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3-15 10: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2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二部分内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在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对表格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化。教材内容篇幅比较简单,应用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组成的一个案例,对于数据图表类型的选择及应用有简单的设问。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并已经体验到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在反映事物本质特性方面的作用和魅力,所以对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充满着较强的兴趣和欲望。另外,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已有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情趣方面都具备学习本课的基础和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excel图表制作的具体步骤;能对所给数据表添加图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由不同的数据分布生成不同类型的图形,以达到科学地分析不同种类信息的需求,从而能够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素养;体会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常见图表类型的认识
教学难点: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图表数据分析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相关数据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取创设情境,视频引入的新颖教学方法。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经过截取的视频mv片段。优美动听的音乐,高清流畅的视频,充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提出三个问题,并用表格和图表两种形式呈现青藏铁路沿线海拔数据,自然巧妙地引出了课题。
(2)采取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能力和提高素养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采取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方式,切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以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自主尝试、查看操作步骤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主动探究。
(4)采取小组协作、综合实践的教学策略。教学中采取学生互助演示、组内思考讨论、教师指导交流、学生分组实践展示交流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同伴协助、学会表情达意。
(5)采取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联系,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所选案例典型经典,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及民生问题,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深层次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mv视频片段。提问:①视频里的歌曲名字是什么?②“天路“指的是哪条铁路?③同学们想不想去西藏旅游? 大家假期或以后都有机会去的,在去之前我们需要对西藏做个考察,调查分析一些数据,这样会对我们的旅游提供很大帮助。3、对比展示:青藏铁路沿线各个地点的海拔高度的表格数据和统计图表。提问:①哪个地点海拔最高?哪个地点海拔最低?②用图表形式来呈现数据信息有何特点?(直观形象、增强数据可读性、便于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图表的x轴,y轴和数据。4、教师总结:图表比表格更能直观地表达问题,将表格数据图形化,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欣赏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观察表格数据和图表,比较得出最高海拔地点和最低海拔地点。思考和分析问题。对比感受表格数据图形化的特点。 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自然导向本节课的目标任务。
教材案例分 析 既然图表比表格更直观形象,那么怎样将excel表格转化为图表呢?步骤:选定表格的数据区域 -> 插入图表 -> 应用“图表向导”工具(配合播放课件)教师演示将“青藏铁路沿线各个地点的海拔高度”的表格数据转化为柱形图的步骤,强调数据区域的选择应包括x轴标题和y轴标题,提示学生添加数据标志中的值。教师演示过程中注意突破本节的难点:①数据区域的选择,尤其是不连续区域的选择;②图表“数据系列格式”菜单的介绍,重点介绍“图案”及“数据标志”菜单的设置;③图表“坐标轴格式”菜单的使用,重点介绍“字体”及“对齐”子菜单项的设置。西藏海拔高,对游客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旅途中的食物要丰富足量,营养要充分均衡。不同食物营养成分组成不同,可以用excel图表来呈现。但是图表有几十种,常见的图表有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三种,图表类型选择的有一定学问。①用柱形图表达某人一餐摄入的各种食物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合适?为什么?②用饼图表达某人一餐摄入的各种食物所含蛋白质的比例比例是否合适?为什么?③用折线图表达营养成分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是否合适?为什么?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进行思考阅读教材,读图并进行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讲授演示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自主探究,掌握图表的作用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探究任务一:图表类型的合理选择】加工和分析任务一:”走进西藏.xls”文件中包含三张工作表:“西藏民俗节日”表、“拉萨平均每月气温”表、“拉萨各月平均降水量”表。要求:①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将三张工作表分别转换成合适的图表,每组最低要求是完成一张。②各组讨论所选择图表类型的理由。③结合图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什么时候去西藏旅游最适合。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选择图表类型,并动手制作图表。阐述所选图表类型的理由。分析图表,总结图表规律。 巩固强化新知,巧妙突破难点。
及时指导和点评(数据源的选择、操作习惯等,指导学生练习时参看“学生帮助系统.ppt”文件和学案文本) 请学生上台作互助演示。 学会比较分析问题。
1、提问:能从图表中获取到哪些信息?五月至七月节日较多;六月至八月气温适中;六月至九月降水量占全年的90%。 综合结论:高原的夏季无论从气温、湿度、空气含氧量,以及民族节日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明显优于其它季节,所以夏季是进入西藏的最好季节。2、提问:柱形图、折线图、饼形图三种基本图形,分别的适用情况? 柱形图表: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线形图表(折线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的变化趋势。饼形图表(扇形图):适用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 思考问题、对比分析数据信息内涵。总结归纳:选用恰当的图表才能更好地来表现数据信息。讨论分析,尝试做出研究报告。 学会制作统计图表及分析数据信息,做出科学决策。教师提示示范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为之后的任务做铺垫。
总结 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梳理回顾知识点 归纳整理信息
分组活动,综合实 践 【探究任务二:对相关数据图形化,作出研究分析报告】1、提供数据,布置任务:第一组:历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第二组:某市旅游最需改进的环节调查统计表(%)第三组:上网对学生的影响2、提出要求:第一组:“历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图表1.中国金牌数整体呈什么趋势?你认为这个规律背后有什么原因?2.作为一名中学生,看到祖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二组:“某城市旅游需要改进的环节比例”图表 问题:假设你是该市旅游局局长,你认为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促进旅游业整体发展?第三组:“上网对学生影响”图表1.从该图表当中你能看出上网对中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2.中学生该如何正确上网?3、作品展示及点评 进行组内讨论。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提供的数据,选用恰当图表呈现表格数据。推荐展示作品,安排发言人阐述观点,表述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助、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图表数据,突破难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