于最后发生突变。
11. 林冲最后走上反抗的道路,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何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林冲本来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②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林冲性格的转变全在一个“逼”字上。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在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是必然的。
12. 本文在情节构思方面,匠心独运。试加以分析。
①双线并行,明暗交织。小说的情节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并行。明线是林冲遇李小二,带刀寻仇,赴草料场,读者观之如在目前;暗线是陆谦来到沧州贿赂管营、差拨,设计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隐迹藏形,暗流涌动。直到林冲在山神庙偷听,两条线索才自然而然地合二为一。
②惊险悬疑,引人入胜。作品起初不明写陆谦等人的密谋,只是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一点线索,引起人们的猜想和推测。中间叙述管营对林冲的抬举,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好奇。最后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语把阴谋全部揭穿。这样布局,波澜起伏,曲折离奇,既吸引读者,又增强艺术效果。
③结构谨严,前后照应。例如,关于火、武器、草屋、吃酒的描写,前面写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后面写草料场起火,才会使人相信是有人故意纵火而不致误解是火盆失火;前面写林冲买了解腕尖刀,去草料场又带了尖刀、拿了花枪,后面写报仇雪恨正是用这两件武器;前面写草屋崩坏摇动,后面写被大雪压倒;前面写老军借给林冲酒葫芦,介绍市井的所在,后面写林冲去市井沽酒,就显得自然、合理。
④巧合设计,高超自然。小说中多处巧合的情节,如林冲在沧州巧遇李小二,陆谦恰巧来李小二的茶酒店饮酒谈事,草料场的草屋恰巧被大雪压倒等,既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巧合情节的设计,自然合理,不见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讲故事”技巧。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