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2021·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立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2.(2021·四川平昌·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 D.互惠互利原则
3.(2021·四川青川·八年级期末)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这些原则是指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独立自主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原则
4.(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抗美援朝③万隆会议④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八年级期末)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一带一路”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6.(2021·四川龙马潭·八年级期末)下图是 1949-2009 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有三次建交高峰,其中新中国出现第一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苏建交的带动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7.(2021·四川青川·八年级期末)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常被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1955年成功运用该思想的典型范例是( )
A.中苏建交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8.(2021·四川东坡·八年级期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机敏”指的是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开展全方位外交
9.(2021·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学习历史要学会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周恩来于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新中国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D.“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10.(2021·四川雅安·八年级期末)在民族危机时刻,他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外交危机时刻,他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是
A.彭德怀 B.朱德 C.毛泽东 D.周恩来
11.(2021·四川南江·八年级期末)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一国两制”构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2.(2021·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两个凡是 B.合作共赢 C.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详解】
依据“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的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C正确;“一个中国”的原则是针对中国统一问题而提出,A排除;独立自主的原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方针的基本原则,B排除;1955年周恩来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排除。故选C。
4.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①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行为,②错误,ABD排除;故选C。
5.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智慧、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外交形势异常复杂,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巨力和平事业的发展,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C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在1955年, “一带一路”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十八大以后才提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A
【详解】
根据材料 “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一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依据图示新中国出现第一次建交高峰的时间是在1949年。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1949年10月3号,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新中国出现第一次建交高峰。A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1953年,排除B;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的,对应第二次建交高峰,排除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D。故选A。
7.C
【详解】
据材料“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常被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其成功运用的典范,C正确;中苏建交是因为二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同,而未体现不同。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的是“和”,而未涉及“异”,B错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特殊的国际环境影响的产物,它既不属于“和”,也未涉及“异”,D错误。
8.A
【详解】
依据“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和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A正确;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排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即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排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D排除。故选A。
9.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作用和影响的评价或表述,“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这是对“求同存异”方针作用的表述,故D正确;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ABC属于历史事实,故错误。综上故选D。
10.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周恩来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1.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D项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港澳台问题,A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B排除;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不是万隆会议的内容,C排除。故选择D。
12.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正确;文化大革命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发表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A排除;合作共赢不是亚非会议上提出的,B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排除;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