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 、影响;了解藩镇割据;
2.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
3.了解五代十国的史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难点: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统治前期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统治后期 日益骄奢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唐玄宗前期作为呈现出“开元盛世”景象,而后期的作为使唐王朝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那么,同一皇帝经历了一个王朝的“盛世”和“危机”两种局面,那么这个“危机”是什么呢?
安史之乱
a.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杨贵妃
李隆基(685—762)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任用李林甫(“口蜜腹剑”)、提拔杨国忠。
高力士
杨国忠
a.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b. 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
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
183900
安禄山的崛起与野心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1)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内忧外患)
(3)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地方
中央
2.爆发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763年,被平定。
时间:755~763
首领:安禄山、史思明
起兵的地点、攻占地:
范阳—洛阳—潼关—长安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
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763年唐朝评定叛乱。
安史之乱经过?
安史之乱影响?
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影响
安史之乱
唐朝建立
唐朝灭亡
(公元618年)
(公元755年)
(公元907年)
日渐繁荣稳定
日渐动荡凋敝
137年
152年
转折点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原因:
影响: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们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荒。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唐朝灭亡
时间:
人物:
建立政权:
朱
温
907年
朱温
后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相继建立
并存
从图文材料中知道哪些信息?
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时代的历史趋势: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
从唐朝的兴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要居安思危、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本课小结
唐朝建立
(公元618年)
贞观之治
(唐太宗)
贞观遗风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玄宗)
安史之乱,由盛转衰
(公元755~763)
黄巢起义
致命打击
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
(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
更迭分立
(公元907~960)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
√
√
课后活动
巩固提升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哪些政权?
答: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但在纷乱之中,有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是什么?
答: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练一练
7.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A
8.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
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B
看看你都掌握了吗?
1.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影响?
2.黄巢起义原因?影响?
3.唐朝灭亡的时间?人物?建立的政权?
4.五代十国的实质?影响?
5.时代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