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入学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101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入学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5 20: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I卷、Ⅱ卷两部分,共19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1. 文物研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青铜器皿除锈 B. 缺损玉器补配 C. 变形金属复原 D. 丝绸残片剥离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蔗糖、纤维素都是糖类物质,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B. 天然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高,常温下呈液态
C. 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D. 淀粉水解液加足量碱后,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3. 下列图示或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O B. —NH2的电子式:
C. 基态K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
D. 基态24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4.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CaSO4(s)+CO32-CaCO3(s)+SO42-
B.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3Cl2+I-+3H2O=6Cl-+IO3-+6H+
C. 铝粉和氧化铁组成的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2Al+Fe2O3Al2O3+2Fe
D. 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敞口放置变成白色: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5. 实验发现,向H2O2溶液中加入Br2可以加快其分解速率。有人提出反应机理可能有2步,第1步反应为:H2O2+Br2=2H++O2↑+2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B. 在第1步反应中,每生成0.1 mol O2,转移0.4mol电子
C. 机理中第2步反应为:2H++H2O2+2Br-=2H2O+Br2
D. 若在加入Br2的H2O2溶液中检出Br-,则说明第1步反应发生了
6. 已知:4CO(g)+2NO2(g)4CO2(g)+N2(g) △H=-1200 kJ mol-1。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下表中甲、乙两种方式进行投料,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甲中CO的转化率为5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乙
0.2 mol NO2 0.1 mol NO2
0.4 mol CO 0.2 mol CO
A. 放热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
C. 达平衡时,NO2的浓度:甲>乙
D. 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甲<乙
7. 根据下图实验所得推论不合理的是
已知:苯酚的熔点为43℃
A. 试管a中钠沉在底部,说明密度:甲苯<钠
B. 试管b、c中生成的气体均有H2
C. 苯酚中羟基的活性比乙醇中羟基的活性强
D. 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的C—H键易断裂
8.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流程图如下: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SO2(g)+I2(g)+2H2O(1)=2HI(aq)+H2SO4(aq) △H1=-213 kJ mol-1
反应Ⅱ:H2SO4(aq)=SO2(g)+H2O(1)+O2(g) △H2=+327kJ mol-1
反应Ⅲ:2HI(aq)=H2(g)+I2(g) △H3=+172 kJ 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实现了化学能到太阳能的转化
B. SO2和I2在反应过程中是中间产物
C. 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和△H
D.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1)=2H2(g)+O2(g) △H=+572 kJ mol-1
9. 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NO3-)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r的表面发生反应:H2+N2ON2+H2O
B. 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H2-2e-=2H+
C. 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也能消除含氮污染物
D. 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10. 尿素()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类似苯酚和甲醛的反应得到线型脲醛树脂,再通过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片段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链延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形成线型结构的过程发生了缩聚反应
B. 网状脲醛树脂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发生降解
C. 线型脲醛树脂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D. 线型脲醛树脂能通过甲醛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11. 工业上应用两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方铅矿(主要成分PbS、FeS2),制备PbSO4和Mn3O4,转化流程如下。
已知:PbCl2微溶于水,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PbCl2+2C1-PbCl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中可使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和NaCl的混合溶液
B. Ⅱ中生成的沉淀Y是Fe(OH)2
C. IV中试剂X可能作氧化剂
D. V中发生反应:Pb2++SO42-=PbSO4
12. 常温下,将NH3通入50mL NH4Cl溶液中至pH=10,再向其中滴加1 mol/L盐酸。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c(OH-)=1×10-4 mol/L
B. b点溶液中,c(NH)>c(Cl-)
C. c点时,加入的n(HCl)小于通入的n(NH3)
