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手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手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1: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2课《手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等描写手指的方法,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3.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运用哪种表达方法体现这些特点的。
2.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血有肉,长短不齐。
2.谈话切入新课:在生活中,有很多微不足道的事物,它们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们常常被我们忽视了。例如手指,它一直在为我们默默无闻地付出,陪伴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很少有人仔细的观察、研究过手指。但是丰子恺先生却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仔细观察、研究过手指,他写的这篇散文,既有趣又意味深长。
3.今天,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 22课:《手指》。看看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看待五指的。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丰子恺先生是怎样评价手指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组织全班交流:这就是丰子恺先生对手指的评价,请你读一读,看看能不能用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说出丰子恺先生的评价?预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点评:找的真准,看来你用心读书了。
3.那好,想不想认识这些手指朋友?请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画出关键句。(学生自学,并且做简单的批注。)
4.班内汇报交流;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 大拇指。短处:形状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指导学法;先找到关键句,再从关键句中找到关键词,就能很快找到手指的长处和短处了,用上这样的方法我们就能很快找到其他手指的长处和短处了。找完后,小组内讨论讨论。
(2) 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但是工作复杂、机敏。
(3) 中指:短处: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上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相貌堂皇。
(4) 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5.师: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上的表格,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我们又有目的的提取了信息,手指的长处和短处一目了然。老师有个疑问:课文如果用这样列表格的方法来介绍五指,你感觉怎么样?
预设:没有趣味,吸引力不够。
总结过渡:看来,丰子恺先生的这篇文章很特别,很有吸引力,接下来,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
三、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一)大拇指
1.丰子恺先生推出的第一根手指是大拇指,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大拇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做批注。
2.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及时表扬学生读书有收获。)
预设 1:形状算不上美。
预设 2:最肯吃苦。
3. 重点研读:最肯吃苦。
(1)看来同学们对大拇指的吃苦耐劳印象深刻,从哪儿看出来呢?
预设并课件出示: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2)数一数大指姆做了几件事情?你感觉到?
(3)出示语段: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读着这些动词(红色字部分),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最肯吃苦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引导学生一边体会,一边有感情朗读。
(4)课件出示;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读着这些词(红色字部分),你又有什么体会?预设:默默无闻,努力做事。指名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这一部分,全班评价。
(5)课件出示;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读着这些反复出现的词(红色字部分),你又有什么体会?预设:默默无闻,什么事都愿意付出。带着自己的体会指名读一读,注意读流利、有感情。
(6)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的?(预设:拟人、排比)
(7)遇到讨巧的事肯吃苦的大拇指又是怎么做的?指导一边体会大拇指的不图名利,一边读。读着读着,我们感觉丰子恺先生分明不是在写手指,而是在写人。生活中,有没有像大拇指这样的人?你想到了哪些人?提示:从自己的家庭中,社会生活中寻找像大拇指这样的人。
(8)师总结;你看,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进了大拇指的,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排比的等手法,这样的语言给你什么感觉?预设:风趣幽默,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句话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言,同时也是第八单元导语,我们一起读一读(整合单元目标要求)。
(9)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再读一读,学习这种智慧。配乐齐读第二段。
(二)食指
1.食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1:姿态不窈窕,外形不美。
预设 2;工作复杂、机敏。
2.重点研读:工作复杂、机敏。
(1)从哪儿看出来工作复杂、机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a.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b. 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师: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勤奋努力、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灵活等。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2)由食指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3)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
(三)中指
1. 中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地位最优、相貌堂皇、干活不出力。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什么是堂皇、扶衬、养尊处优?
3. 相机出示有关周仓、关平的资料。
4. 重点研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引导体会拟人手法的巧妙,语言的幽默风趣。指名读,引导读出中指的地位最优、高傲。
5.讨论:中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6.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无名指和小指
1.无名指和小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2.从哪儿看出?指名读相关句子。
3、相机出示兰花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做做看看,体会姿态的优美。
4. 指导有感情齐读。
四、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过渡语:我发现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你们读书真投入,读得真有味道。
1.接下来,我们给五根手指颁奖,你认为以下奖项应该颁给哪根手指,还要说出颁奖理由。预设:吃苦耐劳奖颁给大拇指、最佳颜值奖颁给无名指和小指、最能干奖颁给食指、表里不一奖颁给中指。
2.分析原因:为什么?
3.师:作者通过介绍五指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呢?哪一段告诉了我们?预设:最后一自然段。
4、师:读最后一段,说出你的理解。明确: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5.师:让我们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学生五根手指拿笔写字,每次放开一根手指,直到最后剩一根手指,让学生谈感受:五根手指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6.带着感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先看相声《五官争功》,再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语言提示:幽默风趣,修辞提示:拟人
2.课下多阅读丰子恺先生随笔。
3.最后有几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有关团结的名言)配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