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4: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相和》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和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同学自悟   
1、朗读课文,师生一起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⑴ 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⑵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⑴ 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⑵ 讨论交流。  
三、学习新课
1、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2、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⑴ 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  
 ⑵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解析“完璧归赵”   
(1)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看看在秦赵两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⑵ 点拨要点:    
 ①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B、播放课件,同学体会秦赵双方实力差异。      C、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身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    
 ②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假如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假如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B、稍加思索便心中有数,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干读出这种胸有成竹的从容。   
③要点: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B、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誉,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3) 读完这个故事,了解了蔺相如,你认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小结全课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身的阅读,感悟,探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蔺相如为赵国立下大功,绝不只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忠心,是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胆识。聪明的廉颇在冷静下来以后定然会明白这一点,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呢?欲 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下课。