D. a→b,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13.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水系可逆Zn—CO2电池,将两组阴离子、阳离子复合膜反向放置分隔两室电解液,充电、放电时,复合膜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膜是阳离子膜,b膜是阴离子膜
B.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42-
C. 充电时,CO2在多孔Pd纳米片表面转化为甲酸
D. 外电路中每通过1 mol电子,复合膜层间有1 mol H2O解离
14. 某小组同学探究SO2与Fe3+盐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Fe3++HSO3-Fe(HSO3)2+(红棕色)
实验 ① ② ③
操作
现象 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h后,溶液变为浅黄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h后,溶液几乎无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h后,溶液变为黄色(比①深),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产生红棕色物质的反应速率快于SO2与Fe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B. ①与②对照,说明阴离子种类对SO2与Fe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C. 5h后③比①黄色更深不能证明是浓度的增大减慢了SO2与Fe3+反应的速率
D. Fe(NO3)3溶液中加入1滴浓硝酸后变为无色,说明浓硝酸具有漂白性
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15. (10分)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相关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元素 H B N F Cl Br I
电负性 2.1 2.0 3.0 4.0 3.0 2.8 2.5
(1)上述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_________区。
(2)卤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有相似性和递变性,H-O-X(X代表Cl、Br、I)的酸性随着X的原子序数递增逐渐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卤化钠(NaX)和四卤化钛(TiX4)的熔点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NaX均为离子晶体
B. 随X半径的增大,NaX的离子键减弱,熔点逐渐降低
C. TiF4的熔点反常升高是由于氢键的作用
D. TiCl4、TiBr4、TiI4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4)化学工业科学家侯德榜利用下列反应最终制得了高质量的纯碱。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①1体积水可溶解1体积CO2,1体积水可溶解约700体积NH3。NH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是_______,反应时,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_________。
②NaHCO3分解得Na2CO3,CO32-空间结构为_________。
(5)NF3的结构与NH3类似,但是性质差异较大。
NH3具有碱性(可与H+结合)而NF3没有碱性,原因是_________。
(6)离子液体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较低的熔点以及对多种物质有良好的溶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分离提纯以及电化学研究中。下图为某一离子液体的结构。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离子液体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B. 该结构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C. 该结构中C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3种
D. 中存在配位键,B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
16.(12分)镍镉电池是应用广泛的二次电池,其总反应为:
Cd+2NiOOH+2H2O2Ni(OH)2+Cd(OH)2
制造密封式镍镉电池的部分工艺如下:
I. Ni(OH)2的制备
以硫酸镍(NiSO4)为原料制备Ni(OH)2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制备过程中,降低Ni(OH)2沉淀速率,可以避免沉淀团聚,提升电池性能。
已知:Ni2++6NH3 H2O[Ni(NH3)6]2++6H2O
(1)操作a是________。
(2)制备过程中,需先加氨水,再加过量NaOH,请分析:
①先加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入NaOH需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
(3)用无水乙醇代替水洗涤滤渣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1条即可)。
Ⅱ. 镍镉电池的组装
主要步骤:①将Ni(OH)2和Cd(OH)2固定,中间以隔膜隔开(如下图所示);②将多组上述结构串联;③向电池中注入KOH溶液;④密封。
(4)下列对镍镉电池组装和使用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密封镍镉电池可以避免KOH变质
b. 镍电极为电池的负极,镉电极为电池的正极
c. 电池组装后,应先充电,再使用
Ⅲ. 过度充电的保护
电池充电时,若Cd(OH)2和Ni(OH)2耗尽后继续充电,会造成安全隐患,称为过度充电。制造电池时,在镉电极加入过量的Cd(OH)2可对电池进行过度充电保护,该方法称为镉氧循环法。
(5)Cd(OH)2耗尽后继续充电,镉电极上生成的物质为_______。
(6)已知:①隔膜可以透过阴离子和分子;②O2可以与Cd发生反应生成Cd(OH)2。请结合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说明用镉氧循环法实现过度充电保护的原理:_______。
17. (14分)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Q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芳香族化合物与卤代烃在AlCl3催化下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2)B→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与溴水作用产生白色沉淀。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4)G分子中含两个甲基。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5)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6)L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碳氯键、酰胺基、________。
(7)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a. 属于戊酸酯;含酚羟基
b.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9
(8)H2NCH2CH2NH2的同系物(丙二胺)可用于合成药物。
已知:i.
ii.
