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2021·四川邛崃·八年级期末)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天宫一号 C.嫦娥一号 D.天问一号
2.(2021·四川龙马潭·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乔冠华 D.孔繁森
3.(2021·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下列科技成就中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4.(2021·四川青川·八年级期末)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以下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原子弹研制成功与科学家贡献密切相关 B.我国政府和领导重视原子弹研制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增强
5.(2021·四川东坡·八年级期末)邓稼先生前,由于功勋卓著,得到过许多大奖。为此,许多人问过他搞两弹得到多少奖金,邓稼先对此总是笑面不答。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并住院治疗。杨振宁到医院看望他,杨振宁也提到了奖金的事情。……邓稼先回答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从材料中我们能领情到的他的精神是( )
A.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B.无私奉献,艰苦创业
C.同仇敌气,抗击侵略 D.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6.(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 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7.(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它对中国突破空间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射成功后,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它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这里的“它”是指( )
A.原子弹 B.氢弹 C.导弹 D.东方红一号卫星
8.(2021·四川甘孜·八年级期末)“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9.(2021·四川平昌·八年级期末)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艘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亚洲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10.(2021·四川南江·八年级期末)2020年5月8号下午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回顾历史,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地面 D.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1.(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八年级期末)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
A.某同学课堂笔记 B.记录片《袁隆平》
C.《袁隆平的故事》 D.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12.(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八年级期末)有人曾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人民公社会化;籼型杂交水稻
C.农业生产合社;太空水稻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太空水稻
13.(2021·四川平昌·八年级期末)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项难题,这对于粮食产量提出了高要求,而杂交水稻的出现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对杂交水稻的出现贡献最大的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钱三强
14.(2021·四川邛崃·八年级期末)中国的一位科学家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专注田畴,播散智慧,收获富足。他是( )
A.钱三强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
15.(2021·四川南江·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22日,一位伟人与世长辞,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杨利伟 D.袁隆平
16.(2021·四川龙马潭·八年级期末)袁隆平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因为他( )
A.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创立地质力学
C.实现太空行走 D.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17.(2021·四川仁寿·八年级期末)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写到:“他的团队与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致力于解决粮食安全以及营养不良的问题”“他的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文中的他是( )
A.邓小平 B.杨利伟 C.袁隆平 D.屠呦呦
18.(2021·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体现这种精神的农业战线楷模是
A.黄继光 B.袁隆平 C.焦裕禄 D.杨利伟
19.(2021·四川内江·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湖南长沙逝世。这位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杨利伟 C.屠呦呦 D.钱学森
20.(2021·四川甘孜·八年级期末)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华罗庚
21.(2021·四川龙马潭·八年级期末)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中国的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这个科研团队的带头人是药学家( )
A.屠呦呦 B.莫言 C.翟志刚 D.杨利伟
22.(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20世纪70年代,她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此,201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里的“她”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莫言
二、综合题
23.(2021·四川雅安·八年级期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
(1)材料一中的“这一成就”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成就”的意义。
(2)上图中人物是谁?他的重大发明是什么?他的发明有何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成就取得的原因。
24.(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学校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悟对联意蕴,读人物春秋,品中国脊梁”,主委会列出三副对联,请你根据对联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副:上联:以血肉之躯堵枪口,引战友前进;下联:凭钢铁意志隐火中,护部队潜伏。
第二副:上联:兰考焦桐,书记常怀留绿荫;下联:大庆荒原,铁人永驻缚油龙。
第三副:上联:躬耕田畴,九旬驾鹤,稻粱满仓养中华百姓;下联:隐身荒漠,花甲陨落,蘑菇云腾护神州疆土。
——均整理自网络
(1)请写出三副对联分别歌颂的六个历史人物。
(2)第一副对联当中涉及的英雄人物所属群体出国作战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异国他乡取得的胜利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历史人物都是时代英模,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时代精神?
