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0 14: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江南水乡绍兴的水、船、桥、人之间和谐的美,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感情。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展现文中描写的情境,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背景资料的引入,学生体会船、桥与当地的小朋友的生活存在什么关系。
2.通过朗读与分析,让学生了解绍兴的桥、船各有哪些特点。
3.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文中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展现文中描写的情境,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江南水乡绍兴的水、船、桥、人之间和谐的美,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感情。
重难点分析:
通过背景资料的引入、朗读与分析、提问与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文中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江南水乡绍兴的水、船、桥、人之间和谐的美,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查找水乡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回忆曾经学过的《水乡行》、《威尼斯小艇》、《水墨徽州》的有关水乡的课文,观看水乡图片,交流查找到的水乡资料,概括水乡的特点。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将对水乡的感受融入课题中,朗读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课题中的“啊”,读出水乡特有的魅力,初步感知绍兴的船和绍兴的桥。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熟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达到熟读正确、流利。(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每个段落分别向我们讲述了什么?2.教师检查初读情况。(1)教师指名读课文。(2)交流每段的段意。学生交流预设:文章通过童谣把我们带到了绍兴:绍兴特有的乌篷船的独特规矩,孩子眼中江南水乡的清新和明丽,船夫撑船技艺高超,让我们体会到了水乡孩子独有的生在水边、行在桥上的成长经历…… 三、精读文本,感受风情、童趣。1.默读思考:(1)“绍兴的船,绍兴的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从中体会或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到绍兴的乌篷船是 的。体会到绍兴的桥是 的。(2)学生根据中心话题,让学生边认真读文边勾画批注,整体把握全文。(3)全班交流感悟,并指导朗读。重点段落指导:段落:上了绍兴特有的乌篷船要脱鞋,再不许动,坐着可以,躺着也可以,就是不准晃动,这是规矩。理解:对于孩子来说坐船的规矩是苛刻的,可正因为这样的束缚,才让孩子不安分的心静下来,静静地欣赏、感受水乡的美,这份苛刻的“规矩”是一份涌动于心、流动于情的快乐。 段落:啊,水好清啊,风好香啊,船似乎是在镜面上滑过去,滑过去。篷顶上簌簌响的是什么?那是挂向水面的柳条。江面上片片粉红色的是什么?那是随水漂走的桃花瓣儿……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眼中江南水乡的清新与明丽,享受着水乡那份独有的灵动风情,体会着水乡孩子坐在乌篷船上尽情观赏美景的快乐。段落:如果你是在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上的路,上桥了,不要东张张西望望,慢慢走,不要跑;下桥了,不要左推推右搡搡,缓缓走,不要跳。这样,一座桥你平平安安过来了。等你走完了绍兴的五千座桥,你已经长到可以念三年级了。理解:同坐船的“规矩”相比,上下桥的“规矩”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一份长者略嫌“唠叨”的叮嘱,细细品味就会多一份感动,添一份温暖。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水乡孩子那份独有的生在水边、行在桥上的成长历程,那份特有的“规矩”所带来的于缓缓行走中体验慢慢成长的生活情趣。交流预设:绍兴的船是柔和的、是灵动的、是快乐的、是充满情趣的,是童年的伙伴,是水乡孩子的摇篮……绍兴的桥造型各异、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踩满了孩子成长的足迹,承载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忆……2.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主要写了绍兴小朋友在夏日黄昏时的活动。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字中的诗意、生活中的温馨,以及其中的活泼快乐。3.绍兴的桥、船和当地的小朋友的生活存在什么关系?出示课件4.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交流预设:拥有水乡孩子特有的“生在水边,行在桥上”的经历。 第二课时一、回味课文。能够随时欣赏如诗如画的水乡风情,晚上还能在桥头听故事。请用“绍兴的孩子真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谈谈你学完这节课后的感受。二、生字学习。茧:和“萤”两个字的字形比较相近,要注意进行比较后再练习。桨:也可以找形近字进行比较记忆,例如:“奖”“浆”等矩:是会意字,圆为规,方为矩,本意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引申为标准、法度。潺:这个字笔画较多,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将记忆方法全班交流。 通过回忆,课前查找与水乡有关的资料并进行阅读,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大意有整体的感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后谈理解、谈感受,即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朗读中还欣赏到了水乡的风情,感悟到了水乡孩子的童趣。 引导孩子边读边想,读出其中的美,悟出了其中的情。 让孩子把对水乡深刻的感受融入到句子里,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丰富了孩子的认识,也将孩子在课文中的感情延伸到极致,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水乡的魅力。 增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通过背诵,将文字内化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厚度。 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