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阅读拓展训练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30分钟
一、课内语段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把这句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摘录有关词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4.文中加点词语“跨、飞、溜、闪”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2分)
A.时光在“我”不知不觉中消逝。
B.太阳和时光都是易逝的。
C.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挡也挡不住,留也留不住。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失去的一天(节选)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清晨,妈妈去上班,她叫醒9岁的佩佳,对他说:“你已经放假了,今天的任务是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
佩佳想再睡一会儿,妈妈上班的时候睡觉才香呢!于是他又睡了。当他再次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开始干活儿,可他又想了想:还来得及呢!
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绿荫如盖的桑树下,心想:“我先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儿吧。”
可是后来他却跑到果园里去,吃了一些鲜果,跟蝴蝶嬉戏了约莫半个小时,而后又在桑树下坐了下来。
傍晚,妈妈回来了,她问佩佳:“说说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
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中都做了些什么事。”
妈妈把佩佳领到田野,指着一块刚犁过的麦地,说:“昨天这里还是一块收割后的麦茬(chá)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这是拖拉机手干的活儿。”
妈妈把佩佳领到用砖砌成的墙跟前,说:“这里早晨还只有花岗石打下的房基,可现在已经是一堵用砖砌好的墙啦,瞧,建筑工人干得多么出色!”
妈妈把佩佳领到一座白色的大楼跟前,这里的一切——空气也好,墙壁也好,甚至楼房前面的青草地也好——都散发着面包香甜的气味。
“这里是面包房。早晨,这些面包还是面粉,可现在却令人垂涎欲滴。面包师整天工作,汽车一开来,面包就被运到商店里去了。”
最后,母子俩走进了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摆着很多书的大书架说:“这些书是大家今天看完后还回来的,而且人们又借走了同样多的书。”
“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作“失去的一天”。
——选文有删改
1.“游手好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不好劳动,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佩佳“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一句属于_______描写。因为佩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感到“羞愧”。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佩佳既羞耻又惭愧的心情。(2分)
3.当佩佳“游手好闲”时,人们在这一天中做了些什么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4.结尾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佩佳的想法。佩佳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3分)
人们忙碌而充实地度过了一天,取得了成果,可我却游手好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在生活中曾经有过“失去的一天”吗?结合实际谈谈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向“糖丸爷爷”致敬
①2019年1月2日,“糖丸爷爷”走了,这位老人叫顾方舟,他用一颗甜甜的糖丸bì护了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到今天出生的孩子们。
②顾方舟四岁的时候,一场不幸突然降临。父亲被一只酷似蚊子的小虫咬了一口,谁知几个月后,他持续高烧不退,竞然离开了人世。母亲一个人担负起了抚养几个孩子的重担。有一天,几乎累得虚脱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说:“儿子,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当医生,这样生了病我们就不用求人了。”那一刻,娘俩儿抱头痛哭,顾方舟的心里从此埋下了学医的种子。
③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中国爆发。刚被感染病毒的孩子,一开始就是感冒咳嗽,但是一夜间,腿就不能动了。染病后,超过四分之一的孩子死亡,活下来的手脚和四肢变形,终身残疾。那一刻,他已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脊灰”。
④1959年,卫生部派顾方舟等人去苏联寻找脊灰活疫苗。幸运的是,苏联科学家将活疫苗赠送了一些给他。回国后,他立即成立了研究小组,和同事们亲自喝下了刚刚研制出的疫苗溶液,以身试药。可是,疫苗是要给孩子服用的,必须进行小儿人体试验,找谁的孩子进行试验呢?顾方舟思来想去:若不敢给自己的孩子吃,凭什么给别人的孩子吃?想到这儿,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瞒着妻子,让自己不满一岁的儿子冒着瘫痪的风险,参加临床试验!在顾方舟的感召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们,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10天观察期过后,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努力没白费,疫苗确实是安全的!至此,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正式宣告研制成功!
⑤疫苗需要冷藏保存,农村和偏远地区怎么办?另外,疫苗是液体的,味道苦,小孩很抵触,怎样才能制造出既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顾方舟一直在苦苦地思索。一天,他看到三岁的儿子拿起桌上的糖果,突然激动地说:“把疫苗做成糖丸,不仅方便运输,小孩还爱吃!”就这样,上亿中国儿童都吃过的“糖丸”正式诞生!
⑥千万别小看了这颗糖丸,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以来,40岁以下的中国人几乎都吃过。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彻底消灭了脊灰野生病毒的传播,成为无脊灰国家!
⑦从疫情爆发时的无能为力,到彻底消灭这种传染疾病,顾方舟为此奉献了一生的心血。他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
1. 根据字典的解释,第①自然段“bì护”中的“bì”字应该选择( )。(2分)
A. 蔽
B. 庇
2. 阅读第③自然段,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脊髓jǐ 残疾jī B. 脊髓jí 残疾jī
C. 脊髓jǐ 残疾jí D. 脊髓jí 残疾jí
3. 阅读第②自然段,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降临 B. 竞然 C. 抚养 D. 虚脱
4.联系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极而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短文写了关于顾方舟的四件事,请仿照例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他几件事。(3分)
(1)父亲去世,家境贫寒,立志学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请你用“____”画出顾方舟毅然作出决定的句子,这在表达方面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 联系短文内容,谈谈顾方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祖父(节选)
曹文轩
莎莎的手,被风吹,被日晒,在雪地里、泥巴里抓挠着,跟石头摩擦着,一双小手颜色黑红,掌心厚实,手指短粗,皮肤粗糙,冬天里,被尖利的寒风一吹,裂开一道道血口。可是,它是灵巧的,有力的。
爸爸到乡下来接她时,抓着她的小手翻来覆去地看,也不知是为这双小手高兴,还是为这双小手伤心。他蹲下去,抓着她的手,一遍一遍地用他的大手摩挲着。
爷爷说:“莎莎跟了我十年,孩子苦哇。”
爸爸望着莎莎的手:“苦是苦点,可是莎莎能干了,有出息了。您看看她这双小手,看看她这双小手!”
