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教学设计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九年级(上册)
课 型: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种途径。
(2).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其单位及换算。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2). 组织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活动,会用“转换”的思想寻找比较电阻大小的正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 实验的设计及电阻概念的建立、电阻是导体本身性质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验 多媒体演示 归纳总结
学法指导:在合作中抓住现象的实质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课
按课本图14-1连接成实际电路(用2节电池)
1.我想让灯更亮些,谁有办法?
思考:串联一电池后灯为什么就变亮了?
U↑ I↑ 灯亮度↑
指出:电路中电流大小和电压有关
2.若不能增减电池,谁还有别的办法改变电流大小?
学生上前操作,但可能会出现两种现象。
(1).亮度变化不明显。
一部学生说电流变了。另一部分学生认为电流未变?
问:电流是否变化。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出:有时电流变化很小,灯的亮度变化不明显,人眼不易察觉。
问:谁有更好的方法,让我看出电流大小的变化?
串电流表
(教师再 铁铬铝丝——鏮铜丝)
②灯亮度变化明显
指出:电路中的导体也能影响电流大小
(二)新课
一.影响电路中都电流大小的因素
1.电压
2.电流中的导体
二.电阻
为什么导体不同,电流大小就不同呢?
讲述: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还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故而导致了电流大小不同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R
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 Ω
.常用单位:千欧 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MΩ=103kΩ=106Ω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猜想 (要说出猜想依据)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3)设计实验
问:电阻大小,你怎么看出来?转换法
电流表
电灯
讨论:哪种方法好?(有前边实验的基础,学生可以回答出)
灯:直观 不易看出细微差别
电流表:不直观 可看出细微差别
(4)进行实验:
a.长度
让学生说出实验具体怎么做?教师在学生指导下操作动画 体会控制电量
结论:(学生说出)当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形象解释(略)
b.横截面积
学生上前操作动画,并问他为何要选择此导线
再叫另一学生学生说出结论:当材料、长度一定时 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c.材料
学生上前 操作 解释 叙述结论
当长度 、 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补充板书 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实验:加热日光灯灯丝,观察灯亮度变化
补充板书:电阻还和温度有关
4.课堂练习
(1)一根导体电阻为10Ω 截一半 电阻? 用粉笔演示
对折? 均匀拉长为原来2倍? 用橡胶管演示
(2)课本P90 1
(3)讨论:指着示教板:
通电有电阻?若不通电还有电阻吗? 有但无法表现了
再讨论:若电压减半呢??
板书:4.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有导体自身决定,即使不通电,电阻依然存在
二、作业布置:
自己用电学实验器材盒的器材验证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作业本做好实验记录并写出结论。
三、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电 阻
一.影响电路中都电流大小的因素 3.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电压 (1)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2.电流中的导体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①自身因素:
②外界因素
二、电阻 a.当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1.电阻:吊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R b.当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c.当横截面积、长度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国际单位;欧姆 Ω d.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2.单位
常用单位:千欧 kΩ 兆欧MΩ 4.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由导体自身决定,
1 kΩ=103 Ω 1MΩ=103kΩ 与电流电压无关,即使不通电,电阻依然存在。
四、教学反思:
优点:1. 引课实验贴近生活,自然亲切;
2.整个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
3.顺理成章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板书工整、详细。
缺点:1.仅用动画放映缺乏真实性;
2.对电阻的微观解释,缺乏考证;
改进:1. 教学中要严谨,不是很准确的语言不要说,舍去对电阻的微观解释,改用宏观解释;
2.先动画示范一个因素,再让学生动手探究其余两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