25.(2021·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指出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园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勃兰特、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举出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目的。
材料三
(3)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26.(2021·四川青川·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
材料一:蘑菇云起,让国人远离核威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一粒种子让人们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三:医药创新,让人们远离疼痛。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了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3)材料三中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三、论述题
27.(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综合题:李明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百年辉煌,党史宣传”的展板,向全校师生及社区群众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的辉煌的足迹。这是李明老师计划展示的部分内容: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1972年 ①,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底 ②召开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7年 香港回归
2021年 神舟十二号飞船升空,航天员在“天问”空间站留驻三个月
(1)上表中①②分别指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假如你是李明老师的学生,请你从上表中提取一件或两件大事(中共八大除外),拟定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作为展板内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恰当,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提示:可以从事件的背景、时间、经过或历程、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字数120字左右)。
示例:标题:中共八大的召开。
正文: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由于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八大的决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了严重的挫折。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第一个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时发射,A项正确;天宫一号、嫦娥一号、天问一号都不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A
【详解】
依据题干“两弹一星勋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人造卫星。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A选项符合题意;王进喜为中国石油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铁人”,B项不符合题意;乔冠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部长,C选项不符合题意;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也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的先河,故选A;BCD是航天飞船,不是人造卫星,排除。
4.C
【详解】
根据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乂。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实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些成就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掌握,直接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使我国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故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所体现的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影响,没体现科学家贡献、政府和领导重视,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我国国防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实力的增强,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B
【详解】
根据材料“杨振宁也提到了奖金的事情。……邓稼先回答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结合所学可知,邓稼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不求物质奖励,体现了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对国际的救助,故A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反抗侵略,故C不符合题意;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精神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D
【详解】
依据题干“航天技术领域、上世纪70年代”等关键词可知题干内容是太空航天技术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D正确;ABC三项都没有进入太空领域,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
7.D
【详解】
根据“突破空间技术”、“宇宙的开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生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步。D正确;原子弹、氢弹、导弹都属于核武器,不属于空间技术,ABC错误。综上故选D。
8.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世界并不太平。面对捍卫共和国安全的挑战,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心创建中国的战略核力量。“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所以这艘飞船是神舟五号,C项正确;东方红一号、亚洲一号与神舟七号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C项正确;嫦娥三号是登月探测器,不是载人航天技术,排除A项;神州一号飞船没有载人,排除B项;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地球卫星,与载人航天技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袁隆平的手稿,是对当时事实的记录,遗留下来就是第一手资料,D项正确;同学课堂笔记、 记录片《袁隆平》、 《袁隆平的故事》均经过了人们的主观加工,是第二手资料,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2.A
【详解】
根据“邓小平的好政策,……袁隆平的好种子”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好政策指的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好种子指的是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不是邓小平的好政策,排除BC项;太空水稻不是袁隆平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果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粮食产量的问题,故C项正确;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A项; 钱学森、钱三强对我国的航天事业等做出巨大贡献,排除B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的创新,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钱三强、钱学森、屠呦呦均与水稻技术的研究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学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性温饱问题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正确;钱学森、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排除AB项;杨利伟是我国著名航天员,20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杨利伟送入太空,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符合题意;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B项不合题意;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C项不合题意;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D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7.C
【详解】
依据“他的团队与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致力于解决粮食安全以及营养不良的问题”“他的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可知他是袁隆平,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学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贡献,C正确;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A排除;杨利伟是我国著名航天员,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杨利伟送入太空,B排除;屠呦呦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因研制青蒿素治疗疟疾而获得诺贝尔奖,D排除。故选C。
18.B
【分析】
【详解】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是农业战线上的楷模,故选B;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现的战斗英雄,排除A;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原县委书记,是干部楷模,排除C;杨利伟2003年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排除D。
【点睛】
1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故A正确;杨利伟是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故B错误;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C错误;钱学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故D错误。综上故选A。
2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故B符合题意;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故A不符合题意;钱学森为研究“两弹一星”作出重要贡献,故C不符合题意;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A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的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故选项A符合题意;莫言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担任飞船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此,201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A正确;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故B错误;钱学森是火箭之父,故排除C项;莫言是文学家,故排除D项。故选A。
23.(1)成就: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影响: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袁隆平发明: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意义:为解决我国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贡献。
(3)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科学工作者的努力。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64年10月16日,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一成就”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依据所学可知,图片中的人物是袁隆平;他的重大发明是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科学工作者的努力。
24.(1)第一副:上联黄继光,下联邱少云;第二副对联:上联焦裕禄,下联王进喜;第三副:上联袁隆平,下联邓稼先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以下表述也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世界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3)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排除万难,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等。
【详解】
(1)依据“以血肉之躯堵枪口,引战友前进”可知歌颂的历史人物是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依据“凭钢铁意志隐火中,护部队潜伏。”可知歌颂的历史人物是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故第一副对联:上联黄继光,下联邱少云;依据“兰考焦桐,书记常怀留绿荫”可知歌颂的是焦裕禄。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依据“大庆荒原,铁人永驻缚油龙。”可知歌颂的是王进喜。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他带领石油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以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故第二副对联:上联焦裕禄,下联王进喜;依据“稻粱满仓养中华百姓”可知歌颂的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依据“隐身荒漠,花甲陨落,蘑菇云腾护神州疆土。”可知歌颂的是邓稼先。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故第三副对联:上联袁隆平,下联邓稼先。
(2)第一副对联当中涉及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和邱少云所属群体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在黄继光、邱少云身上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在焦裕禄、王进喜体现的是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邓稼先、袁隆平身上体现的是排除万难,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等。这些时代英模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25.(1)抗美援朝战争。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成就:两弹一星。目的:为了打破美苏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3)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分析】
【详解】
(1)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进行回答。
(2)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两弹一星。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为了打破美苏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3)作用:根据“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得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根据“举办APEC地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得出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点睛】
26.(1)原因: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意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
(2)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3)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可得出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包括核弹(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等角度作答。
(2)根据材料“一粒种子让人们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及所学知识可知,“此翁”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7.(1)①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或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在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在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共十四大: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首先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目的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该构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在解决港澳问题上获得成功实践。其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其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2021年神舟十二号飞船升空,三个航天员将在“天问”号空间站留驻三个月。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①填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或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故②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依据表中事件(中共八大除外)提取一件或两件大事,拟定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可。可以选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拟定标题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部分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地点、会议内容、会议意义进行阐述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