如下方法能合成丙二胺,中间产物X、Y、Z的结构简式分别是_________。
18.(11分)以BaS粗液(含少量BaSO3、BaCO3)为原料制备BaCl2溶液。
已知:BaS易溶于水。
(1)一次脱硫
产生S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经一次脱硫后,BaCl2粗液依然含有少量H2S、SO2等含硫微粒。沉淀A只含一种物质,沉淀A是__________。
(3)二次脱硫
通入Cl2需适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测量BaCl2粗液中H2S、SO2等的含量,方法如下:
I. 取v1 mL BaCl2粗液,沉淀Ba2+。过滤,滤液备用;
II. 取v2 mL a mol L-1 KBrO3标准溶液,加过量KBr,加HCl酸化,溶液呈棕黄色;
Ⅲ. 向Ⅱ所得溶液中加入滤液,得到澄清溶液;
IV. 向Ⅲ中澄清溶液加入过量KI;
V. 用b mol 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中IV溶液至浅黄色时,滴加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2S2O3溶液v3 mL。
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Na2S2O3与Na2S4O6均无色
①Ⅱ中加入KBr的质量>________g(KBr的摩尔质量为119g/mol)。
②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Br2+SO2+2H2O=4H++2Br-+SO42-、__________。
③V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④1 L BaCl2粗液二次脱硫,需通入Cl2_______mol。
⑤由于Br2易挥发,Ⅱ~IV中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将中和后的精制BaCl2溶液蒸发浓缩,可得成品BaCl2·2H2O。
19. (11分)“硫代硫酸银”([Ag(S2O3)2]3-)常用于鲜花保鲜,由AgNO3溶液(0.1 mol L-1、pH=6)和Na2S2O3溶液(0.1 mol L-1、pH=7)现用现配制。某小组探究其配制方法。
【实验一】
(1)A为Ag2S2O3。写出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了________(填离子符号)。进而推测出沉淀m可能为Ag2S、Ag、S或它们的混合物。做出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
(3)若试管a中物质充分反应后不过滤,继续加入1.1 mL Na2S2O3溶液,振荡,静置,黑色沉淀不溶解,清液中逐渐出现乳白色浑浊,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乳白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Ag2S2O3不稳定,分解所得固体不溶于Na2S2O3溶液。
【实验二】已知:Ag2S2O3+3S2O32-2[Ag(S2O3)2]3-(无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生成,振荡后迅速溶解,得到无色清液;滴加至约1 mL时清液开始略显棕黄色,有丁达尔现象;超过1.5 mL后,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立即变为棕黄色,最终变为黑色; 滴加完毕,静置,得到黑色沉淀,上层清液pH=5
白色沉淀生成,立即变为棕黄色,充分振荡后得到棕黄色清液,有丁达尔现象。
(4)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中加入1.5 mL AgNO3后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
(5)实验i中,当加入0.5 mL AgNO3溶液时,得到无色清液,若放置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分析该现象与ⅱ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简述用0.1 mol L-1 AgNO3溶液和0.1 mol L-1 Na2S2O3溶液配制该保鲜剂时,试剂的投料比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I卷 选择题(共4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A B B C C D D C B C D C D
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除特殊标明外,每空1分)
15.(10分)
(1)P (2)减弱 (3)C
(4)①NH3与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NH3 ②平面三角形
(5)NF3中F元素电负性强,使得N原子呈正电性(+),难与H+结合(或F元素电负性强,降低N的孤电子对的电荷密度)(2分)
(6)ABD(2分)
16. (12分)
(1)过滤
(2)①先加入氨水,可使Ni2+发生反应转化为[Ni(NH3)6]2+,降低溶液中Ni2+的浓度,再加入NaOH时,可减慢Ni(OH)2的沉降速率(2分)
②加入NaOH后,溶液中存在两个平衡,
平衡①:Ni2+(aq)+2OH-(aq)Ni(OH)2(s),
平衡②:Ni2++6NH3·H2O[Ni(NH3)6]2++6H2O;
OH-过量,使平衡①正向移动,溶液中Ni2+的浓度减小,促使平衡②逆向移动,
从而提高Ni(OH)2的产率(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2分)
(3)除去Ni(OH)2表面的水分(或乙醇易挥发,有利于真空干燥;降低Ni(OH)2的溶解度)
(4)ac(2分)
(5)H2(或氢气)
(6)过度充电时,由于镉电极Cd(OH)2过量,阴极电极反应为2Cd(OH)2+4e-=2Cd+4OH-,避免生成H2,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O2通过隔膜进入阴极室,与Cd发生反应2Cd+O2+2H2O=2Cd(OH)2,将阳极生成的O2消耗,同时生成Cd(OH)2可继续作为阴极反应物;OH-透过隔膜进入阳极室补充消耗的OH-,使反应循环发生。(3分)
17. (14分)
(1)CH3CH2COOH
(2) (2分)
(3) (4)取代反应
(5) (2分) (6)醚键、氨基(2分)
(7)(2分)
(8)(3分)
18. (11分)
(1)BaSO3+2S2-+6H+=Ba2++3S+3H2O(2分)
(2)BaSO4
(3)①0.595 av2(2分)
②H2S+4Br2+4H2O=SO42-+8Br-+10H+(2分)
③溶液蓝色恰好消失
④ (2分)
⑤偏高
19. (11分)
(1)Ag++S2O32-=Ag2S2O3↓
(2)H+、SO42-(2分)
得到的SO42-是氧化产物,必然要生成其他还原产物
(3)S2O32-+2H+=S+SO2+H2O
(4)过量Ag+与S2O32-结合,使c(S2O32-)降低,Ag2S2O3+3S2O32-2[Ag(S2O3)2]3-逆向移动,析出沉淀(2分)
(5)逐滴滴加AgNO3时,Ag2S2O3的溶解速率大于分解速率;迅速混合时部分Ag2S2O3来不及溶解即发生分解,分解产物不能再溶于Na2S2O3(2分)
(6)Na2S2O3和AgNO3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1,在不断搅拌下将AgNO3溶液缓缓加入到Na2S2O3溶液中(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