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形图(地形图)(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形和地形图(地形图)(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12-29 18:1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锦城四中第五届希望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导学案(参评版)
编写人_王小娟__ 学校_锦城四中_____科目_ 科学 _日期___2012-12-14_________
课题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
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反映的地面起伏状况;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
【学习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反映的地面起伏状况
【导学过程】
一、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知识准备:
1、学生活动:将三个大小不相同的硬币从小到大堆成一座“山”;然后俯视,将看到“山”画下来:
2.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3.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4.等高线是指将 的各点连成的线。
5、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
二、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过程并总结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1、用橡皮泥制作山地模型并绘制等高线地形体
(1)四人一组用橡皮泥制作最简单的山地模型(要有陡坡和缓坡)。
(2)以1厘米的等高距在模型上用牙签画上等高线。
(3)采用俯视的方法,将看到的等高线画下来:
2、通过这个过程总结等高线的特点:
(1)根据绘制的过程写出等高线的特点:

3、根据动画演示总结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记忆后默写):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该内容在社会上早就学过,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是重难点,因此我选择该内容为学习目标。
弄清楚海拔,相对高度,为学生进行下面的探究活动进行理论指导。
由感性认识入手,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最简单的山体模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自己在模型上画等高线,为理解等高线特点做好铺垫。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建构知识体系。
通过动画演示,形象生动,简洁明了,为理解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降低了难度。
E、峭壁(陡崖):
F、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
等高线地形图就是指用等高线表示地面 的地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指出A.B.C.D.E各点所在的地形类型名称.
2、从A坡到乙山顶和从F坡到乙山顶,哪条线路更容易?
3、甲乙两山顶相对高度约为多少米?
四、将等高线地形图转化为山地模型(捏一捏)
1、用橡皮泥,将下面这幅等高线地形图捏成山体模型:基础-挑战


五、活学活用
1、
请你对该地进行旅游开发并说出理由:
在图中为开发攀岩运动的场所选: 理由:
在图中A、C、D选址作为驴友观日出的露营地 理由:
2、

(1)图中为某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现需要在图中A、B、C、D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选择一个最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为了方便甲乙两地交流,需要选址修建一条公路,有①、②两个方案,请你经过思考后决定最佳方案。
课后练习
1、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
A.鞍部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2、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绘制平面图 B.绘制等高线图
C.绘制政区图 D.绘制旅游图

3.上图是某地形等高线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位置地形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知C点的海拔是______, 与最高峰的海拔相差______。
4.写出下列图各表示什么地形:
C为
D为 A为 B为
设计意图
学生们用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体现学有所用。
增加了学习的有趣性,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并让学生体会到,等高线地形图确实能够表示地形的起伏。(因为学生都能根据图得到模型)
应用理论知识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现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的。
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的重点知识,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