可是现在,我们的莎莎却为她这双小手感到十二分的苦恼。她转入这所学校,第一次捏着粉笔在黑板上演算一道算术题的时候,她的手就遭到了瑶瑶她们的嘲笑。开始,她以为下面的嬉笑声是因为自己把那道题算错了,连忙用手掌擦去,没想到这一笨拙的动作,招来了更多的嬉笑声。
“瞧她的手……”下面叽叽喳喳。
莎莎的脸唰地红了,心扑通扑通地跳,她把脸紧紧挨近黑板,鼻尖差点儿没碰到上面。那双会干许多活儿的手,现在变得很不听话,被汗水浸湿的粉笔,在她的手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折断。①
“你的手……怎么回事?”眼睛近视却又不肯戴眼镜的数学老师眯着眼睛问。②
莎莎不回答。后来,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座位上的。
瑶瑶就坐在她右侧。
莎莎侧眼看去时,只见瑶瑶的手很优美地放在桌子上。那双手薄薄的,十根手指又细又长,又白又嫩,像爷爷家屋后春天池塘里的芦根。那天开联欢会,她就是用这双手,在小提琴上奏出了非常好听的曲子。当时,莎莎都听得入了迷,并且觉得瑶瑶的手很好看。③
后来,莎莎因为这双手,不止一次地遭到了同学们的讥笑。当她举手要求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当几个女孩子要分成两伙比赛跳皮筋而伸出手去看看手心手背时……她多少次看到了一种让她面颊发烧的目光。
她常常不知道该把这双手往哪儿放。④
这双手甚至使她伤心地哭起来。 (选文有删改)
1.选文主要描写的是( )。(2分)
A.莎莎 B.爷爷 C.瑶瑶 D.莎莎的手
2.“莎莎看看自己的手,慢慢地将它们藏到桌肚里。”这句话放在文中( )处的横线
上最合适。(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3.画“____”的句子采用的是______描写,写的是____________,是为了与莎莎的手进行
______。(3分)
4.莎莎的手是什么样子的?请在选文中用“ ”画出相关句子。(2分)
5.下面这句话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2分)
爸爸望着莎莎的手:“苦是苦点,可是莎莎能干了,有出息了。您看看她这双小手,
看看她这双小手!”
6.选文结尾写莎莎看见自己的手,伤心地哭了。此时,你会怎样安慰莎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沿着乡间小路踽踽(jǔjǔ)而行。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定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头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片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
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说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信,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被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着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被打碎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1.文中“踽踽”的意思是( )。(2分)
A.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B.形容一个人走路很慢的样子
C.形容一个人走路不稳的样子
2.“我”沮丧万分的原因是( )。(2分)
A.沿着小路踽踽而行
B.连续数月东奔西跑
C.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
3.文中老人把瓦罐全部打碎的原因是( )。(2分)
A.瓦罐都有一点儿小毛病
B.瓦罐的样子不好看
C.花费了许多心血
4.第①自然段中的“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一句可有可无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到文中“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这句话时,你心里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文章为什么以“只要信心不被打碎”为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2.时间顺序。有关的词句:早上、吃饭的时候、天黑时、睁开眼和太阳再见、新来的日子。
3.拟人 排比 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C
二、1.游荡成性,不好劳动 佩佳一整天睡觉、吃鲜果、玩耍、休息,什么事儿也没做,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一天
2.神态 浪费了一天的时间,什么事儿也没做
3.翻耕了一块麦茬地 砌了一堵墙 用面粉做成面包 看完了一书架的书
4.示例:没按妈妈的要求栽树、读书,只是睡觉、吃鲜果、玩耍、休息,白白地浪费了一天大好的时光。
5.示例:我在生活中也有过“失去的一天”。上个周末,妈妈叫我做完作业后把房间打扫干净,我觉得时间很充足,总对自己说玩儿一会儿再扫。可到最后,一整天过去了,我也没有打扫,我感到十分惭愧。
三、1. B 2.C 3. B
4. (1)文中指顾方舟的事迹值得所有中国人深深地记在心里。
(2)文中指顾方舟和同事们因高兴而流泪。
5. (2)脊髓灰质炎在中国爆发,决心攻克。
(3)自己以身试药,还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临床试验。
(4)疫苗不好保存,苦苦思索,“糖丸”诞生。
6. 想到这儿,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瞒着妻子,让自己不满一岁的儿子冒着瘫痪的风险,参加临床试验! 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7. 顾方舟是一个牢记使命、坚持不懈、一心为人、大胆细心的人。
四、1.D 2.C 3.外貌 瑶瑶的手 对比 4.莎莎的手,被风吹……可是,它是灵巧
的,有力的。 5.这句话表达了爸爸看见莎莎的手后既欣慰又心疼的情感。欣慰是
因为莎莎变得能干,有出息了;心疼是因为莎莎还小,干活儿太辛苦。
6.示例:莎莎,你有一双灵巧、能干的手,不要再伤心了!
五、1.A 2.C 3.A
4.示例:不是可有可无。①它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了人物低落的情绪;②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示例:老人说得太对了,老人的做法更让人钦佩,一时的失败和挫折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坚定信心,沿着既定的目标走下去,路一定能越走越宽。
6.示例:①“只要信心不被打碎”点明了文章的中心。②“只要信心不被打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只要信心不被打碎”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示例:人的一生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做出一番令自己引以为荣的事业。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