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6 10: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课前回顾
中世纪时期的西欧: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P17)
政治:王权的加强;统一民
族国家逐渐形成;
经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
自治的兴起;
思想:大学的兴起,思想自由;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衰落;政治分裂;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极一时;
思想:基督教会统治一切, 强调禁欲苦行;
2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1517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1、概念:
14世纪--17世纪初;
起源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英、法、德意志等地;
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达到反对封建神学,宣扬资产阶级新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被称作“文艺复兴”)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什么叫文艺复兴?其核心思想和实质是什么?
时间:
地点:
含义:
实质:
5
2.背景:
①经济(根本):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政治:天主教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③文化:中世纪西欧文化传承与发展;
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④人才:意大利文人是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3.核心内容: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大利 14C 文学三杰 但丁 《神 曲》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
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15C 美术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
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欧洲 15C 后期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
理想和道德观念。
4.成就:
6
拉斐尔《圣母》
中世纪《圣母子》
凸显母性的光辉,鲜活的人生,明快的颜色
眼神呆板,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感受不到母爱
5.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2.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促进了思想解放。
3.人们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1.16 世纪以来,“文艺复兴”一词得以创生。其内涵本质是
A.古代文化的复苏 B.古典艺术的光大
C.新兴文化的发生 D.阿拉伯文化的扩张
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B.建立政党宣传政治主张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3.如图是 1490 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二、宗教改革
16--17世纪
兴起于德意志,后来扩展到瑞士、英国等国家;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社会改革运动
1、概念:
时间:
地点:
性质:
天主教教皇
我和天主教会才能决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的灵魂得救了;
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资产阶级
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
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
各国国王
王权应高于教权;
建立民族国家,本民族事务教皇无权干涉;
政教冲突
2.导火索: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
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序幕:
教皇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1)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因信称义
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4.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宗教改革的扩展
天主教
16世纪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瑞士 加尔文教
英国 国教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
影响:
(1)思想: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2)经济: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4
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5.1517 年,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推动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挑战教皇的权威
C.宣扬《圣经》至上 D.否定基督教信仰
6.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
4.以对人的歌颂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思潮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03
近代学科的兴起
Reformation
随着文艺复兴跟宗教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文主义倡导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三、冲破神学束缚的科学革命(16-17C)
理性化
思维方式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的“地心说”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经典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1、成就:
天文学
力学
其他
探索自然规律
思想解放
社会进步
2、影响
四、启蒙运动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起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扩展到欧美其它国家
含义:指17--18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精神内核(指导思想):理性主义(相信科学、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概念:
伏尔泰
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人人应享有自然权利。
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
孟德斯鸠
如果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
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处处带着枷锁。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3、影响:(P48)
思想解放
社会转型
精神财富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把人从神学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
(16世纪)
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科学革命
(16-17世纪)
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反对封建主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