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阅读拓展训练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骨文
材料一:①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殷商时期,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便开始了3000余年的沉寂。
③19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了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这些甲骨只是作为中药药材使用,直到1899年才被有意识地作为甲骨文的载体收藏。因此1899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④1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甲骨,这是甲骨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好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⑤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的研究走过“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进入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甲骨学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甲骨文续写往日辉煌,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材料二:
1.甲骨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可知,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骨文被誉为世界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B.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
C.1899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D.现代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3.材料一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将下面的文字插入材料一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2分)
从发掘的已识别的单字的结构来看,它们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造字方法,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第①段后面 B.第②段后面
C.第③段后面 D.第④段后面
二、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很多长得相像的汉字,稍不留神就认错了。例如:“壶”是装水的容器;“壸”(kǔn)是宫里的路。“赢”,获胜;“羸”(léi),瘦弱。“诋”(dǐ),诋毁;“祇”(qí),地神。“戊”(wù),天干的第五位;“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
“戍”(shù),军队防守;“戎”(rónɡ),武器,军队,军事。
【材料二】“赢”由五个汉字组成。有人说,它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指______;口”指______;“月”指______;“贝”指要取财有道;“凡”指______。
【材料三】据说,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进行中原大战。战前,冯、阎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qìn)阳会师,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蒋军。冯玉祥的一位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bì)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千米。只因多写了一笔,部队瞎跑了几百千米,最后导致冯、阎联军惨败。
1.根据材料一,下列依次填在“____”上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庭______ ②______弱 ③神______ ④______卫
A.壸 羸 祇 戍 B.壶 羸 诋 戌
C.壸 赢 祇 戎 D.壶 赢 诋 戊
2.将下列内容依次填入材料二中的四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时间观念 ②平常心态 ③沟通能力 ④危机意识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3.材料三中,导致冯、阎联军惨败的原因是( )(4分)
A.选错决战地点。 B.联军内部不团结。
C.冯玉祥的参谋写错字。 D.联军兵力不敌蒋军。
4.阅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或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他们不敢大意,而且还得“宁多毋少”,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
材料二:《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行业使用了约400.6亿份快递运单,其中电子运单320亿份;110.5亿个包装袋;8亿个中转用塑料袋;48亿个封套;4亿卷(91米/卷)快递胶带;不超过12亿个包装箱。
材料三:
1.对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
B.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
C.网购商品的包装往往很“厚重”。
D.有时网购商品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面对网购,我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从材料三可知,快递垃圾产生的危害不包括( )(2分)
A.污染水土。
B.导致经济损失。
C.加重白色污染。
D.污染大气。
4.如何处理快递垃圾、如何给快递包装“瘦身”和如何有效回收利用快递垃圾,已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你想给网店商家或喜欢网购的人们提什么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人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 )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 )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人的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大约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的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500个左右的神经元相联系,形成了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0多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的解剖表明,他的大脑中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非常多的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材。(有改动)
1.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 )(2分)
A.智能 B.力 C.物 D.人
2.短文第⑦段在介绍人脑有丰富的神经突触时,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3.填入第④段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 就 B.既然 就 C.虽然 但是 D.因为 所以
4.对第⑥⑦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刺猬大脑中只有几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个突触。
C.列宁的大脑中有100亿个神经元。
D.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就越聪明。
5.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回答。(不超过5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一般认为”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功”与“成”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俗话说“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滴答”的一声炸出一朵小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须奋斗就会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眼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名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迈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的“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花朵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的获得都需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吝啬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 __,“功”是“成”的__ __,成功对懒汉来说是__ _ ,对奋斗者来说是__ _ 。
2.文中第3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请结合短文第5自然段谈谈你的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成与功,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是怎样阐述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中画“____”的句子,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成”与“功”加引号,表示特殊意义。
B.作者意在强调“成”是不容易实现的,因此令人羡慕。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有所“成”,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功”最重要。
参考答案
一、1.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A
3.列数字 发现的甲骨的数量多,保存完好的多,且内容丰富
4.D
二、1.A 2.D 3.C
4.汉字中虽然有许多字的字形十分相像,但是读音和意思千差万别,因此在学习汉字时要认真、仔细。
三、1.C
2.网购很方便,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 包装耗材用量大,浪费资源
3.D
4.示例:我建议喜欢网购的人们将网购商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箱收起来,这样下次邮寄物品时还可以使用。
四、1.C 2.C 3.A 4.D
5. (1)人脑有超量的神经元;(2)人脑的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3)人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
6.不能删去。因为“一般认为”是指普遍认为,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删去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五、1.结果 基础 遥不可及 志在必得
2.水滴石穿。提示:思考围绕成功来之不易、成功需要顽强的毅力与不断的付出等内容回答均可。
3.成是功的结果,功是成的基础;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王羲之勤练书法、李时珍创作《本草纲目》、司马迁写《史记》三个例子。
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