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课件3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4: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活动策划
姜夔
800多年前,一位21岁的词人,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自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聊以为叹。他是谁 独创词牌是?
南宋的姜夔
扬州慢
导入课文
1. 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
2.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人的情感,把握词的意境。
3. 学习对比的写法,赏析虚实相间、用典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了解小序的作用
很多诗词作品前面都会附有简短的序言,或述背景,或说缘由,或点题旨,或传感情。一则说明写作的缘由,二则与正文相映成趣。据此分析《扬州慢》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了解作者及背景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风格,
2.了解姜夔对词发展的贡献,
3.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
任务清单
01
02
了解作者及背景
01
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作者简介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背景介绍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
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背景介绍
疏通字词
夜雪初霁 ( jì ) 黍(shǔ)离之悲
荠( jì )麦青青 豆蔻(kòu)词工
读准字音
了解小序的作用
02
很多诗词作品前面都会附有简短的序言,或述背景,或说缘由,或点题旨,或传感情。一则说明写作的缘由,二则与正文相映成趣。据此分析《扬州慢》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主要交代了写作这首词的时间、地点——丙申、维扬,当时的情景——四顾萧条,诗人的心境——怆然、感慨,词的主题——黍离之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已作谱,自己填词。
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自度曲
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
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自度曲
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自度曲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慢词
《诗经 王风》节选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这首诗主要写周朝的大夫行役至旧都,过访故宗庙宫室时,见到的一片庄稼,当年的繁盛奢华不见了,不胜感慨,哀婉悲伤地表达故国之思。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黍离之悲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03
诵读课文,用“/”划分朗读节奏,并用“ ”标出这首诗的韵脚。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竹西佳处
昔日→名都
(虚写)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昔盛今衰的感伤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实写)
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清角吹寒
今日→空城
上片
下片
淮左名都
昔日→名都
(虚写)
(实写)
今日→空城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萧条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萧条
黍离之悲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扬州慢
1.《扬州慢》一词中描写到的扬州景象是什么样子的 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提示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所见的景象——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走在过去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的野生麦子。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城美景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了。日落黄昏,清越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
词的下阕,写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凄冷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2.《扬州慢》的词眼是什么 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空”字是词眼。上阕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下阕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些句子都密切地照应“空”字。词人通过这个“空”字和这些句子写出了金人南侵给扬州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抒发了词人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表达了对金人的谴责和对扬州人民的同情。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3.请赏析《扬州慢》上阕中的“寒”和下阕中的“冷”。
提示 “清角吹寒”四字,“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
“冷月无声”,让触觉感受“冷”与让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4.反复使用对比手法,是《扬州慢》的艺术特色之一,请对此试作分析。
提示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扬州慢》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景象。
下阕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5.在《扬州慢》中,词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
提示 《扬州慢》的虚景是昔日的扬州,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眼前的扬州,“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6.用典是古典诗歌常用手法之一,分为事典与语典。所谓语典,就是化用前人诗句。下面是本词所化用的杜牧诗句。
①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一)]
②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默写出《扬州慢》中与杜牧诗句相关的句子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6.用典是古典诗歌常用手法之一,分为事典与语典。所谓语典,就是化用前人诗句。下面是本词所化用的杜牧诗句。
①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一)]
②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探究内容情感技巧
作者为什么要化用这么多杜牧的诗?请说说你的理由。
杜牧的诗代表了昔日扬州城的繁华,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把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清幽冷寂相融,今昔对比,催人泪下。且杜牧语言的微妙精当与姜夔清雅空灵的词风相应。
(1)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2)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也有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的句子,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2)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3)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默写检测
姜夔名句
1.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绛唇》
2.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
4.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5.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6.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
7.今何许,凭阑怀古,残留参差舞。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8.二十四桥仍在,荡心波,冷月无声 ----《扬州慢》
素材积累
拓展练习
04
依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提示 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之夜,游人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片段写作
江梅引①
[宋]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诗歌鉴赏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无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答案】A
【解析】“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短引”指序文。
诗歌鉴赏
江梅引①
[宋]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②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
诗歌鉴赏
江梅引①
[宋]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扬州慢
一个人,一首词,一座城,一个时代
活动策划
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